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9 个

鞋子 LV13

发表于 26-1-2012 13: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有每个人花钱的方法 政府政策就算再调整也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养老金养老 以前没有CPF的年代大家难道都不养老么? 什么事都要等政府去给大家做 这种精神实在够懒的

good99 LV7

发表于 26-1-2012 13: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鞋子 发表于 26-1-2012 13:32
每个人有每个人花钱的方法 政府政策就算再调整也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养老金养老 以前没有CPF的年代大 ...

不错。作者首先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wrong perception!为什么养老就必须是靠公积金就行了?这不是胡扯嘛!
政府说公积金用来养老,但不应该理解成养老的就全是公积金就够了。就如俗话:养儿防老,但你不会指望真的有了儿子就可以养老了吧?!
所以,这种研究是缘木求鱼。咳!你理财也好、投资也好,没有理由要求自己的公积金就是养老费、退休之前,钱全花光?
这种副教授,坑爹


good99 LV7

发表于 26-1-2012 13: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退休后所领取的退休金,应至少等于退休前实际收入的66%方为足够

这个就更笑话了!大家不是很羡慕福利国家吗?有哪个福利国家能保证你退休以后的收入、会相当于你退休前的2/3?我想,没有!

这种假设太离谱了吧?!我收入90000,退休后,应该维持6000块的收入(即消费)数额?这是什么逻辑啊?要求太高,扯淡

good99 LV7

发表于 26-1-2012 14: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房子是投资还是消费,这个看从什么角度看。政府当然说是消费、消费的起的消费。但政府没有可能不让人去投资。
现在的房价扭曲不是消费还是投资造成的,顺着那条线,得不出方法。

望山 LV11

发表于 26-1-2012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99 发表于 26-1-2012 13:57
不错。作者首先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wrong perception!为什么养老就必须是靠公积金就行了?这不是胡扯嘛! ...

哈哈哈  说得好,就是坑爹!

养老问题,如同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一样,是重点关心的民生课题。

新政府始终把人民当做会乱花钱不储蓄也不投资的人来看待,采取了公基金的策略,的确对于部分低收入低理财观念的人有帮助,可是,我的发现是,新加坡的人越来越会投资和理财,广东人和福建人天生的会做生意,有钱就会买房买地买黄金买保险,不懂得储蓄和投资的已经只是少数了。所以,公基金可不可以适当宽松点儿?除了允许用作买房首付和买保险的部分,再适当允许多一些钱拿出来投资或者购买国债等稳妥性理财产品?能提出来钱花的年龄也再提前点儿,别等到眼一闭睁不开的时候CPF账户还冻着一笔钱花不到,那就是杯具了。。。

点评

公积金是可以拿出来投资的(股票、基金)。这个是允许的。其实有钱人不用公积金,因为他们交的有限(相对)。现金是很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1-2012 14:17

roadwang LV8

发表于 26-1-2012 14: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价涨了怎么就影响退休了,年纪大了就大房换小房不就套现了?算算现在卖个5房再申请个BTO的小单位能赚多少?还要CPF干什么?

点评

他说的有点语焉不详或翻译的不好。我大概能理解他的意思:一句话,没有价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1-2012 14:18

小瓶瓶 LV15

发表于 26-1-2012 15: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山 发表于 26-1-2012 10:30
我的三个建议,1 减少或维持现有公基金缴纳率,根据通货膨胀率逐步提升雇员工资,2.适当提高现有公基金的利 ...

我同意现在的公积金缴交率已经很高,很多新加坡人手上现金都很少,我老公经常会跟我说同事甚至职务比他高的人都会为1,2万发愁得要命。如果再提高会影响现在每月可支配的金额。
然而,提高雇员工资很难让大家手头阔绰起来,事实证明到目前为止,即使刨除房价上涨,也是物价涨7分,工资涨3分。工资这个基数太大,等他来调高的时候物价已经不知高多少了。推动消费上涨的主要动力不是人们的工资,而是除工资以外的收入,也就是说,富裕的少部分人把物价消费推高了,然后大部分的人按照通胀率象征性的加一点工资,一直以来都如此。
另外,就是提高公积金的利息,也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这就像要求银行只调高储蓄利息,而希望贷款利息维持或者降低一样不现实。现在组屋还在供2.6的利息,一想起都咬牙。

其实也不需要过多的批判这个教授的研究,他其实是拿这一点说事,要阐明一个事实:就是大部分的新加坡居民养老福利不足,这个不需要研究都看得到的一个不良现状,在新加坡老了,我是指60岁以上,基本上就是不继续工作就没办法保证自己的生活。看小贩中心肯德基多少老人家收碗盘,德士司机多少都是60岁以上的老安哥就知道了,每次看到都很感慨。 国内即使现在40多岁可以内退的还是很多。我姨夫姨妈目前58 60,基本50岁前双双下岗/内退,但依然有相等或略少于在职时的收入来源,她们只是最普通的工薪家庭否则都不会下岗啦。我一姐目前42岁,今年退休。我公婆那一代更是,目前70,已经退休20多年了,大家都是普通工人。他们都不需要为钱再谋第二职业。

其次就是关于中等收入者的压力问题,都说一个国家能否发展,人民生活是否好就看中产阶级。我老公常说最倒霉的就是他们这些人,收入不高不低,纳税那么多,福利却从来享受不到。很多新加坡人都是一旦失业,房子车子子女教育统统得出问题的。板块里泡着的多数是所谓中产阶级,有点闲钱才搞投资理财嘛,上次那晒开销的帖子着实让我开了眼界,原来跟我一样,家庭每月开销5000也是很普遍的。
这几个问题都很值得关注。

testsgtest LV5

发表于 26-1-2012 15: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99 发表于 26-1-2012 13:59
这个就更笑话了!大家不是很羡慕福利国家吗?有哪个福利国家能保证你退休以后的收入、会相当于你退休前的2 ...

貌似国内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后拿的钱都比退休前多阿,而且普通工种不当干部的,女的50男的55就退了。政府的不知道,以前好像是老师退休拿90%工资,医院的好像是90%还是100%来着,公务员不知道,不确定现在情况咋样。相比较来讲,新加坡的CPF缴交率比国内低,退休后拿的少也是正常。终身入息计划的好像拿的很少,就跟这个新闻里讲的一个情况。

望山 LV11

发表于 26-1-2012 15: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瓶瓶 发表于 26-1-2012 15:07
我同意现在的公积金缴交率已经很高,很多新加坡人手上现金都很少,我老公经常会跟我说同事甚至职务比他高 ...

小瓶童鞋说得对。尤其是中产阶层的压力问题。收入1万,CPF2000,花销竟然要5000+,实在称不上中产吧?比月光族稍好而已。
个人认为中产阶层,指的是房子问题基本解决无贷款,汽车一台无贷款,每月现金收入除去各项花销和够买保险,还剩余40-60%可以用于储蓄和投资理财。这,才是中产。按照这个标准,你们是中产吗?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反之俺不是了。

点评

+1,中产其实满惨的,只能说“中等收入”。能称得上中产阶级的其实至少要是高收入人群的入门级,新加坡所谓20%的高收入人群也就月薪10000多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1-2012 16:35
To keep pace with income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e CPF salary ceiling will be adjusted upwards from $4,500 to $5,000. The change applies to all age groups and will take effect from 1 September 201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1-2012 16:00

十五贯 LV4

发表于 26-1-2012 16: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投资来养老,是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