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1 个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1-2-2012 11: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ocity2010 于 1-2-2012 11:57 编辑

限制小户型的建造,具体政策在此:

市建局规定公寓地皮 须至少1000平方公尺

为确保优质的居住环境,市区重建局(URA)规定,所有公寓都必须建在至少1000平方公尺(1万零764英尺)的地皮,而在低密度的地区,公寓的单位数目也将受到限制。
  
越来越多发展商在总容积率(gross plot ratio,GPR)只有1.4的地皮兴建小型公寓,低密度地区出现“高密度”建筑,大大影响了周围的居住环境。   

市建局表示,根据总发展蓝图,总容积率1.4的住宅区,只能用来发展低层、低密集的住宅项目,而周围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也依据这个概念来规划。   

市建局发现到,过去几年,越来越多公寓建在越来越小的地皮上,这些地皮在过去实际只有一间有地住宅。这种趋势如果持续,住户将越来越多,这些地区的基础建设将无法负荷人数与车子的增加,因为这些地方的道路又窄又小。   

市建局在收取了居民的意见之后,决定限制低密度地区的住宅发展。   

该局前天发出通告给业主、发展商和绘测师,通知他们从昨天起生效的新条例。   
在总容积率1.4的地段,每个发展项目可兴建的公寓单位数目顶限,将利用一个新的方程式计算:   
(地段面积 X 1.4) / 70平方公尺   
根据这个方程式,如果地段的面积为1000平方公尺,发展商将最多只能兴建20个单位。
直落古楼的道路窄小,出现大量公寓单位后,制造了交通问题与摩擦。图为直落古楼罗弄N。(何炳耀摄)
点名直落古楼问题最严重   

市建局在通告中,点名在直落古楼的问题最为严重。这个地区有许多有地住宅重新发展为五层楼的低层公寓,造成大量公寓单位涌现,制造了交通问题与摩擦。   

因此,在问题比较严重的直落古楼,则用另一个更严格的方程式计算:   
(地段面积 X 1.4) / 100平方公尺   
在这些地段,同样为1000平方公尺的地皮,最多只能兴建14个单位。   

另一方面,高文、如切/惹兰友诺士是全岛最大的总容积率1.4的地区,市建局和陆路交通管理局认为,这些地方也可能出严重问题。   

市建局和陆交局已经展开联合研究,探讨是否有必要在这两个地方实施更严格的单位控制,研究将在2012年第三季完成。   
此外,在全岛各地,所有公寓都必须兴建在面积至少1000平方公尺的地皮,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之外。市建局表示,如果地皮太小,发展商会忽略周围的园景设计、住户的共用设施与空间。   

瑞德有限责任合伙律师事务所房地产业务部合伙人邓焕仪表示,新的规定很明显是要控制小型公寓的发展,通过兴建小型公寓,发展商可兴建更多单位,随着单位增加了,居住的人数也跟着增加,而如果每个单位都有一部车子,周围的交通也会大受影响。   

博纳集团总裁伊斯迈说:“市建局推出这两项规定,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相当合理,二来可以改善居住环境,两来可避免市场出现过多太小型的房子,长远来说,家庭才有机会买到空间较大的房子。”   

在高文、如切一代的小型公寓受许多年轻夫妇欢迎。这些公寓的尺价虽然高,但是因为面积小,因此总售价就相对便宜,比较负担得起。   

新条例生效后,公寓的单位数目就受到限制,如此一来,每个单位的面积便会增加,而面积增加后,如果尺价维持在同样水平,售价可能就会变得令人负担不起,因此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发展商日后或许需要降低尺价。  

hongyecun LV6

发表于 1-2-2012 12: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ngyecun 于 1-2-2012 12:26 编辑

接楼上的报道:

“在高文、如切一代的小型公寓受许多年轻夫妇欢迎。这些公寓的尺价虽然高,但是因为面积小,因此总售价就相对便宜,比较负担得起。   

新条例生效后,公寓的单位数目就受到限制,如此一来,每个单位的面积便会增加,而面积增加后,如果尺价维持在同样水平,售价可能就会变得令人负担不起,因此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发展商日后或许需要降低尺价。 ”

跟我们想得一致,1)大面积的二手公寓(尤其是10年以上的)竞争不过新公寓,只有降低尺价来吸引买家,2)小型公寓将推动公寓总价降低,很多小家庭青睐600-800尺的两卧室公寓。听说目前香港还能买到300W港币以下的两卧室单位,普遍面积较小,不过数量很多,买家也能挑选楼层景观。如果面积偏大,卧室数量少,这样的公寓尺价预计会持续降低。

WAYNEWEI LV18

发表于 1-2-2012 12: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瓶瓶最近都去看了那些楼盘了?

点评

这次预算有限,连海军部的都有考虑,武吉知马什么的,后来懒得去看,心想看都不想看,遑论打理。。。就作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2012 01:17
过了个年都忘记了,不过大致就是东部,后港新开盘的,湖边地铁站附近的,市中心向外辐射8个地铁站以内地铁上盖的,还是东部为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2012 01:15

小瓶瓶 LV15

发表于 2-2-2012 01: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世玉 发表于 1-2-2012 01:48
第四季度的数据最具迷惑性了,我觉得12月的数据不看也罢,新加坡房市最具代表性的数据应该是4,5,6月。与 ...

唉,我没本事搞学术研究,能等到4,5,6,9,10月,要买房子的人黄花菜都凉了;从去年4-10月的数据也没法看出今年的走势啊

小瓶瓶 LV15

发表于 2-2-2012 01: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MS. 发表于 1-2-2012 08:06
汇率短期回到4.9以下有可能么?

你看看汇率走势就知道了,如果没记错,从上次4.86涨到现在5.06,应该就是十几天前的事情。

小瓶瓶 LV15

发表于 2-2-2012 01: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望先 发表于 1-2-2012 11:23
现在问题早就不是会不会跌了。已经开始跌了不是吗?请参考URA的“Residential Price Index”曲线,其中Semi ...

解毒是俺的错别字,将错就错。
不跌是不正常的,能跌表示还有反弹上升的可能,然而,现在的国际政经局面已经复杂得多纠结得多,市场上的买家卖家组成也更加多元,加上诸多的政策,各种因素互相牵制,已经让绝对变得相对了。

小瓶瓶 LV15

发表于 2-2-2012 01: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vivocity2010 发表于 1-2-2012 11:54
限制小户型的建造,具体政策在此:

市建局规定公寓地皮 须至少1000平方公尺

谢谢啊,不过我的意思是,有没有什么政策在限制500尺以下鞋盒公寓的建造?

观望先 LV4

发表于 2-2-2012 1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瓶瓶 发表于 2-2-2012 01:10
解毒是俺的错别字,将错就错。
不跌是不正常的,能跌表示还有反弹上升的可能,然而,现在的国际政经局面 ...

哈哈,就将错就错吧。
斑竹高瞻远瞩,在下望尘莫及,只会就房市论房市。
如果能拨云见日,于复杂形势中找出主要因素,于主要因素中找出规律,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则善莫大焉。
我的思路较为简易,见笑了:
1. 以过去几年的趋势预测今年,市场上升动能已然丧失,并作好了下行的准备。
2. 以128新政来看,新政府打压房市决心已定,上升的可能性进一步消失。下行将会被加速。
3. 国际局势好坏参半,各种利好因素比如低利率,通货膨胀等等情况,过去几年也是如此,已经被市场消化。在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对趋势的影响有限。
4. 最终,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未来2到3年大量新房上市,供过于求的情况很可能出现。
所以,要么观望,要么进场狠狠杀价。如果能快跌,反弹也会更早不是吗?
现在进场而不能杀下价钱的话,很有可能会孤独地站在高岗上。

小瓶瓶 LV15

发表于 4-2-2012 02: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望先 发表于 2-2-2012 10:46
哈哈,就将错就错吧。
斑竹高瞻远瞩,在下望尘莫及,只会就房市论房市。
如果能拨云见日,于复杂形势中找 ...

我的思路较为简易,见笑了:
1. 以过去几年的趋势预测今年,市场上升动能已然丧失,并作好了下行的准备。------主要是政策因素,可收就可放,收放难说,情况非常糟则放,是否下行?其实部分已经下探,全面下行?关键是大家认为“底在哪”?
2. 以128新政来看,新政府打压房市决心已定,上升的可能性进一步消失。下行将会被加速。----举动看似“打压房市”,我更偏向认为政府的主管目的还是“风险控制”(政府的一贯作风就是家长式的保护,限制,未雨绸缪,防止脑子发热的本地人杀进去结果受损反过来怨政府)未到打压的地步。中国是非打不可了。
3. 国际局势好坏参半,各种利好因素比如低利率,通货膨胀等等情况,过去几年也是如此,已经被市场消化。在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对趋势的影响有限。------ +1,然而是否有明显变化却很微妙,有的话对趋势的影响还是大的,(连接第四点)之前不理解为什么09年时根本没有明显复苏迹象房价已先跳高,现在知道就是印发的钞票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部分惹的。现在来新购房的,不单是为买房而已,更为了生意,移民,洗钱。。。这些以前早就有,只是现在更普遍,需求更大。在这些面前,尺价高个几十块100块的会被忽略。小小的新加坡土地有限,被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如此地需求实难向下大举前进。举个例子,旅游地产旺盛的地方,房子不停盖,毫无规划控制,一个单列区(镇级),空置率不夸张的说我觉得有50%以上。不管旧楼新楼,然而工地依然热火朝天。即使这样,这一年多来房价没大升了,却没有下降。新加坡的住房空置率目前我感觉大概就150间里面有2,3间最多5间的样子吧。我说私宅。

4. 最终,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未来2到3年大量新房上市,供过于求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如上

所以,要么观望,要么进场狠狠杀价。如果能快跌,反弹也会更早不是吗?----------很赞同,新加坡房市现在更加“步步惊心 ”咯。你看这轮大涨,如果跌不下去了,QE3 来了经济前景稍微乐观了,可能错过了前面那些人心惶惶可以杀价的日子;如果再跌下去了,就问,这样涨发都能跌下去,那如大家预料肯定还有的下。。。

现在进场而不能杀下价钱的话,很有可能会孤独地站在高岗上-----------------是嘀,要审慎+ 审慎,清楚知道自己入场的原因,何保障,而且要多方求证自己的判断。

观望先 LV4

发表于 4-2-2012 17: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别人的观点(节选)http://www.propwise.sg/property-prices-at-a-turning-point/

Property Prices at a Turning Point                                       
February 1, 2012
                               
                                By Mr. Propwise

Supply in the Pipeline is at a Record High
Supply, at 77,089 uncompleted private residential units from projects in the pipeline, is at an all-time high since the URA started recording this data in 1999. At the same time volumes are falling – 4Q2011 sales of 3,603 new units (down 15% quarter-on-quarter) and 2,962 units (down 24% quarter-on-quarter) are both significant decreases.
Of this record supply, 39,184 units remain unsold as at 4Q2011 – this could present an overhang on the market for many quarters to come.
We’ve also seen widespread declines or Cash Over Valuations in the HDB market, which is a foreshadowing of a weaker private property market.
How Much Could the Market Fall?
I did a study of the previous 3 property market corrections and found that the PPI corrected in the range of 19.9% to 44.9% and that the correction lasted from 4 to 15 quarters:
2Q1996 Peak to 4Q2008 Trough – 44.9% decline over 10 quarters
2Q2000 Peak to 1Q2004 Trough – 19.9% decline over 15 quarters
2Q2008 Peak to 2Q2009 Trough – 24.9% decline over 4 quarters
If history is anything to go by,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the correction could be longer and stronger than what most people are expecting. However, I believe that we will only see similar levels of price declines if there is an external crisis to cause a sense of panic, which we had in each of the previous 3 declines (e.g. Asian Crisis, Dotcom Bubbl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