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55 个

sh2sg LV5

发表于 26-1-2008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ls 又在胡说八道了。我不知道你对这些“事件”有多少是真正了解的,有多少是自己臆想的,但是至少我看得出你对新加坡参与的事一概持否定态度。</p><p>拿你说的苏州工业园来说,你说是最初的双方战略不匹配(又是战略!你很喜欢这种大帽子吗?)。可是你随便去找些关于苏州工业园的资料来看看就知道,最初协议是政府之间签的,主要目的是要引进新加坡对工业园区的管理方式。可是苏州地方官员却刻意把这个工业园区当作普通工业园区来处理,地方官员在意的是园区的显而易见的硬件设施,因为这比较能证明他们的办事能力。中国地方官僚喜欢做表面文章形象工程,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一个工业园还不够,苏州地方还要优先发展自己的工业园,就是苏州新区。</p><p>苏州工业园最初几年磕磕碰碰纠纷不断,是因为新加坡人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下面的人可以肆无忌惮的违抗已经签订的协议。不过几年后他们学乖了,有问题就不再跟地方官员磨皮了,直接跟北京高层报告;再把园区股份结构调整,原来新加坡是大股东,现在苏州政府是大股东,把官员的利益跟园区的利益挂钩(李光耀回忆录里说到这里时充满无奈,新加坡公务员以廉洁出名,没想到现在在中国搞合作要主动拉官员下水。。。)。不过显然这样做是有成效的,受到苏州官员欢迎的,因为终于,苏州工业园从 2001 年开始盈利了,最初协议里的各个软件项目(管理,仲裁等等)也开始一一实施。</p><p>这又是题外话了。你举的其他例子也是一派胡言,我也不准备一一驳斥,不过劝你一下,以后最好就事论事,别胡乱的引经据典。</p><p></p><p></p>

sh2sg LV5

发表于 26-1-2008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font size="4">了解一下民航业的历史事件。</font></p><p><font size="4"><strong>东航和国航</strong></font></p><p><font size="4">国航与东航曾经是一对“难兄难弟”。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的民航业,东航是市场上不折不扣的“老大哥”。在航空公司普遍惨淡经营之时,东航却一枝独秀,不但盈利能力首屈一指,还率先玩起了资本之舞,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而那时,国航只是若干地方航空公司中的“普通”一员。</font></p><p><font size="4">转折发生在中国第一次民航业大重组之时。2002年国家决定将航空公司组成三大集团,国航行政吞并了原国航、西南航和中浙航,而东航则吸收了原东方航空、西北航空和云南航空。</font></p><p><font size="4">政府意志决定了三大航空集团的不同命运。</font></p><p><font size="4">“东航并入的资产没有成为扩张的能量,却反而成为东航身上的包袱。”一位老东航的人悲哀地告诉记者,原本被吸收的航空公司就问题重重,整合之后的东航从此开始步履蹒跚。</font></p><p><font size="4">“上海人的地域特色导致了与其他公司的劳资关系矛盾,文化不融合。”上述人士对记者举例,当时东航当权者采用的是“任人唯亲”,随着“老板”的更换,山西人、云南人、西北人先后被重用,用人机制导致整个公司都人心浮动。“管理的失误让东航开始一蹶不振。”而此时,国航却因为并入了优良资产而开始重整旗鼓。</font></p><p><font size="4">如果说,管理混乱只是东航的失误,那么战略摇摆则是东航的致命伤。在民航业大改革的风云中,东航押宝在山东市场,入股了当时的齐鲁航空公司,却因为纷争不断的内讧最终退出股份。就在东航自顾不暇的时候,上海航空应运而生。</font></p><p><font size="4">“东航不重视上海这块风水宝地,却去山东碰了一鼻子灰,最终在自己的老家门口树立了一个竞争对手,这是它最大的战略失误。”一位资深民航人士向记者指出。</font></p><p><font size="4">而后,东航意识到了上航的威胁,开始打响了赫赫有名的“上海保卫战”,调配各地分公司的飞机飞往上海,企图通过抢占航班时刻的做法来扩大市场份额,将上航逼入绝路。</font></p><p><font size="4">然而意外发生了,东航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包头空难。空难之后东航痛定思痛,认定是“保卫战”加重了飞行员的工作量,“上海保卫战”就此终结,东航也失去了收复上海的最后一个机会。</font></p><p><font size="4">与此同时,国航却在迅速调整自己的战略思路。此前,国航一直在“火拼”国际航线,是典型的“重国际、轻国内”。但李家祥敏感地发现,国航自从1990年以来在欧美航线就整体亏损,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源更是逐渐流失到外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国航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网络布局,在国内建立枢纽和网络。北京市场已经是国航的囊中之物,上海也随之进入了国航的“法眼”。</font></p><p><font size="4"><strong>国航和国泰</strong></font></p><p><br/><font size="4">而后,国泰航空与国航开始“暗送秋波”,并发布了“内地-香港最大的航空整合案”。2006年6月,国泰发布公报表示将收购港龙航空的所有股份;同时,国泰将增持国航的股份至20%,并出让17.5%的股份予国航及其子公司中航兴业,形成两大巨头交叉持股的局面。</font></p><p><font size="4">“交叉持股的事情,当时的南航与东航都在反对,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东航。”上述知情人士表示。</font></p><p><font size="4">对于经营不善的东航来说,当时最赚钱的几条航线主要飞往韩、日及中国香港。尤其是上海-香港航线,被誉为东航的“黄金航线”。以往在这个市场上,东航和港龙航空以密集的航班频率“二分天下”。</font></p><p><font size="4">虽然对这个市场垂涎三尺,但由于航权限制、航班时刻紧缺等原因,国泰航空只开通了很少的航班连接内地与香港。同时,国航从北京始发到香港的航线远没有上海市场出发的“含金量”高。</font></p><p><font size="4">怎样才能切下一块蛋糕?国航、国泰与港龙发起了航空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即由国泰全面收购港龙后,再与国航交叉持股。之后二者在香港航线上经营分摊,国泰、国航、港龙在航班、销售方面“三位一体”。</font></p><p><font size="4">这样一来,相当于“老对手”港龙拉入两个同伙——国泰和国航,而东航依然在孤军奋战。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航线上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吞噬,而东航的“黄金航线”盈利走入了下坡路。</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strong>东航和新航</strong></font></p><p><br/><font size="4">被孤立的东航开始加紧与新航谈判的脚步。知情人士表示,二者先后谈判了三年,历经数次分分合合。“导致谈判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于卖出价格和进驻管理岗位的分歧。”</font></p><p><font size="4">2006年,东航交出了一份难看的成绩单,亏损33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民航中唯一亏损的上市公司。它的人事管理成为外界众矢之的,在过去10年时间里,东方航空股份公司已经换了六届领导班子,平均每位总经理在任时间只有一年多。</font></p><p><font size="4">与此同时,“老冤家”国航却经营得风生水起,在与国泰交叉持股后,还加入了世界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这意味着国航正式加入国际化阵营,将自己的国际网络铺向了全球。</font></p><p><font size="4">东航不能再等了,它迫切需要一个“救世主”,不但能解决资金饥渴,还能帮助东航完善航空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东航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新航。</font></p><p><font size="4">“还有比新航更好的选择吗?”上述资深航空人士指出,新航不但是世界一流的航空企业,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国泰不折不扣的“对头”,二者无论在网络结构、品牌形象还是旅客定位方面都非常相似。</font></p><p><font size="4">“国航与国泰是战略合作伙伴,东航如果与新航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不但可以利用新航提升自己的水平来抗衡国航,更可以利用新航与国泰的竞争关系,打压国泰的气焰。”上述人士表示,“这种‘一石二鸟’的考虑让东航做出了让步,甚至允许新航提名两名东航的董事会成员。”</font></p><p><font size="4">“对于国航来说,东航的吸引力不单单在于地理位置。入股东航还能挤走新航,在中国香港与新加坡这两个航空枢纽港的战争中,国航此举可以为老伙伴国泰加一些分,同时赢得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上述人士意味深长的表示。</font></p><p><font size="4">除了以往的宿怨,东航强烈抵制国航的原因还有管理层自己的考虑。“如果与新航入股,国家不但在外资控股比例上有限制,管理权方面东航还依旧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上述人士分析,而国航入股后东航的高管就“前途迷雾重重”。</font></p><p><font size="4">“虽然国航一再表示东航拥有独立的管理权,但国航最终会入股多少比例?它的强势是否会导致东航管理权旁落?”上述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东航现有的管理层来说,国航的收购意向无异于“下课铃”,是他们断然无法接受的。“除非国家有通盘的考虑,导致国航入股事件出现整体转折,否则国航在入股东航时必然要经过东航的种种挣扎。”上述人士强调说。</font></p><p><font size="4"></font></p>

Y2007 LV5

发表于 27-1-2008 0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事情是要用脑子想的,对坡人要研究彻底点才能谈得上所谓合作不合作,在这个公司化的国家里,但马戏就是执行国家意志的公司,其思路也是很清楚,明白人都知道。我并非引经据典,这都是我自己的分析,没有什么好引用的,把思路交待给大家作参考。我相信国内的有识之士可以做出对得起中国航空业的决策。</p><p>另外有关核心产业除了谈商业合作,要多考虑些战略发展方向。把2鬼子拉进来搞窝里斗会被世人耻笑的。</p>

南有乔木 LV5

发表于 27-1-2008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谢谢y2007和sh2sg,一直在关注两位高人论战,都很深入精彩,不过大家不要伤了和气。。。。。</p><p>现在sh2sg网友又转来一篇文章, 我读了一遍,我现在摘抄出我以为重要的段落吧:</p><p><font color="#0033ff" size="4">“如果说,管理混乱只是东航的失误,那么<font color="#ff0033">战略摇摆则是东航的致命伤</font>。。。”</font></p><p><font color="#0033ff" size="4">“与此同时,<font color="#ff0033">国航却在迅速调整自己的战略思路</font>。。。”</font></p><p><font color="#0033ff" size="4">“国航与国泰是战略合作伙伴,<font color="#ff0000">东航如果与新航结成战略伙伴关系</font>,不但<font color="#ff0000">可以利用新航提升自己的水平来抗衡国航</font>,更<font color="#ff0000">可以</font>利用新航与国泰的竞争关系,<font color="#ff3300">打压国泰的气焰</font>。。。。。这种‘一石二鸟’的考虑让东航做出了让步,甚至允许新航提名两名东航的董事会成员。”</font></p><p><font color="#0033ff" size="4">“<font color="#ff0033">对于国航来说,<font color="#0033ff">东航的吸引力不单单在于地理位置。</font>入股东航还能挤走新航,在中国香港与新加坡这两个航空枢纽港的战争中,国航此举可以为老伙伴国泰加一些分,同时赢得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font>。。。”</font></p><p><font color="#0033ff" size="4">“除了以往的宿怨,<font color="#ff0033">东航强烈抵制国航的原因还有管理层自己的考虑。</font><font color="#0000ff">“</font>如果与新航入股,国家不但在外资控股比例上有限制,管理权方面东航还依旧占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国航入股后东航的高管就“前途迷雾重重。。。”</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4">“对于东航现有的管理层来说,国航的收购意向无异于“下课铃”,是他们断然无法接受的。。。。“除非国家有通盘的考虑,导致国航入股事件出现整体转折,否则国航在入股东航时必然要经过东航的种种挣扎。”</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color="#000000">这里面所写的或许能说明很多问题</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吧?</font></font></p><p>很显然,国航与东航都各有先天不足,但国航能迅速崛起,而东航不断沉沦,文章里原因也分析得很清楚,</p><p>有政府行政方面的原因。。。更有各自公司经营方式,战略布局的问题。。</p><p>但东航为什么引进新航而不选择国航,看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管理以抗衡国航与国泰,还有管理层的私心。。</p><p>其实普通国民如我,或许讲不出太过高深的见解,但最简单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p><p>无论国航,国泰还是东航,都是国有资产,只有新航是外来资产。。自然我会先考虑自己国家的企业。。</p><p>换句话说,今天如果东航与国航的所有角色互换, 那我们也会支持东航入股国航的<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p>

sh2sg LV5

发表于 27-1-2008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南有乔木</i>在2008-1-27 1:07:00的发言:</b><br/><p>呵呵,谢谢y2007和sh2sg,一直在关注两位高人论战,都很深入精彩,不过大家不要伤了和气。。。。。</p><p>现在sh2sg网友又转来一篇文章, 我读了一遍,我现在摘抄出我以为重要的段落吧:</p><p><font color="#0033ff" size="4">“如果说,管理混乱只是东航的失误,那么<font color="#ff0033">战略摇摆则是东航的致命伤</font>。。。”</font></p><p><font color="#0033ff" size="4">“与此同时,<font color="#ff0033">国航却在迅速调整自己的战略思路</font>。。。”</font></p><p><font color="#0033ff" size="4">“国航与国泰是战略合作伙伴,<font color="#ff0000">东航如果与新航结成战略伙伴关系</font>,不但<font color="#ff0000">可以利用新航提升自己的水平来抗衡国航</font>,更<font color="#ff0000">可以</font>利用新航与国泰的竞争关系,<font color="#ff3300">打压国泰的气焰</font>。。。。。这种‘一石二鸟’的考虑让东航做出了让步,甚至允许新航提名两名东航的董事会成员。”</font></p><p><font color="#0033ff" size="4">“<font color="#ff0033">对于国航来说,<font color="#0033ff">东航的吸引力不单单在于地理位置。</font>入股东航还能挤走新航,在中国香港与新加坡这两个航空枢纽港的战争中,国航此举可以为老伙伴国泰加一些分,同时赢得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font>。。。”</font></p><p><font color="#0033ff" size="4">“除了以往的宿怨,<font color="#ff0033">东航强烈抵制国航的原因还有管理层自己的考虑。</font><font color="#0000ff">“</font>如果与新航入股,国家不但在外资控股比例上有限制,管理权方面东航还依旧占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国航入股后东航的高管就“前途迷雾重重。。。”</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4">“对于东航现有的管理层来说,国航的收购意向无异于“下课铃”,是他们断然无法接受的。。。。“除非国家有通盘的考虑,导致国航入股事件出现整体转折,否则国航在入股东航时必然要经过东航的种种挣扎。”</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color="#000000">这里面所写的或许能说明很多问题</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吧?</font></font></p><p>很显然,国航与东航都各有先天不足,但国航能迅速崛起,而东航不断沉沦,文章里原因也分析得很清楚,</p><p>有政府行政方面的原因。。。更有各自公司经营方式,战略布局的问题。。</p><p>但东航为什么引进新航而不选择国航,看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管理以抗衡国航与国泰,还有管理层的私心。。</p><p>其实普通国民如我,或许讲不出太过高深的见解,但最简单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p><p>无论国航,国泰还是东航,都是国有资产,只有新航是外来资产。。自然我会先考虑自己国家的企业。。</p><p>换句话说,今天如果东航与国航的所有角色互换, 那我们也会支持东航入股国航的<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p></div><p>这并不说明什么问题,这只是每个人自己的解读。我也可以把我引用过的文章也按照我的思路来摘抄一些词语、句子、段落出来并且加上颜色。我相信那些没读过原文的人可以一眼得到跟你的论点完全不同的结论。</p><p>前面有个帖子提到过,不是说新航一定好,新航也未必是东航最理想的合作的对象。我想,就事论事,为什么新航不适合东航,为什么xxx航空更适合东航,这才是客观的讨论。回退50年,拿什么“外来资产”,“国有资产”来做藉口确实可以理解,可是现在再有这种思维就很奇怪了。中国开放了那么多年,无数的“外来资产”已经进入到“国有资产”,老百姓享受着由此带来的各种生活上的便利。</p><p>另外,国泰不是国有资产,是英资公司。国航跟国泰合作就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东航跟新航合作就算是?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嘛。</p><p>至于那位 Y2007,我已经不屑驳斥他了,满篇的胡言乱语而没有任何实际的事例。</p><p></p>

林太 LV4

发表于 11-2-2008 0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读到这里,我要说的是:各位应该多做足点功课吧。还有人说国泰是港资企业,这是我听到的最大的笑话。它是一家由英国公司控股的子公司。香港的邓碧莲就是其中的董事之一,她很反华。在香港的很多企业很多是有英国人控股的。hsbc也是的。我个人赞同sh2sh。如果国航真有信心管理好东航,他不应该那么惧怕新航的入股。任何企业的目的都是唯利是图的,期望某个企业以非牟利的目的帮助东航简直是痴人说梦。如果东航出让某些股份给新航,同时又从新航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以提高自己,又不让新航控制,这无疑是最好的双赢局面。一个交易的成功必须是双方受惠,否则谁跟你做生意。</p><p></p><p></p>
1234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