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公积金储蓄要能养老 制度须多管齐下改变

2012-01-26 · 3326 阅读
本帖最后由 freesoul99 于 26-1-2012 10:15 编辑

许荣达:公积金储蓄要能养老 制度须多管齐下改变

(2012-01-26)

        许荣达认为,所得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后所领取的退休金,应至少等于退休前实际收入的66%方为足够。然而新加坡的情况并不达标。所得替代率是衡量退休者是否能过着与退休前同样生活的指标。

郭书真 报道    

新加坡人是否有足够的储蓄退休,这个话题,时不时都会被拿出来讨论。以为公积金储蓄足以应付退休后生活,其实是一个误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多管齐下改变公积金制度。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许荣达博士,最近在一个研讨会上发布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他认为,所得替代率(Income Replacement Ratio),也就是退休后所领取的退休金,应至少等于退休前实际收入的66%方为足够。

然而新加坡的情况并不达标。所得替代率是衡量退休者是否能过着与退休前同样生活的指标。他把受雇人士按学历分成三组——中学程度、中学以上程度,以及大专程度。

他假设,这三组人在22岁是的基本薪金是1200元、1500元、2560元,并假设他们每年的工资增加4.1%、5.2%、5.9%。如果不考虑利用公积金储蓄购买房子的因素,中学程度者、中学以上程度者,以及大专程度者,到65岁时所得替代率是85.3%、64.6%、39.4%,三组人当中,只有最低收入的一组达标。

许荣达指出,过去40年,缴交公积金的实际薪金顶限并没有改变。按通货膨胀率调整后,1971年的实际薪金顶限是4724元,而2011年是4753元,从1986年峰顶下跌了大约50%。

此外,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实际的公积金缴交额也从最高峰的时期下跌了60%。这是造成公积金储蓄无法应付退休生活的原因之一。

许荣达在新加坡政策研究院(IPS)年度研讨会“2012年新加坡透视论坛”上建议几个解决方法。一、缴交公积金的薪金顶限应该按通胀率每年调整;二、公积金缴交率也应该提高;三、公积金局有必要提高公积金储蓄的回报率。

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人把公积金储蓄用来购买房子,这大大降低了退休时公积金储蓄的所得替代率。

假设以上三组人在30岁时分别购买了23万元、31万元,以及56万元的政府组屋,他们的所得替代率会减低到56.7%、45%和22.4%。 房地产不应是投资而是一种消费,房价不断上涨,如果一切维持不变,意味着未来的所得替代率会越来越低。

许荣达认为,房地产不应该是一种投资而是一种消费,房地产价格上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退休能力,因此政府必须继续控制房地产价格

许荣达的研究说明了学历越高者,公积金储蓄的所得替代率就越低,而他分享的其他数据也显示,在我国的失业大军中,高学历者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在1980年,失业者以没有完成中学者居多,占超过50%。这个趋势到了2002年出现转变,拥有中学以上程度的失业者,开始超过未完成中学者,而到2010年,拥有中学以上程度的失业者占超过50%。此外,被裁退的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与技师(Professionals,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简称PMET)和较高学历者,也越来越多,40岁以上要重新受雇,则越来越困难。


张保罗: 面对激烈外来竞争 国人担忧随之提高   

  另一方面,联合国     统计司司长张保罗教授所分享的一些观察,与许荣达也有不谋而合的地方。

张保罗发现,国人过去十年的教育水平虽然显著提高,但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外来竞争,焦虑与担忧也随之提高。

2000年到2010年之间,年龄30到39岁、拥有大专教育的居民,从19%增加到43%,各个种族的比例都显著提高,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在这段期间的新移民问题,却让他们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在这个30岁到39岁的年龄层,每三人当中,便有一人是永久居民,比例几乎比10年前高一倍,这一群人感到的焦虑可想而知,他们虽然拥有更高的教育,但同时却面对更大竞争。


另一方面,这10年来的实际收入增长不均匀的情况相当严重。2000年到2010年期间,最低十分位组(income decile)的实际收入下跌超过5%,最高十分位组的实际收入则增加将近35%,而第二到第九分位组的增长,则介于10%到25%。


“十分位组”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把住户按收入排序分成十组,每组有相同数目的住户。这些组別称之为“十分位组”。第一组的收入是整体中最少的,第十组的收入则是十组中最高的。


许荣达的数据也显示,在1997年到2010年期间,收入最低的20%的居民,每个月的实际收入下跌8%,最高收入的20%,则增加了27%。

张保罗说,收入不平衡在本质上没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如果这令中等收入层觉得不好受,那就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要是他们觉得受到威胁,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指出,“中等收入者辛勤工作,希望在收入阶梯向上爬,但是他们面对外地人的竞争,不再享有主场优势。政府要如何保护与保障他们?人们恐惧年老以后谁来照顾他们。新加坡是一个如此繁华的都会,人们居然这么恐惧,那是很难想象的。”

版块:
投资理财
分类: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29 个

望山 LV11

发表于 26-1-2012 10: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基本就是放屁!!
1. 公积金,ZF和雇主也相应要多支付不少,对经济是有影响的。2. 如今的公基金已经要交收入的20%之多了,即使你利息再多,也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预算和投资消费。年轻夫妇收入不高更是受到影响,还如何相应李总理提倡的多生育?? 3. 买房当然是投资,是抗通货膨胀,是防止房价的不断上升导致自己的劳动所得不断贬值而买不起房子。何况,如果买不起房子还要交房租,也是很大的开支。 4. 公积金已然出了政策,把三个户头的前5万多都冻结不允许够买第二套房子了,不会轻易流失而影响退休后的所得率。

我很怀疑这个烂学者,白拿钱不干活,随便找个东西研究一下,就发些谬论。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

点评

本人也一向反对 "买房是投资" 的说法. 之所以大家现在习以为常了这个说法, 只是因为已经成为现实, 但不代表它就合理. 从本质上来看, 房子是消费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1-2012 10:41

望山 LV11

发表于 26-1-2012 1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三个建议,1 减少或维持现有公基金缴纳率,根据通货膨胀率逐步提升雇员工资,2.适当提高现有公基金的利率,将更多的ZF收益转到老百姓腰包里,作为通货膨胀的补偿,3.抑制房价是没用的,会同时抑制市场和经济,应该控制热钱炒房,控制集团和官员炒房谋私,控制是要分对象的,你老控制小老百姓那百分之几的财产投资干嘛??

望山 LV11

发表于 26-1-2012 1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建议,让此许博士副教授下岗,或者把他薪水的80%都作为公基金缴纳,作为试点!!

点评

我画圈了,同意试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1-2012 15:15

望山 LV11

发表于 26-1-2012 1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外来竞争,外来人口多数从事: 1 脏累的劳工工作,新加坡人不乐意干; 2 技术工种,新加坡人没有这样的培训和经验,干不了; 3 高科技研发,新加坡人不爱搞研究,干不了; 4 高层管理和金融人才,欧美来人较多,这也没辙,谁让你吸引那么多外国MNC了,人家当然要让老外当高层。 新加坡人焦虑个屁呀,没外来人才的奉献,经济压根儿起不来,光靠你旅游服务业,新加坡就发展不到今天,恐怕比马来西亚就差多了。
所以,饮水思源,别光盯着来人的竞争,别光看到人家有工作有钱赚,更多的钱,都流到新加坡自己的口袋里了。大家说我说得对不?

点评

严重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9-1-2012 14:04

freesoul99 LV5

发表于 26-1-2012 11: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eesoul99 于 26-1-2012 11:33 编辑

偶灰常同意望山童鞋的见解

不知道政府会不会对此报告作出回应或根据它对现有公积金政策作调整。我担心的是政府取消公积金付房贷功能或降低支付房贷的公积金额度。

点评

同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1-2012 23:38

雨茜 LV13

发表于 26-1-2012 12: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才看到的重点是:
1)靠CPF LIFE 养老不靠谱,还得合理理财做好养老规划;
1)被裁退的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与技师(Professionals,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简称PMET)和较高学历者,也越来越多,40岁以上要重新受雇,则越来越困难。得做好现金流分配,并准备好足够的紧急储备金。

点评

+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2-2012 22:05
哈哈!很好的看法!我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7-1-2012 15:34

freesoul99 LV5

发表于 26-1-2012 12: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雨茜 发表于 26-1-2012 12:39
不才看到的重点是:
1)靠CPF LIFE 养老不靠谱,还得合理理财做好养老规划;
1)被裁退的专业人士、经理、 ...


一方面从政府政策的角度看重点
另一方面从个人角度看如何应对

鞋子 LV13

发表于 26-1-2012 1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极分化越来越重
Capture.PNG

North-West LV10

发表于 26-1-2012 13: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CPF怎么改或许也会听取国民的意见吧
很多本地人(和PR)其实都不愿看到政府把CPF管的太紧,想要花光户头的钱除了买房子,几乎就要活到80岁以上才行

但是如果不管紧一点,有的人过早花完自己的CPF,就给政府和其他纳税人添压力了

只靠CPF完成养老任务肯定不靠谱,政府应该也看到欧元区的例子了,何况新加坡自然资源不多

最后妥协的结果,或许就是
1,政府适当提高缴纳比例,多劳多得;
2,对于最底层人群,出于社会稳定/人道主义,加强基础的社保安全网,避免阶层矛盾激化(占领华尔街,阿拉伯之春这一类事情)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