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48 个

sysg LV11

发表于 21-5-2010 14: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歡哪里就去哪里吧

mandy幸运_q LV17

发表于 21-5-2010 15: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幸运是在香港呀,如果能多多分享一下香港的情况就更好了。比如可以谈谈一些香港最低工资,新的普通 ...
12580 发表于 21-5-2010 13:45


恩,呵呵,一些具体的劳工保障法例、移民条例、气候等一类上官网就可以了解到,至于民众,生活在不同阶层群体有不同看法,难有统一答案,不过整体社会还是很和谐,整个城市动感时尚经济活跃贸易自由度高,发展空间大,如果你或你朋友有具体赴港计划,可以帮你客观分析建议一下。
关于对大陆亲疏度认知度,HK人越来越爱国是肯定的了,中国大市场发展有目共睹,大树底下好乘凉。

mandy幸运_q LV17

发表于 21-5-2010 15: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SG比HK的时候,从房子到收入,我看的是USD。
国内的房子和收入对比SG的时候是一个RMB一个SGD。
只限比较收 ...
谦纭 发表于 21-5-2010 13:50


哈哈,看来这里不认真看帖的不止是我;P

mandy幸运_q LV17

发表于 21-5-2010 15: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dy幸运_q 于 21-5-2010 15:16 编辑
谢谢你夸奖我明智选择新加坡,主要是我实在没勇气去香港打拼。不像我这个朋友,还有他老婆这把宝剑,尽管现 ...
EvenMorn 发表于 21-5-2010 13:44


8客气,是滴是滴,自己有多大头戴多大帽子绝对是明智。

PS:俺该出门了,之后的讨论我就不回了哈

谦纭 LV16

发表于 21-5-2010 15: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8客气,是滴是滴,自己有多大头戴多大帽子绝对是明智。

PS:俺该出门了,之后的讨论我就不回了哈 ...
mandy幸运_q 发表于 21-5-2010 15:14

玩得开心滴~好迟才出花。。

谦纭 LV16

发表于 21-5-2010 15: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看来这里不认真看帖的不止是我
mandy幸运_q 发表于 21-5-2010 15:08

也包括我。。。。哇哈哈。。。改贴了~

EvenMorn LV8

发表于 21-5-2010 15: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得也是收入和房价啊,s2g说的也是收入和房价的比阿。我不懂为什么你总说你老家的房价:收入比这边低。
你拿你说的你老家房子为例子,旧房RMB20几万,新房RMB40几万,刚毕业的人收入RMB1000+.
两个刚毕业的人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可以买1m2的旧房,0.5m2的新房. 你的工作多年的同学,2000+,两人一个月收入可以买2m2的旧房,1m2的新房.
新加坡,刚毕业的人收入S$2000+,两个人S$4000+,两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可以买1m2的2手祖屋(非中心)。尽管cov是新加坡的特色,可是买二手房3万津贴和低收入津贴也是新加坡的特色,新加坡人首付10%也是新加坡的优势,所以刚毕业的人在新加坡更容易买房。现在拿你的情况跟你同学比,如果你要买新房,你们家的月收入肯定可以购买大约1m2了,这是你比他们强的地方;如果买二手房,你家的购买力可能不如你同学了。因为两边的房价是反着来的,中国新房贵,二手房便宜;新加坡二手房贵,新房便宜。但是对于第一次买房的人来说,新加坡还是比在你老家容易啊。对于你这种想换个儿手房又不拿津贴的情况来说,当然困难了。

SG比HK的时候,从房子到收入,我看的是USD。
国内的房子和收入对比SG的时候是一个RMB一个SGD。
只限比较收 ...
谦纭 发表于 21-5-2010 13:50

EvenMorn LV8

发表于 21-5-2010 15: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感觉你一直在拿你老家的房子在跟这边的房子PK阿......
哦,刚才看错了,你说的是中国的房子,我还以为是我家的房子。
我的贴一直在陈述SG的组屋即ZF公屋现在太贵 ...
谦纭 发表于 21-5-2010 13:50

EvenMorn LV8

发表于 21-5-2010 15: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心出门,我今天闲来没事,继续讨论,哈!
8客气,是滴是滴,自己有多大头戴多大帽子绝对是明智。
PS:俺该出门了,之后的讨论我就不回了哈 ...
mandy幸运_q 发表于 21-5-2010 15:14

谦纭 LV16

发表于 21-5-2010 15: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9# EvenMorn

222楼的贴子改了。
你再查查我的旧贴,里边没有关于两地PK呀。我被你绕得晕了还真以为自己把两地房价PK过了,结果才回复这种话。
PR在新加坡是没有津贴的,国内买房也是没有COV这一项的,但是国内的贷款制度不健全,也没什么可比性的。
拿津贴是在谈论另一回事,表把我和不同的人说的话搅一起啊。。:_bzbwll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