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4 个

WAYNEWEI LV18

发表于 5-12-2011 15: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麦燕麦 发表于 5-12-2011 14:21
小心的问问:

这里有没有哪位是 CEO COO CFO financial controller 或sales manager/director或类似的角色 ...

不明白你的问题的意思。
你前面说企业是靠经济预测经营,我回答说不是,是倒过来。你现在问是不是selling by chance?

首先我要指出的一点是,比如在新加坡,新加坡统计局会发信给企业,让企业完成有关调查(在新加坡是强制的)。调查得到的数据,就是用来统计经济情况,从而进行经济预测的一部分。顺便一提,我帮别人填过好几份那样的调查表。呵呵。所以经济预测是靠企业提供的营业数据,不是反过来。

不靠经济预测来经营,不等于是selling by chance。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市场、顾客。怎样开拓市场拉到顾客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体如何,各企业不同,有的靠长期的顾客基础,有的打广告,有的靠口碑等等。里面有很多琐碎的东西,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当然宏观经济环境会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仅仅是之一。

WAYNEWEI LV18

发表于 5-12-2011 15: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goldenstar 发表于 5-12-2011 15:12
金某孤陋寡闻,临时去搜索一下way版反复提到的三碗米饭...

大京,此类‘实验’有很多,多用来告诉人们爱心 ...

爱心是很美好很崇高的事情,
爱心不需要用虚假的荒谬的扭曲现实的报道来推广。
真正的有爱心的故事很多很多,用心去找,到处都有。

披着羊皮的狼,是有目的的狼。
以爱心包装,实际宣传伪科学的报道,就是披着羊皮的狼。
我对这种披着羊皮的狼是从来警惕的。

SouthBridge LV4

发表于 5-12-2011 15: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uthBridge 于 5-12-2011 16:09 编辑
黑麦燕麦 发表于 5-12-2011 15:12
不敢苟同!--没有是非对错, 没有共同定义, 如何分享?

就如买东西, 或房子, 每人的具体情况条件和状 ...


很好的讨论。真正的分享,应该是排除一切预设前提,随时准备接收别人与我们自己截然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思想。如果都有对错,有了共同的定义,那叫求同而不是分享(不同的观点)了。

比如关于科学,其实也有人将它定义为:建立在一些公理(或称假设)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并认为真正的科学精神是怀疑而不是相信。这是因为,上述定义中的两个东西(公理和逻辑)本身都是不能被证明的,所以科学定理只能被证伪,不可能被证实。比如,牛顿定理是科学定理,因为它可以被相对轮所证伪;而上帝之类的信仰类的东西,不能被证伪,所以不属于科学范畴(但不能说因为它们非科学,所以是错的)。另外,逻辑除了无法证明自己是正确(否则是循环论证)以外,还有一个缺点是,逻辑只能从已知推导出已知,所以逻辑可以用来交流或记录,却不能用来开拓未知的,比如,从牛顿定律是不可能推导出相对论的。有鉴于此,马赫(应该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鼻祖)就提出了科学定理的经济原理:一个好的科学理论不是因为它是对的,而是因为它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了现象。

呵呵!扯得有点远了,抱歉

ratemouse LV12

发表于 5-12-2011 15: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麦燕麦 发表于 5-12-2011 14:18
我是觉得, 医有良医庸医, 我们不可以因为良医就抬高庸医, 也不可以因为庸医就贬低良医!

将有良将败将 ...

全世界的现代医学医生来给一个病做诊断,一般是可以统一出一个意见、诊断出个所以然的,即使是罕见疾病也一般会有个说法。

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去诊断一个问题,时常是五花八门。这个就不是庸医和良医的问题了,而是这个学科本身的问题。或者说这个学科还不成熟,还无法出来靠谱的治病救人、解决问题。

前面说新加坡政府应付经济危机方法正确,我看来一是新加坡本身够健康,二是外面大环境波及影响不大,其应付经济危机的政策效用不具决定作用,仅起缓和病情的安慰剂作用。

WAYNEWEI LV18

发表于 5-12-2011 16: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麦燕麦 发表于 5-12-2011 15:25
我的意思很简单

预测, 预估, 预算, 都需要一定的基础, 即使只是因素之一, 也是有依据的, 不是乱来 ...

朋友,请问你看到哪句话说经济预测不科学了?请指出。

前面我说的是
“说回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是合理的,数学模型和逻辑推理也是合理的,所以大体上靠谱。问题出在实际应用上面。经济学模型有很多简化设定,而实际上太多影响因子无法确定,所以结果也就无法确定。所以预测之类的东西,都是不靠谱的。”

前面我一直说的都是指“不靠谱”,  不靠谱是因为无法确定的东西太多,导致结果不可靠。谁过说不科学了?

我家里经商几十年了,自己本身是会计师帮很多人做过帐,自己也是有开公司。算不算对经营企业比较了解?“春江水暖鸭先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再重复一次,经营企业的人是最早知道经济行情的。

goldenstar LV5

发表于 5-12-2011 16: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麦燕麦 发表于 5-12-2011 15:25
我的意思很简单

预测, 预估, 预算, 都需要一定的基础, 即使只是因素之一, 也是有依据的, 不是乱来 ...

问得好,企业在做规划管理的时候,都会用到PEST / SWOT analysis... 里头的大环境分析和预测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有些人说经济危机如欧债,经济萎缩都是狼来了,不会对实体经济有多大影响... 其实很不尽然...

偶相信每个大小企业,现在做forecast,都会写入经济萎缩的问题... 这些将在SWOT分析中指导企业的开发,营销,库存,借贷都会趋向保守...  这点上看新出炉的PMI不断降低就可以得知....

这就是经济中的蝴蝶效应,即使一些空穴来风,最终会演变成真正的危机....

WAYNEWEI LV18

发表于 5-12-2011 16: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uthBridge 发表于 5-12-2011 15:46
很好的讨论。真正的分享,应该是排除一切预设前提,随时准备接收别人与我们自己截然不同甚 ...

你记错了吧。马赫怎么可能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鼻祖。他否认气体动理论和原子、分子的真实牲。只不过他批判过牛顿的绝对空间时间概念,给了后面的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一些启发。但离提出系统的理论还差十万八千里。鼻祖不是那么容易就当上的。

还有,你确定他说过那句话?

点评

呵呵!这个属于在下的忽悠,不必当真。 没有相对性原理(马赫原理)就不会有相对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5-12-2011 16:29

WAYNEWEI LV18

发表于 5-12-2011 16: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goldenstar 发表于 5-12-2011 16:15
问得好,企业在做规划管理的时候,都会用到PEST / SWOT analysis... 里头的大环境分析和预测是必不可少的 ...

你说的有点倒过来了。
前面我说了,统计局会先从企业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分析再反馈出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经济界做出的预测,又是在政府发布的数据上的。这些时间差是客观的。何况还多少有调查误差的问题。
数据本身就是从企业来的,企业自己第一时间知道情况。即使不能知道全局,从同行和自己企业的趋势也大概了解情况。哪个企业要等到政府,甚至经济界发布经济预测才知道发生什么,那个企业的管理者肯定是睡着了。

goldenstar LV5

发表于 5-12-2011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WAYNEWEI 发表于 5-12-2011 16:33
你说的有点倒过来了。
前面我说了,统计局会先从企业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分析再反馈出来。这个过程是需要 ...

您这是看了我写的话呢,还是为争而争? 每个企业管理者能做经济预测?

我里面说PEST / SWOT 里都需要写入大环境分析... 企业在做forecast会把欧债,经济萎缩写入分析报告...

企业主能知道自己行业波动,订单状况,负债状况... 这些在SWOT都是内部风险,外部经济风险企业主根据什么写?

不就是政府经济预测,各方面的经济报告,有几个企业主这么厉害能自己搞经济预测?

WAYNEWEI LV18

发表于 5-12-2011 17: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goldenstar 发表于 5-12-2011 16:49
您这是看了我写的话呢,还是为争而争? 每个企业管理者能做经济预测?

我里面说PEST / SWOT 里都需要写 ...

误会了。我说反过来,不是说企业反过来要做经济预测。
经济预测与企业经营的关系,是从前面网友提出的问题延伸出来。你去看他的原话“各大企业也错了,因为即使是市场经济,生产和销售也是按经济预测进行的”。
企业的经营自有自己考虑的因素。前面我也说了“当然宏观经济环境会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仅仅是之一。”这就跟你说的外部因素是同一个意思。我可从来没有说过外部因素不用考虑。
我说的反过来,是指经济预测要靠企业提供经营情况的数据,但企业要如何管理经营不需要等到经济预测的数据。PEST,SWOT这种MBA课程里面的东西,我也学过。当然是很有用的模型。
但实际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实是互相关联的。
企业从自身经营情况和同行的情况,再结合新闻报道的国家世界大事,就可以大概知道大体的经济情况和暗暗地估计下一步该怎样了。比如来自欧美的订单下降了就知道欧美有问题了,比如银行收紧贷款了就知道财政政策改变了等等。
同时企业也是在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的,比如订单减了,自然会采取相应措施。
要是等到宏观的经济预测出来,再等到经理写进分析报告,然后高层决策后再采取行动。我只能说:太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