回答|共 114 个

ZRHEIHEI LV16

发表于 11-4-2012 15: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soul99  文笔很是生动  发表于 8 分钟前


赫赫. 怕姐看的BORING的睡着了. 加点料:)

freesoul99 LV5

发表于 11-4-2012 15: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ZRHEIHEI 发表于 11-4-2012 15:27
freesoul99  文笔很是生动  发表于 8 分钟前

你又知道姐好这口?

ZRHEIHEI LV16

发表于 11-4-2012 15: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soul99 发表于 11-4-2012 15:35
你又知道姐好这口?

我也不太敢确定姐的口味 。 只是变着法儿,花插着来,看能不能探出姐的个虚实来:)

赫赫。

问姐个事情。 我还是不明白自己打广告租房子的话在哪里打效果好捏?


freesoul99 LV5

发表于 11-4-2012 15: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ZRHEIHEI 发表于 11-4-2012 15:39
我也不太敢确定姐的口味 。 只是变着法儿,花插着来,看能不能探出姐的个虚实来:)

赫赫。

感动ING, 费心了

我木有打过出租广告,不过窃以为STRAITS TIMES SAT是最有效的

ZRHEIHEI LV16

发表于 11-4-2012 15: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freesoul99 发表于 11-4-2012 15:42
感动ING, 费心了

我木有打过出租广告,不过窃以为STRAITS TIMES SAT是最有效的

恩 ST SAT 分类广告。 那就跟我的想法契合了。 吓吓努


good99 LV7

发表于 11-4-2012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od99 于 11-4-2012 18:11 编辑
HDBHDB 发表于 11-4-2012 09:59
嗯, 说得在理。

应该不会出现当年的情况了。不过大跌大涨不太可能,自住的话还是等不起。

不错。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看不出大跌的可能;大涨被控制着呢。

现在的屋价也就比当年高出10~20%。如果仍然同上次一样撑不住,那新加坡真是白过这10几年了。

新加坡政府还是很有计划的,组屋绝对是负担的起的。就被一帮茄子议员和MBT害的。98年后房子空置,审计署和议员成天就质问发展部:为什么每年花这么多钱维护空置的房子?老马被骂怕了,以后再也不盖没有强劲需求的房子了。如果不是这连锁效应以及ICA放了过多的PR,组屋政策是很成功的:国家控制、负担的起

至于私宅,根本是自由市场。

火炭小子 LV4

发表于 11-4-2012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99 发表于 11-4-2012 09:56
哪里是那么简单?

当时的情况,是发生大的事情了。

恩,99说的好。再来一次大规模的萧条不那么容易了。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也比10年前强大得多。
一般那种萧条,都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概率上说,也是极小。

不过价值规律始终会有所表现,中期调整的概率也是有的。

反正我是刚需,就算在山尖上,也要上,时不我待。

good99 LV7

发表于 12-4-2012 09: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炭小子 发表于 11-4-2012 20:50
恩,99说的好。再来一次大规模的萧条不那么容易了。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也比10年前强大得多。
一般那种萧 ...

共振,这个词蛮恰当的。同时爆发了。昨天大地震,好像有点影响。新加坡就这个好,没什么自然灾害。倒是中国现在有点吊诡,如果真的再震动震动导致共振了,那对新加坡影响会很大。但这些都是从经济层面根本预测不出来的东西。

房市调整是应该的,不调整就真的是泡沫。政府其实不是控制私宅,卖到天价又怎么样?潜水了你找政府政府没责任管的。政府要控制的是宏观的:不要对经济基础产生不良后果。那就是金融业。如果大家都是用真金白银来买房子,政府根本不用干预;问题是太多人利用杠杆、也就是贷款来搞,这个是要控制的。

现在房市应该是很松动的了,二手私宅已经平静半年多了,价格应该已经下降了一些。

yishun2009 LV17

发表于 12-4-2012 09: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shun2009 于 12-4-2012 09:50 编辑
ch2m 发表于 11-4-2012 11:13
加税卖地等措施,从根本无法上控制泡沫膨胀。反而会起到火上浇油的反效果。??????


先说卖地。政府靠多卖地来增加供给量,希望通过供大于需来抑制房价。这种想法是错的!因为这个小岛太小,政策制定者太小看了全球投资者和地产商的能量,尤其是天朝来的买家。有多少房子,这些人都能给你买掉。有多少地,地产商都能给你标掉,有个P用。
再说加税,这招看是够猛,可没料到地产商的手段最奸,一听说要买家多付10%, 那我就坐地起价10%, 再以补贴10%买家税的优惠,卖出去,又有个鸟用?

只有限制买家购买的绝对数量,才能从根本上刹车。比如碧山那个椅子楼,外国人只能最多买买20%的单位,每人一套,10年不能卖,否则上50% 的营业税;本国人每人只能买2套,5年不能卖,否则上30%的营业税。立杆见影!

yishun2009 LV17

发表于 12-4-2012 10: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ZRHEIHEI 发表于 11-4-2012 14:13
哥这几天车被迫大修(说牙箱乱了,开一下盒子报价说至少3500 我可是刚换了变速箱润滑油的阿,
气晕了, ...

大哥的意思这满地铁的人就是公寓的潜在买家是吧?

我看不然。不知道这地铁里的人,有多少是拿准证的外国人。估计能有30%。有多少收入在2,3千以内的?有多少5千以上的?

应该说这些人是组屋的大买家。公寓?现在也许有吧,但不会多。10年以后也许多起来。

这些年人口的增长,土生本国人其实在下降,主要是外国人在增长,而且是2009年以前海量批发的低收入的人群。靠这些人来撑起公寓的房价?我看很玄。

现在真正买公寓的,又几个坐地铁的?

所以我认为哥看到了一个虚幻的景象,海市蜃楼。那些买公寓的,没多少在地铁里。

点评

不要瞧不起坐地铁的哦,至少我身边的不少同事都是买了公寓坐地铁上班的,包括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6-2012 22:40
我知道不少买公寓的都在坐地铁,住组屋的都开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6-4-2012 00:20
可别瞧不起坐地铁的人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2-4-2012 10: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