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00 个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28-3-2008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 color="#f70968">&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font color="#f70968">观点</font></a><font color="#f70968">&nbsp;&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f70968">今日观点</font></a></font><font color="#ba0100"><strong>&nbsp;</strong>2008-03-27</font></p><p><strong>《子女读大学应当自己承担贷款》</strong></p><p>● 许绮纹 </p><p>  3月23日的早报的想法版“从朝九晚五的德士司机说起 ”,其中谈到司机吃力地供他的孩子<strong>念大学</strong>和<strong>念硕士</strong>,正道出了<strong>为人父母的苦心</strong>。 </p><p>  有很多时候和朋友谈起,发现许多要攻读大学的孩子都没有将<strong><font color="#f70968">大学有安排银行给<u>无利息贷款</u></font></strong>的事告知父母,这一项安排能大大减轻父母的负担。孩子大学毕业工作后银行才开始计算利息,才从他们的薪金中每月扣除贷款。有许多孩子因为觉得父母有责任支付他们的学费,而不愿申请贷款以增加他们自己将来的负担。 </p><p>  <strong>父母宠爱孩子是一回事,可也要量力而为</strong>,像上述报道所提到的德士司机那样子拼了命来养家,对他的健康实在有危害。如果他的孩子们申请银行贷款或许申请大学提供的助学金,就可以大大减轻他的负担。至于要修读硕士的,就等工作后才修读部分时间的课程,用自己的薪金来支付学费。 </p><p>  目前听到很多大学生毕业了都不愿找一份工作,要不就背包玈行,要不就说要再进修。他们受了这么多的教育,应当知道父母年纪大了,也是时候自己出来工作奉养父母,让父母有机会享福了。 </p><p><font color="#cc338f">  总而言之,孩子们进入大学后应该学会体恤父母,帮忙减少他们的重担。而不是好高鹜远,以自我为中心</font>。</p>[em10][em10]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1-4-2008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 color="#f70968">&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font color="#f70968">观点</font></a><font color="#f70968">&nbsp;&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f70968">今日观点</font></a></font><font color="#ba0100"><strong>&nbsp;</strong>2008-03-31</font></p><p><strong>《保险业不能重量不重质》</strong></p><p>● 黄树人 </p><p>&nbsp;&nbsp;&nbsp; 早报社论以“保险公司也应照顾车主利益’为题把近年来车主们在车辆保险方面所面对的一些无奈何的问题,尽致淋漓的写出来,同时对保险协会将要在5月间推行的一项新索偿架构是否能收到预期效果,表示怀疑。社论最后问:“<u>各保险公司是否真能有效率地履行它们的承诺”。这结论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汽车保险业界整体给消费者留下不佳印象的关键</u>。 </p><p>  事实上近年来在车险市场领域内有能力大动拳脚的保险公司除了英康外,主要的是三几家外资公司的分行。据了解这几家外资保险商这一两年间在车辆保险营业上损失惨重。归根究底我们不难发觉到它们在行政方面有下列的通病: </p><p>  一、职员流动率高,特别是在中上管理层; </p><p>  二、负责人由总行派来,任期一般只有三五年。负责人资格及经验不须经本地保监处肯定。 </p><p>  三、新人上任难免急功近利,过份强调生意量,而忽略了生意素质和长期性的服务水准。 </p><p>  四、总行对新分行的监管或有鞭长莫及之嫌。 </p><p>  新加坡保险市场一路来高度开放是全球最具竞争性的,我国人口虽仅400万,却有超过30多家保险商。在国际贸易和市场开放声中的今日,这30余家更是各自为政,保险协会充其量只有咨询作用,或能影响,但无强制权力以促使会员们遵循任何一致性的营业措施。不久前一项实行了20年有利保户的集体市场协定书(Collective Market Agreement),要旨是限制两份保险和车辆保险的中间人佣金率,也在被认为是“反竞争”前提下被取消。早报社论对“一站式”的索偿服务措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可说是洞察先机。恐怕这一项纸上谈兵的计划也将要像前此许多项措施,成为虎头蛇尾的宣传而悄悄收场。 </p><p>  <font color="#9611ee">具有高度自由竞争精神的市场,理论上有利于消费人,但当竞争达到白热化的地步,有的竞争者常会在竞争压力下,犯了只重量而不重质、当局者迷的毛病,最终一盘生意沦于入不敷出的惨局。</font><font color="#113dee">保险业和其他行业有别,一般行业年底结账就能论输赢,保险业则不然,年底结账时还要拨出一大笔准备金以应付后头滚滚而来未知数的索偿。这未知数的准确数目需过一两年后方能肯定。 </font></p><p>  过度的竞争常使业者忽略了维持良好的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导致只重量不重质只求短期表现而忽略长期潜在的危机。我国车险业这些年来出现高度动荡,随着短期的好景后又是长期的保费率的调高,使得拥车人心寒。保险协会领导近来致力于改善保险业界在民间的形象。这是好现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希望他们能实事求是,透彻了解问题症结所在,以及本身能力的局限,在协会缺乏执行政策实权的前提下,<font color="#ee1169">如何存异求同,从宏观大问题上着手,鼓励同仁<strong>注重企业管理</strong>,<strong>严格督促营销活动</strong>,秉持<strong>以人为本</strong>的服务专业精神,强调健全的<strong>重质不重量</strong>的竞争心态。这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同业协会所应有的态度。</font></p><p>作者是前国会副议长 </p><p>也是资深保险业者</p>[em46][em46]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1-4-2008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 color="#f70968">&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font color="#f70968">观点</font></a><font color="#f70968">&nbsp;&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f70968">今日观点</font></a></font><font color="#ba0100"><strong>&nbsp;</strong>2008-03-31</font></p><p><strong>《站长的话》</strong></p><p>  购买汽车保险,就如购买其他金融产品(例如买股票、申请购屋贷款等)一样,很难有“先见之明”。多数人只凭最先接触到的保费(或股价、利率)的比较来决定,并没预想到<font color="#ee1196">售后服务问题</font>(例如遇到意外后的“理赔等候期”)。</p><p>&nbsp;&nbsp;&nbsp; 一些消费者甚至“迷信”银行及保险业者都资金雄厚、信息通达,对他们提供的市场分析和保证都深信不疑。却不知金融业管理者和行销人员也经常面对同业竞争压力,同样会在竞争压力下,提供不切实际的特惠价格、放宽考核等等,以鼓励消费者<font color="#4d2bd5">寅食卯粮</font>,并渐进为采取“<font color="#3c57c4">杀鸡取卵</font>”的过度扩充政策,导致资金供需链断裂,面临严重亏损而必需作出种种不利于客户的决策。消费者应引美国次貸危机为戒,自己也应量入为出,货比三家,多探听“口碑”,才作出选择。</p>[em27][em27]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3-4-2008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 color="#000000">&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观点</a><font color="#000000">&nbsp;&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shtml" target="_blank">今日观点</a></font><font color="#ba0100"><strong>&nbsp;</strong>2008-04-03</font></p><p><strong>《投保容易索赔难》</strong></p><p>● 谢世坤 </p><p>  我是德士司机,几年前小女替我向英康保险购买了个人意外险。 </p><p>  去年,我不慎跌伤了双臂,去国大医院就医,经过X光检查,说是双手<font color="#ee1196">韧带已断</font>,从此不能举高双手,就是动手术,康复机会也很微小,且有一定风险。小女于是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也向院方索取了医药报告,最后说是<font color="#b32bd5">普通风湿病</font>。 </p><p>  我买了保险,等于浪费金钱,且费神费力,一点好处都没有。我现在不能再驾德士、抱孙子,连吃饭、冲凉、换衣的手力都没有,一切都要靠家人帮助,我现在还能盼望些什么?</p>[em39][em39]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3-4-2008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a href="http://www.zaobao.com/#xinwen"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闻</strong><strong> &gt;&nbsp;</strong></font></a><a target="_blank"></a><a href="http://www.zaobao.com/sp/sp.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加坡</strong><strong>&nbsp;</strong>2008-04-03&nbsp;</font></a><strong>&nbsp;</strong></p><p><strong>《工伤赔偿法修改后 白领蓝领都获保护》</strong></p><p>  几乎所有员工,大约等于全国210万名雇员在工伤赔偿法修改后获得保护。 </p><p>  过去,这项法律主要保护所有从事劳力工作的员工(无论工资多少),以及收入不满1600元的非劳作(non-manual workers)员工,如文员。 </p><p><font color="#f70968">  从<strong><u>本月1日</u></strong>起,所有雇员无论<strong>蓝领白领</strong>、<strong>工资</strong>多少,只要因为工作受伤,都可向雇主索赔。</font> </p><p>  不过,当局并未强制规定雇主为月薪超过1600元的白领员工投保,雇主可按照职务的风险自行判断是否这么做。不过要是没有投保,而这类雇员又在工作时受伤,雇主须赔偿。 </p><p>  为配合工资走势,人力部修订法令时也把死亡和终身残废的赔偿顶限从11万1000元和14万7000元,分别提高到14万元和18万元。 </p><p>  <font color="#ee11ee">通过<strong>工伤赔偿法</strong>索赔比较直截了当,因工受伤的员工无需证明意外是因为雇主疏忽导致就可以获得赔偿</font>。员工也可以诉诸普通法(common law)索取更高的工伤赔偿,不过他必须在法庭证明意外是因为雇主疏忽导致。</p>[em07][em07]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3-4-2008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a href="http://www.zaobao.com/#xinwen"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闻</strong><strong> &gt;&nbsp;</strong></font></a><a target="_blank"></a><a href="http://www.zaobao.com/sp/sp.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加坡</strong><strong>&nbsp;</strong>2008-04-03&nbsp;</font></a><strong>&nbsp;</strong></p><p><strong>《扩大范围工伤赔偿法前天生效 雇主支付员工保费料增20%》</strong></p><p>  <strong>扩大覆盖范围的工伤赔偿法前天生效</strong>,把额外85万名收入超过1600元的白领员工也纳入其中,本地雇主随之面对更大责任。<font color="#1a1ae6">市场人士因此估计,雇主需支付的保费将增加<strong>约20%</strong></font>。 </p><p>  工伤赔偿的保费一般上以员工人数、工作性质和收入计算。保险业者透露,以一般白领员工的工作范围为依据,公司企业每支付100万元常年薪金,所需支付的保费介于1000和1500元,即薪金的<strong>0.1%</strong>左右。 </p><p>  过去,这项法律主要保护从事劳力工作的员工(不论工资多少),及收入不满1600元的非劳作(non-manual workers)员工。雇主为非劳作员工购买强制性工伤保险所需支付的保费约为薪金的<strong>0.07%</strong>。 </p><p>  修订后的工伤赔偿法(Work Injury Compensation Act)今年1月在国会上通过,几乎所有本地员工都纳入其中。不过,收入超过1600元的白领员工,在工作上所面对的风险较低,因此当局并未强制规定雇主为他们购买工伤保险。 </p><p>  尽管如此,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GIA)在法令前天生效时,在报章上刊登广告呼吁雇主为这类白领员工购买工伤保险。 </p><p>  普通保险协会“工友及其他人士委员会”成员刘惠藩受访时说,<font color="#f70997">因为雇主在扩大后的法律下面对更大的法律责任,因此协会吁请他们购买工伤保险,以确保遇到员工工作时受伤,公司有能力支付赔偿。 </font></p><p>  另一成员林星洲则认为,白领劳动队伍更清楚他们在法律下可获得的赔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因工受伤的雇员提出赔偿申请,加重赔偿负担。 </p><p>  与此同时,为配合当前的工资走势,员工可索取的赔偿顶限也在法令修订后提高。但不少公司受访时表示,它们已为雇员购买个人意外保险或公司集体保险,因此未赶在法令生效前购买工伤保险。 </p><p>  雇用100多名本地员工的制造商安益有限公司执行主席胡进胜说,在非劳作(non-manual)员工方面,公司向来都替他们购买集体保险。随着法令范围扩大,公司是否放弃集体或个人意外保险,以工伤保险取代,将视各份保单的涵盖范围而定。</p><p>  他说:“我会请人事部主任比较员工现有的保险和工伤赔偿保险,看那一份保单的保护范围更全面。我们公司重视的是保单的齐全性,至于保费还是其次。” </p><p>  不过,对规模较小的贸易公司来说,员工更喜欢的是公司通过分红方式奖励他们。 </p><p>  从事布匹贸易的亚细安(东方)企业公司雇用8名员工。董事张青岩说:“公司现在更关注的是如何拓展业务。不过,只要是会影响员工安全的措施,我们都会认真对待。” </p><p>  超过1800名雇主已在人力部宣布修订法令前与当局会面,了解法令修订后对他们的影响。全国雇主联合会秘书长高元杰受询时说,雇主关注的课题包括保费是否因此增加、扩大后的法令覆盖范围,及员工在住家工作时的受伤赔偿。 </p><p>  尽管市场相信工伤保险保费将全面上扬,但胡进胜认为,保险市场竞争将起自我调节作用,受法令影响的雇主大可在货比三家后决定如何提高员工的保险。</p>[em07][em07]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3-4-2008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a href="http://www.zaobao.com/#xinwen"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闻</strong><strong> &gt;&nbsp;</strong></font></a><a target="_blank"></a><a href="http://www.zaobao.com/sp/sp.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ba0100"><strong>新加坡</strong><strong>&nbsp;</strong>2008-04-03&nbsp;</font></a><strong>&nbsp;</strong></p><p><strong>《雇主虚报员工资料 保险业工伤赔偿蒙受亏损》</strong></p><p>  保险业多年来在工伤赔偿方面蒙受亏损,过去两年亏损分别为<strong>780万元</strong>和<strong>1370万元</strong>。 </p><p>  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发言人受访时说,<strong>造成亏损的其中原因</strong>是<font color="#2222dd">雇主为员工投保时,没有详细呈报员工资料,一些雇主甚至故意压低员工人数和员工收入,以支付较低的保费</font>。 </p><p><font color="#ae33cc">  为杜绝雇主虚报员工资料,普通保险协会打算为4月1日后签订的工伤意外保单加上“<strong>共同分担”条款(average clause),</strong>一旦保险公司发现雇主在投保时虚报员工资料,可要求雇主<strong>共同支付赔偿</strong></font>。 </p><p>  普通保险协会“工友及其他人士委员会”成员刘惠藩说:“打个比方,一家聘请100名员工、员工收入100万元的公司,在投保时呈报只雇用50名员工,员工收入50万元,也就是实际情况的一半。当这家公司有员工因工受伤,保险公司支出赔偿前会进行调查,一旦发现公司确实雇用100名员工,而员工收入是100万元,保险公司在‘共同分担条款’下只需承担一半责任,只付50%赔偿。” </p><p>  普通保险协会在广告中提醒雇主,要投保工伤意外保险或更新保单时,须填妥一份四页长投保声明,清楚列明<strong>员工人数、工作性质、及薪金配套总值</strong>。 </p><p>  协会代表受访时说,尽管保险业也有类似投保声明,但未强制规定公司在投保时详细填写。为确保雇主缴付适当保费,普通保险协会今后将更积极确保雇主填妥投保声明。</p>[em27][em27]

sheepleslie LV3

发表于 8-4-2008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NTUC Income阿....<br/>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7-4-2008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height="1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zaobao.com/images1/zao.gif" width="15" style="CURSOR: pointer;"/> <font color="#ff0066"><u>首页</u><font color="#000000">&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guandian" target="_blank">观点</a><font color="#000000">&nbsp;&gt;&gt; </font><a class="tag" href="http://www.zaobao.com/yl/yl.shtml" target="_blank">今日观点</a></font><font color="#ba0100"><strong>&nbsp;</strong>2008-04-07</font></p><p><strong>《谢世坤读者的残废索赔申请 还在评估中》</strong></p><p>  谨答复《联合早报·交流站》于4月3日刊登的谢世坤读者投函《投保容易索赔难》: </p><p>  谢先生投保的是<u><strong>个人意外险</strong></u>。<font color="#f709c7">保单规定,受保人如果因为发生意外导致死亡或者完全永久性残废,将可获得赔偿。</font><font color="#ee1111">此外,赔偿也包括暂时性残疾,和因为意外所须支付的医药费</font>。 </p><p>  谢先生因为<strong>意外跌伤双臂</strong>,已经根据保单<strong>两次提出索赔</strong>。针对这两次索赔,我们到目前为止已经为他<u>支付了相关的医药费</u>。 </p><p>  谢先生<strong>现在要以暂时性残疾和完全永久性残废为由提出索赔</strong>。<font color="#f70968">我们已经收到他所提呈的医药报告,一旦完成审核工作,我们将把公司的决定通知他。 </font></p><p>  我们理解意外受伤给谢先生带来的痛苦。我们会根据医药报告和保单的条文,公平和小心地评估他的索赔。我们的职员已经联络了谢先生的女儿,也就是为他购买个人意外险的保户,向她解释审核索赔的程序。他们会继续让谢先生知道审核工作的进展。 </p><p>  感谢谢先生让我们有机会对他的情况做出澄清。 </p><p>职总英康 </p><p>普通保险部总经理 </p><p>Pui Phusangmook</p>[em27][em27][em28]

逍遥居士 LV16

发表于 10-4-2008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上的,不要叹气。很多时候是个人与保险公司双方面的责任,例如前者对本身所购买保险的误解,后者的业务员又没有更详尽的解析,都会导致最终索赔时双方的烦恼</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