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323 个

yishun2009 LV17

发表于 15-5-2011 0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shun2009 于 15-5-2011 01:41 编辑

silvia610  看了这么多帖,我总算知道谁在莫名其妙了
本文来自 新加坡狮城论坛 <https://www.sgchinese.net> 原文链接:http://bbs.sgchinese.net/forum.p ... page=26#pid43839441

何出此言啊?不妨讲出来听听。

good99 LV7

发表于 15-5-2011 10: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od99 于 15-5-2011 10:41 编辑
rainbow223 发表于 15-5-2011 00:29
房地产市场的暂时疲软,那是遇到了经济危机,犹如当时的海南房地产业的破灭。但是现在的情况,短时间bto ...

那可不是暂时暂时疲软。不过,上上下下是难免的。但政府不会说靠高房价来争取收入。
重要的是政府给房子很多津贴,因此,即使下降,可以抵消一部分。而且,如同我说的,即使下降,你其实照样可以在此买新房子,兑现津贴的那部分好处。这才是政府政策的玄妙之处。

相对于此,那就是私人房产,跌了有50%。哀鸿遍野,破产的人不少。

现在的情况要看BTO中有多少是已经有房子的。我想可能超过50%。那么三四年后这50%以上的人要把房子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显然会导致公开市场下跌。当然,这也是猜测,而且以后到底怎么样,要看宏观。大家都同意,新加坡太容易被周围影响



good99 LV7

发表于 15-5-2011 15: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谷无回声 发表于 14-5-2011 20:48
回复 yishun2009 的帖子

其实希望总体水平收入增长超过物价增长是不可能的幻想, 自然资源有限,人口增长 ...

兄弟,看了一个评价(那个帖子我从来没看过),因此直到什么人是可以讨论,什么人是无法一起讨论的。

咱俩以后还可以继续讨论保险的事情,那位,咱就都当他不存在了。我早说过,你说东他说西;前面还一个诬陷,说完了不管了。不过,还是这位魅力S射把他总结的好:

1、人家和你讲道理,你和人家耍流氓; 2、人家和你耍流氓,你和人家讲法制; 3、人家和你讲法制,你和人家讲政治; 4、人家和你讲政治,你和人家讲国情; 5、人家和你讲国情,你和人家讲接轨; 6、人家和你讲接轨,你和人家讲文化; 7、人家和你讲文化,你和人家讲孔子; 8、人家和你讲孔子,你和人家讲老子; 9、人家和你讲老子,你给人家装孙子 10,最后大家都无语了!

点评

别这样,每个人找重点都不同,感受也不同,不要轻易下这样的结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5-5-2011 16:56

good99 LV7

发表于 15-5-2011 17: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gemini2000 :  别这样,每个人找重点都不同,感受也不同,不要轻易下这样的结论

不敢苟同。不过,结论不是我下的。只是那个结论确实提醒我什么人是可以讨论的,什么是impossible.
我自己不再与我自认为不可以的人讨论了。仅此而已。

居然有人说新加坡的住屋制度不适合于没有工作的人。这种问题也会提出来;P 。一直没有工作当然不要想买房子了。

good99 LV7

发表于 15-5-2011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cheongsl : 3)没工作,根本没法大换小,COV你没法筹到啊!resale levy 等问题也存在。

你要真正说没工作,那就不用谈了。有几个人是这种情况?新加坡几乎没有。租房子!政府给那种一个月就50-60 块的房子

COV怎么没办法筹?你将要在公开市场出售,进来的是现金,人家也会给COV.

resale levy?No,不适用

yishun2009 LV17

发表于 15-5-2011 20: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shun2009 于 16-5-2011 09:07 编辑

看来某人终于无理可讲了,终于又耍出拿手好戏来进行人身攻击了。除了这下三滥的功夫,还有什么本事?见识过,别客气。有神马,都使出来吧,不过也太老套了,没一点新意,让看客失望。

还搬出什么卖房赚大钱来大肆忽悠,太不靠谱。

good99 LV7

发表于 15-5-2011 21: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真能YY。248楼怎么赚大钱,是没几个人看得懂。看不懂的,别看,别信。

好啦,重新来。Yishun的那个项目,上次提出来过。有人不相信BTO四房 只有20多万。叫orchid什么的没,4房23-29万售价。同一条街的88年的四房大约是30-35万。差价是多少,大约8万,这还没有考虑房子新旧。如果计算23年的屋龄进去,差价应该在15万左右

这个不用说了吧。这是无可置疑的。

政府为了让你能兑现这个15万左右的差价(是现金),因此允许你第二次购买新组屋。至于怎么实现这个过程,在一楼的第二点里已经提了。看不懂不负责


5年后,假设房价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你花26万左右买的房子,可以以41万以上出售。这be不是问题。26万本钱+15万现金到手了吧?(利息什么的小儿科就不要算了)**

当然,你当然得再买房子住。这就是为什么政府会给公民第二次买新房子的机会。在市场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用26万左右再买一个同等条件的新的组屋!而这二十六万就是你原先最早的本钱!(当然,一般是贷款)

很显然,你用同样的本钱,买了另一个组屋,同时又有近15万的现金落袋。不算是赚什么大钱,但显然是不小的数目。***

good99 LV7

发表于 15-5-2011 2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延续楼上,如果在**的时候,房价起了,比如10万,那么,同理,通过类似的,你卖掉组屋,那时候是51万。差价是51-26=25万

当然,为了再买房子,你赚不了这么多。你再买新的,那个时候新的价格可能是36万了。但51-36,你仍然赚15万。 (同上***)

这是因为这15万是政府津贴给你的,你不拿都不行。除非你不买。所以,你看现在多少人抢BTO,其实是要兑现这个东东。

下降是同理。不赚白不赚。这就是如何幸福的生活!

点评

我明白你在讲什么, 就是充分利用买新房的两次机会 , 因为政府津贴多。 可是BTO 确实很难抽中啊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5-5-2011 22:55

good99 LV7

发表于 15-5-2011 21: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偶的拿手好戏,因为有些人看不懂。

其实,政府的政策是不错,问题是太复杂,我看大部分人也确实不能理解。但听政府的话就是没错,谁让是运作的这么好的政府呢。

yishun2009 LV17

发表于 16-5-2011 09: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shun2009 于 16-5-2011 11:42 编辑

还在那忽悠那只在理论上存在的可能,连自己都编不圆,越说越像真的。
这种赚钱方式理论上成立,但前提是(记住ZF可不保证的呀):
1。房价一定要涨涨涨
2。大环境一定要好,千万别有什么经济金融危机(可ZF说了,周期越来越短);
3。工作一定要有,公司别关门,别失业,别生病;
4。一定要拿到ZF补贴3万
5。生活素质一定要下来,因为:大房换小房,中心换市郊,熟悉换陌生
6。移民政策收紧,外来人口减少,没人接盘, 房价必跌,还哪有20万30万的差价。
7。孩子已在附近学校上学了,怎么可能搬家?
8。BTO抽中几率跟买Toto中奖似的,太小;所以前提一定要抽中
9。利息HDB每年2.6%,商业银行可能会涨到4%或更多,可不是什么小数
等等,太多假设条件了;
所以,综合以上因素,那个赚钱方式是个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太不靠谱的没实质操作性的假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