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1-4-2008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 color="#f70968">>>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font color="#f70968">观点</font></a><font color="#f70968"> >>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f70968">今日观点</font></a></font><font color="#ba0100"><strong> </strong>2008-03-31</font></p><p><strong>《保险业不能重量不重质》</strong></p><p>● 黄树人 </p><p> 早报社论以“保险公司也应照顾车主利益’为题把近年来车主们在车辆保险方面所面对的一些无奈何的问题,尽致淋漓的写出来,同时对保险协会将要在5月间推行的一项新索偿架构是否能收到预期效果,表示怀疑。社论最后问:“<u>各保险公司是否真能有效率地履行它们的承诺”。这结论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汽车保险业界整体给消费者留下不佳印象的关键</u>。 </p><p> 事实上近年来在车险市场领域内有能力大动拳脚的保险公司除了英康外,主要的是三几家外资公司的分行。据了解这几家外资保险商这一两年间在车辆保险营业上损失惨重。归根究底我们不难发觉到它们在行政方面有下列的通病: </p><p> 一、职员流动率高,特别是在中上管理层; </p><p> 二、负责人由总行派来,任期一般只有三五年。负责人资格及经验不须经本地保监处肯定。 </p><p> 三、新人上任难免急功近利,过份强调生意量,而忽略了生意素质和长期性的服务水准。 </p><p> 四、总行对新分行的监管或有鞭长莫及之嫌。 </p><p> 新加坡保险市场一路来高度开放是全球最具竞争性的,我国人口虽仅400万,却有超过30多家保险商。在国际贸易和市场开放声中的今日,这30余家更是各自为政,保险协会充其量只有咨询作用,或能影响,但无强制权力以促使会员们遵循任何一致性的营业措施。不久前一项实行了20年有利保户的集体市场协定书(Collective Market Agreement),要旨是限制两份保险和车辆保险的中间人佣金率,也在被认为是“反竞争”前提下被取消。早报社论对“一站式”的索偿服务措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可说是洞察先机。恐怕这一项纸上谈兵的计划也将要像前此许多项措施,成为虎头蛇尾的宣传而悄悄收场。 </p><p> <font color="#9611ee">具有高度自由竞争精神的市场,理论上有利于消费人,但当竞争达到白热化的地步,有的竞争者常会在竞争压力下,犯了只重量而不重质、当局者迷的毛病,最终一盘生意沦于入不敷出的惨局。</font><font color="#113dee">保险业和其他行业有别,一般行业年底结账就能论输赢,保险业则不然,年底结账时还要拨出一大笔准备金以应付后头滚滚而来未知数的索偿。这未知数的准确数目需过一两年后方能肯定。 </font></p><p> 过度的竞争常使业者忽略了维持良好的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导致只重量不重质只求短期表现而忽略长期潜在的危机。我国车险业这些年来出现高度动荡,随着短期的好景后又是长期的保费率的调高,使得拥车人心寒。保险协会领导近来致力于改善保险业界在民间的形象。这是好现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希望他们能实事求是,透彻了解问题症结所在,以及本身能力的局限,在协会缺乏执行政策实权的前提下,<font color="#ee1169">如何存异求同,从宏观大问题上着手,鼓励同仁<strong>注重企业管理</strong>,<strong>严格督促营销活动</strong>,秉持<strong>以人为本</strong>的服务专业精神,强调健全的<strong>重质不重量</strong>的竞争心态。这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同业协会所应有的态度。</font></p><p>作者是前国会副议长 </p><p>也是资深保险业者</p>[em46][em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