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0 个

童緯強 LV17

发表于 7-1-2014 13: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来论投资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三角取舍。

  凡是投资,必然有三个祈求:高回报、低风险、高流动(需要钱可以随时卖)
  优秀的投资产品,一般这三个祈求当中,可以满足其中两个而无法满足的那一个,一般也不算太差。
  差劲的优秀产品,三个都不满足,或者只满足其中一个但另外两个就很凄惨。其中,储蓄保险就是这种,储蓄保险唯一满足的是低风险;但基本没流动性而且回报很低基本只能和通货膨胀比是储蓄保险的致命伤(故此,在下一向不推荐这东西)。

  其中,我们来看看,两种产品,也即金融产品和非金融产品。

  金融产品,基本由于有中央交易所,在流动性方面是没有问题的;故此,既然满足了流动性,必然就得在安全(稳定)及回报上牺牲一个。也就是说,金融产品必然是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基本上就是债卷和股票的产别。有个别比较大公司的股票或债卷,可以相对的提供更高的回报对风险比例,但基本原则就是金融产品会被市场影响,一家公司可以财政很稳定、业务很赚钱但是市场出现情绪抛售时依然会不合理的股价花落,这家公司不会因此有实质亏损,但投资者的钱是会亏损,这是市场元素影响。

  当然,也有牺牲流动性来换取低风险高回报的产品,一般对冲基金或银行的组成产品就是如此。都基本是用复杂的结构来争取低风险高回报,有些做得好有些做到差。其中,Reits也算是一种在回报和风险之间都做得不错的金融产品。另外,也有类似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这种基本放弃流动性和稳定,但争取最高回报的产品。

  非金融性产品,一般会舍弃流动性来换取低风险高回报。比如房地产(尤其是地产开发,是回报最高但风险最低但钱会被锁住两、三年)、黄金(除非是黄金ETF,否则其实黄金是易买难卖)、种植果园(基本上,种树的回报大多很可观很稳定的,但是树基本需要好几年来成长)等等、古玩、红酒等等。这类产品种类繁多,没有中央交易所,但是利润都基本客观(除了黄金)。

  故此,投资的理念,就是必需在不同产品中,追取一个平衡。世上没有完美满足所有要求的产品,故最聪明就是选择几个最适合自己的不同类别产品来组成一个投资组合。

  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一个产品在风险、回报及流动性这三角中,究竟做何取舍?牺牲了那一个?

童緯強 LV17

发表于 7-1-2014 15: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在一个主要用简体字的论坛用繁体字,那的确是在下之前思虑有欠周详,但在下非常感谢无忌网友好意。

wangshingo LV0

发表于 7-1-2014 15: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童緯強 LV17

发表于 11-1-2014 12: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分辨骗局的个人看法

  首先是看有无国家认证,一个投资,是否有MAS或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点政府的监督是很重要的。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方的政府被注册的投资产品。基本上,有政府单位认证的,皆基本不大可能是骗局(当然,非骗局不代表安全,比如期货和期权就非骗局,但风险极高),因为这代表该产品有一定程度的法律约束和保证透明度。

  而若没有在任何金融中心注册,不被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代理的产品,也不见得就是骗局。最重要是看透明度。

  第一,就是收费透明度。营销费、管理费、表现费或其他费用,究竟有多少?这个投资产品在经过这些不同费用後,有多少剩下用来投资?这很重要,连收费都不知道的投资,骗局的可能几乎是100%。

  第二,就是资产或投资策略透明度。这产品究竟如何投资呢?这是重要的一点,当然有些产品是黑盒操作的(如对冲基金),这点就必需要求是否有独立审查、查账或拖信机构来确保资产没有滥用。

  最後,就是风险透明度。所有的投资都必然有其风险,任何投资产品都必需著名其潜在风险。任何自称无风险的投资必然是有问题的。投资公司必须清楚列出该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及风险管理手段。风险或高或低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说明确实的风险。

童緯強 LV17

发表于 27-1-2014 2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童緯強 于 27-1-2014 21:00 编辑

为凑热闹,在下也来瞎扯一下近来比较火热的房地产话题: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在下会论地产,只会批地产,呵呵,见仁见智吧。XD
  基本上,大家也知道,在下对房地产投资的观点,比较负面,这主要是社会层面的问题。
  但今天,在下不涉及投资产品对经济的影响,不从政治和民生角度看,纯粹从投资角度说说房地产投资。

  首先,对目前价格走势的一点个人之见;基本上是一己之见,大家可当是痴人说梦、胡说八道,也不打紧,若能博诸君一笑,也是件美事。
  就HDB来说,BTO十之八九是要跌的,这是老许对国人的承诺,他是必需办到的,而他一向来也是个说得出做得到的人,故在下相信他肯能办到。而转售组屋方面呢,老许为了平衡部分已有屋子人士的不切实际理念,必然只会让之稳定,而不会大起大落。但上涨的,暂时不大可能,有跌的可能,但幅度不会太大,以後是会回升的,但不可能那么快。

  而就私有地产,公寓和洋房上面,在下认为,目前有了一个不小但也不算很大的泡沫,目前能刺破是最好的,若现在不刺破,以後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故此,近期十之八九会有下滑,目前的部分下滑,只是个开始。但是,也不可能维持很久,因为供求问题,加上泡沫一开始也不是很大,故所谓的‘冬天’不可能维持太久。不会是严冬,基本上只会有点凉。会将多少呢?最理想是20~30%,但可能性不大,估计最多10%。

  所以,想买的人,是否该等呢?可能慎重考虑等多两、三个月。
  但已买的人,是否该卖呢?在下认为,大可不必,卖房子不是一两天的事,基本要折腾一年半载,到时候房价早开始回升甚至已升回原点了。这次的房价震荡,只是之前泡沫过大之後的一个回归理性罢了。但新加坡的房价基本面还在,只要市场跌够了之後,必然会平稳回升的。这么说吧,持有超过三年的话,不可能亏钱。
  而且,反弹应该会很快,估计下滑期不可能超过半年,甚至可能这几天刚下滑,没过完年春节房价又开始涨了。
  理由呢?因为这次的房价下滑,主要是政策影响,但是,外来的买家还是陆续进来的、政府卖地还是越卖越贵的、供还是会不应求、通货膨胀还是会在的,房价不可能低多久,这是市场规律,新加坡除非发生全球经济萧条,否则目前房价必然是上涨的,房价熊市不会超过半年,不可能的。

  个人观点,真要投资房地产,请选择永久地契。永久地契是唯一真正有投资价值的房产,其他基本职能考虑自主用。99年地契的房子,必需在30年内有机会卖掉,任何屋龄多于30年的房子,基本只有投机没有投资的价值。而HDB,等价高时卖了套现去买公寓(自住)是最理智的做法。
  鞋箱等一到二房式公寓,除非是永久地契,否则基本没价值。除非不想结婚而生活又极度简单,买来自住可以。

  以上是个人观点,下一贴会说明为何非永久地契没投资价值。

Jerry2020 LV10

发表于 27-1-2014 22:4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BTO价格会稳定,下降有些一厢情愿,政府要把BTO价格有家庭收入中位数的5倍降到4倍,这也不是一两年就要做到的,能四五年做到应该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其实根本不需要调低价格,每年薪水上涨4%,五年后BTO房价只要保持稳定,就自然从5倍下降到4倍,也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感受,能赢得部分中间选票^_^

点评

言之有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8-1-2014 00:13

童緯強 LV17

发表于 21-2-2016 0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童緯強 于 21-2-2016 10:42 编辑

最近自己的投资亏了不少,目前基本懒得看了。
反正之前赚钱的基金有卖掉套现,总数是赚的。
  目前来看,这两年应该会继续亏下去。最好的做法就是准备好现金,在这2年慢慢一笔一笔的慢慢入场,等待市场恢复。从长期来看,是必然会转亏为营的。这也是为何去年知道金融危机到了,在下还继续按期入场的原因,在便宜的时候先买入嘛。

  基本上,很多人应该已意识到,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在去年年中就开始了。问题只是,这次的危机会多严重?会维持多久?

  在下不才,但个人认为,这场危机会维持多久,难以预测,可能两年,也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但不大可能超过十年,除非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但规模,必然很严重,会远超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次的危机和以前截然不同,是前所未有的制造业泡沫崩溃。之前全球几次的危机,基本都是房地产丶股市丶债务等金融泡沫破裂。但这次就不同了,是从中国开始爆发的制造业泡沫,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实体经济大泡沫。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当局正尝试用‘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来解决的,中国制造业严重产能过剩所造成的庞大库存。目前中国许多传统制造业出现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前所未有的,以年为单位的库存量,五年到十年的都有。在一般市场经济正常情况下,很难超过一季而几乎不可能超越两年的库存问题,在中国目前是五年到十年,这是一场空前绝後的产能过剩。

  和一般金融资产泡沫在崩溃後,经济只是回归零点来重新开始不同。这次经济恐怕会由负开始。为什麽呢?因为只要库存还在,经济肯定就进退两难;不可能继续生产卖不出去的东西来增加库存的问题,但工厂不开工工人没薪水就无法刺激消费,同时社会也会不问题。这是一个从未发生过,需要大智慧和大气魄去解决的问题。

  当然,我们相信问题迟早会过去的。这场危机其实也是转机,基本上接下来几年,大部分的资产都会越来越便宜,越来越适合买入。而一旦比如中国的亚投行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生效後,这问题就会慢慢解决,而资产也会开始回归合理价位。

  目前,在下个人认为,接下来投资的主题应该是咨询科技丶能源技术、娱乐媒体和医疗保健这四个产业;这四个产业也是目前在中国几乎没有产能过剩问题的产业,潜力十分大。以及许多未开放国家的基础建设。基本上亚投行的未发达国家成员国及中国‘一带一路’上的夥伴们的基础建设,都会是很好的投资目标。虽然如此,投资有风险需谨慎。在投资以前大家还是记得做好自己的功课为上。

wobengudan LV6

发表于 21-2-2016 16: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童緯強 发表于 21-2-2016 00:46
最近自己的投资亏了不少,目前基本懒得看了。
反正之前赚钱的基金有卖掉套现,总数是赚的。
  目前来看, ...

多谢分享,一路看下来也有很多收获。
希望强哥继续更新下去

童緯強 LV17

发表于 17-4-2016 14: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來如何投资呢?

  目前,全球市场,十之八九会进入2~5年的萧条。其根本原因就是全球货币超发加上产能过剩,造成了一个实体经济大泡沫。这是比以往的金融泡沫都棘手的严重泡沫。尤其是产能过剩所造成的经济萧条是前所未有的,以往我们只经历过不足所造成的萧条,或金融资产过热所造成的短期不景气。

  但是,凡是危机之中必也有转机、商机。比如说全球货币的超发让不少超外汇的朋友在这几年大赚特赚钱,估计接下来2~5年他们还依然有得赚。但外汇非在下的长处,在下现在就来谈一下,就基金或股市,在下个人看好那方面。
  先声明,以下只是在下个人的观点,仅供诸位看官参考,但若要真正做出任何投资决策,请找一个合格的CFP、ChFC或CFA进行商量後再依照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投资。在下不为任何不通过在下所做的投资决策负责,谢谢。

  1:持有现金。目前至少2~3年内,依然会是现金为王的时代。可预见许多资产的价格会开始跌。这时候,掌握子弹准备入场会是最赚钱的。诸位可考虑把现金分成24~60份,然後每个月慢慢的入场。

  2:传销公司,尤其是美国传销公司的股票,可考虑购入。因为一般经济景气时,大部分人安居乐业生意兴隆,不大有人会去搭理传销。但一旦出现大规模失业及许多实体行业生意越来越难做时,传销无疑会开始受欢迎。在下个人不建议参加传销公司,尤其是卖投资产品的传销,因为那通常是击鼓传花的金钱盘,是违法骗局。大家可考虑购入发达国家的上市传销公司的股票,以产品、业绩为考量原则。

  3:可考虑适量购入白金、黄金、白金等贵金属。贵金属在货币超发、经济萧条时期一般价格会涨。在可预期的2~5年萧条中,黄金有涨的可能。所以,接下来几年,投资组合中可考虑买入10~30%贵金属。但投资黄金得注意经济,一旦经济有复苏的可能性,尤其是一旦美金经济扶苏,马上卖掉。

  4:风险承担能力特别高的,可考虑用自己大概1~5%的投资组合买入比特币和莱特币这些数码货币。金融危机造成人们对传统国家货币出现不信任时,这些东西就有大幅度升值的可能。但是,要注意和谨慎,玩这种数码货币基本是接近赌博性质的,可能大亏也可能大赚,用一点小钱当买彩票就可以了。千万别大规模投资这些东西。

  5:参与中国以外的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中国‘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及亚投行的第三世界成员国的基础建设公司的股票,或投资在这些国家的基础建设的基金。因为随着产能过剩,尤其是中国那边的工业产品海量库存,基础建设必然会迎来非常低成本的时期,而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建设,必然会大大受益于这次的产能过剩风暴。

  6:优质的广告及营销公司的股票。其实很简单,现在是钱多、产品多,但产品卖不出去钱又找不到东西买的时期,这个时候,谁能帮人把产品卖出去,谁就一定能赚钱。

  7:科技(电器、新能源、生命科学)(保健和医疗))及文创(出版、制片、音乐、动画、游戏)产业的股票或基金:这些产业没有过剩,而且需求越来越大。短期可能也会受萧条影响,但长期来看,必然依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8:培训公司的股票,随着全球进一步高科技化,越来越多公司必然被自动化。现在的社会,无论是老板或工人都必需不断的再受训再培训,以适应新的技术。所以,培训公司,只要课程是对的,也必然会赚钱。

  以上8点是在下的个人观点,有兴趣可互相交流。谢谢。

童緯強 LV17

发表于 15-7-2016 22: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出欧盟真的对英国那么不好吗?
  1:瑞士在欧洲,没加入欧盟。日子不见得难过。
  2:欧盟中,英国是第二有钱的。
  3:全球金融市场,在美国以外就是英国最大。英国的期货市场甚至比美国还强。
  4:英国是英联邦的老大,英联邦的人口总数是欧盟四倍、成员国比欧盟多25个。
  5:有人说,脱欧会让英国失去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造成英国经济出问题。其实这是杞人忧天。因为目前欧洲其他大国基本不具备成为金融中心的条件。欧洲主要国家,尤其德法都是用民法法系。成为金融中心的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必需使用普法法系,因为普法法系比起其他法系更有连贯性及可预测性,所以一般金融机构必然首选政治稳定的普法法系国家或政治特权来做金融中心。比如英国本身、香港、新加坡。
  所以,英国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就算英国脱欧来,欧洲就算再不爽,还是得用英国。

  故此,其实目前市场情绪化下,英国资产必然暂时性大跌。但正好是入场的时候。因为脱欧对英国的基本面根本没有多大影响。甚至能让英国少花冤枉钱和少收中东难民,有利无害。

  而对新加坡的影响呢?个人觉得基本不大。因为这件事本来就和新加坡没半毛钱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