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2sg LV5
发表于 26-1-2008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了解一下民航业的历史事件。</font></p><p><font size="4"><strong>东航和国航</strong></font></p><p><font size="4">国航与东航曾经是一对“难兄难弟”。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的民航业,东航是市场上不折不扣的“老大哥”。在航空公司普遍惨淡经营之时,东航却一枝独秀,不但盈利能力首屈一指,还率先玩起了资本之舞,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而那时,国航只是若干地方航空公司中的“普通”一员。</font></p><p><font size="4">转折发生在中国第一次民航业大重组之时。2002年国家决定将航空公司组成三大集团,国航行政吞并了原国航、西南航和中浙航,而东航则吸收了原东方航空、西北航空和云南航空。</font></p><p><font size="4">政府意志决定了三大航空集团的不同命运。</font></p><p><font size="4">“东航并入的资产没有成为扩张的能量,却反而成为东航身上的包袱。”一位老东航的人悲哀地告诉记者,原本被吸收的航空公司就问题重重,整合之后的东航从此开始步履蹒跚。</font></p><p><font size="4">“上海人的地域特色导致了与其他公司的劳资关系矛盾,文化不融合。”上述人士对记者举例,当时东航当权者采用的是“任人唯亲”,随着“老板”的更换,山西人、云南人、西北人先后被重用,用人机制导致整个公司都人心浮动。“管理的失误让东航开始一蹶不振。”而此时,国航却因为并入了优良资产而开始重整旗鼓。</font></p><p><font size="4">如果说,管理混乱只是东航的失误,那么战略摇摆则是东航的致命伤。在民航业大改革的风云中,东航押宝在山东市场,入股了当时的齐鲁航空公司,却因为纷争不断的内讧最终退出股份。就在东航自顾不暇的时候,上海航空应运而生。</font></p><p><font size="4">“东航不重视上海这块风水宝地,却去山东碰了一鼻子灰,最终在自己的老家门口树立了一个竞争对手,这是它最大的战略失误。”一位资深民航人士向记者指出。</font></p><p><font size="4">而后,东航意识到了上航的威胁,开始打响了赫赫有名的“上海保卫战”,调配各地分公司的飞机飞往上海,企图通过抢占航班时刻的做法来扩大市场份额,将上航逼入绝路。</font></p><p><font size="4">然而意外发生了,东航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包头空难。空难之后东航痛定思痛,认定是“保卫战”加重了飞行员的工作量,“上海保卫战”就此终结,东航也失去了收复上海的最后一个机会。</font></p><p><font size="4">与此同时,国航却在迅速调整自己的战略思路。此前,国航一直在“火拼”国际航线,是典型的“重国际、轻国内”。但李家祥敏感地发现,国航自从1990年以来在欧美航线就整体亏损,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源更是逐渐流失到外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国航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网络布局,在国内建立枢纽和网络。北京市场已经是国航的囊中之物,上海也随之进入了国航的“法眼”。</font></p><p><font size="4"><strong>国航和国泰</strong></font></p><p><br/><font size="4">而后,国泰航空与国航开始“暗送秋波”,并发布了“内地-香港最大的航空整合案”。2006年6月,国泰发布公报表示将收购港龙航空的所有股份;同时,国泰将增持国航的股份至20%,并出让17.5%的股份予国航及其子公司中航兴业,形成两大巨头交叉持股的局面。</font></p><p><font size="4">“交叉持股的事情,当时的南航与东航都在反对,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东航。”上述知情人士表示。</font></p><p><font size="4">对于经营不善的东航来说,当时最赚钱的几条航线主要飞往韩、日及中国香港。尤其是上海-香港航线,被誉为东航的“黄金航线”。以往在这个市场上,东航和港龙航空以密集的航班频率“二分天下”。</font></p><p><font size="4">虽然对这个市场垂涎三尺,但由于航权限制、航班时刻紧缺等原因,国泰航空只开通了很少的航班连接内地与香港。同时,国航从北京始发到香港的航线远没有上海市场出发的“含金量”高。</font></p><p><font size="4">怎样才能切下一块蛋糕?国航、国泰与港龙发起了航空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即由国泰全面收购港龙后,再与国航交叉持股。之后二者在香港航线上经营分摊,国泰、国航、港龙在航班、销售方面“三位一体”。</font></p><p><font size="4">这样一来,相当于“老对手”港龙拉入两个同伙——国泰和国航,而东航依然在孤军奋战。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航线上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吞噬,而东航的“黄金航线”盈利走入了下坡路。</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strong>东航和新航</strong></font></p><p><br/><font size="4">被孤立的东航开始加紧与新航谈判的脚步。知情人士表示,二者先后谈判了三年,历经数次分分合合。“导致谈判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于卖出价格和进驻管理岗位的分歧。”</font></p><p><font size="4">2006年,东航交出了一份难看的成绩单,亏损33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民航中唯一亏损的上市公司。它的人事管理成为外界众矢之的,在过去10年时间里,东方航空股份公司已经换了六届领导班子,平均每位总经理在任时间只有一年多。</font></p><p><font size="4">与此同时,“老冤家”国航却经营得风生水起,在与国泰交叉持股后,还加入了世界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这意味着国航正式加入国际化阵营,将自己的国际网络铺向了全球。</font></p><p><font size="4">东航不能再等了,它迫切需要一个“救世主”,不但能解决资金饥渴,还能帮助东航完善航空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东航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新航。</font></p><p><font size="4">“还有比新航更好的选择吗?”上述资深航空人士指出,新航不但是世界一流的航空企业,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国泰不折不扣的“对头”,二者无论在网络结构、品牌形象还是旅客定位方面都非常相似。</font></p><p><font size="4">“国航与国泰是战略合作伙伴,东航如果与新航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不但可以利用新航提升自己的水平来抗衡国航,更可以利用新航与国泰的竞争关系,打压国泰的气焰。”上述人士表示,“这种‘一石二鸟’的考虑让东航做出了让步,甚至允许新航提名两名东航的董事会成员。”</font></p><p><font size="4">“对于国航来说,东航的吸引力不单单在于地理位置。入股东航还能挤走新航,在中国香港与新加坡这两个航空枢纽港的战争中,国航此举可以为老伙伴国泰加一些分,同时赢得政府一定程度的支持。”上述人士意味深长的表示。</font></p><p><font size="4">除了以往的宿怨,东航强烈抵制国航的原因还有管理层自己的考虑。“如果与新航入股,国家不但在外资控股比例上有限制,管理权方面东航还依旧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上述人士分析,而国航入股后东航的高管就“前途迷雾重重”。</font></p><p><font size="4">“虽然国航一再表示东航拥有独立的管理权,但国航最终会入股多少比例?它的强势是否会导致东航管理权旁落?”上述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东航现有的管理层来说,国航的收购意向无异于“下课铃”,是他们断然无法接受的。“除非国家有通盘的考虑,导致国航入股事件出现整体转折,否则国航在入股东航时必然要经过东航的种种挣扎。”上述人士强调说。</font></p><p><font size="4"></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