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组屋的价格负担》

2010-03-12 · 19110 阅读
文章来自昨日的《联合晚报》2010.03.11




大家讨论讨论。
组屋价格负担.jpg
版块:
投资理财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248 个

freesoul99 LV5

发表于 12-3-2010 13: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eesoul99 于 12-3-2010 13:58 编辑

本地人真的太喜欢complain了。
大部分新加坡人认为供房子只能用公积金,不应该用到现金。对这种思维方式,我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不理解也不敢苟同。

good99 LV7

发表于 12-3-2010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老鼠爱小米

没什么好说的,成长的代价。简单地说的贫富差距变大,所以,你如果是中位数以上的就没问题了。就如中国人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底层。后来,逐渐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觉得买房、买车什么的不是负担了。

有一个作者的比较不准确,因为我估计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很少的,那应该都算是精英了,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比的。

记忆消失 LV13

发表于 12-3-2010 14: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99 的观点。。。 20年前,几个大学生呀。。 现在的精英, 人家过的也是很好的。。
认识一个朋友, 他的朋友是房地产中介。。。 人家说有钱的太太, 一口气买相邻的8个公寓单位。。。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为了了几十万的hdb 我们都抓耳挠腮的。人家几百万扔出去就根不是钱一样的。。。那太太本身倒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人才了。。。 人比人气死人呀。。。

老鼠爱小米 LV9

发表于 13-3-2010 11: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记忆消失


    为什么要跟别人比呢?

记忆消失 LV13

发表于 15-3-2010 09: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记忆消失


    为什么要跟别人比呢?
老鼠爱小米 发表于 13-3-2010 11:00

我说人比人气死人的意思就是不要比。。。 有钱的太多了。。。 整天比较我们就没办法活了。。。
同样的, 报道中的和20年前的大学生的比较,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比了我们也还是回不去20年前了。。
毕竟我们活在20年后, 买不起房子的年代。。。

天_堂_鸟 LV6

发表于 19-5-2010 00: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坛子有钱的人也是太多了。

esther001 LV9

发表于 19-5-2010 0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内,大城市一个年轻大学毕业生就算月薪4000-8000很不错了,很多都是2000-3000多的,得负担80万--200万的房价。较便宜的小城镇现在一套屋子也要40万吧。比起中国老百姓,新加坡人太幸福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感恩吧,感谢新加坡zf的组屋政策!

武当大侠 LV7

发表于 19-5-2010 1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内,大城市一个年轻大学毕业生就算月薪4000-8000很不错了,很多都是2000-3000多的,得负担80万--200万 ...
esther001 发表于 19-5-2010 02:04


新加坡ZF确实干的不错

谦纭 LV16

发表于 19-5-2010 12: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谦纭 于 19-5-2010 12:31 编辑

我家那边的10年左右的二手房是20万上下,地点差些,新的80多平方要30万起。近年流行返乡潮,大学生起薪千多块,我同学留在家乡的薪水基本都2k以上还不包括年终有些上万块花红的。早年大家的热钱都流向深圳广州这种大城市,家里的地产才没被炒起来。现在家里喊房价高的,基本上都是外地人。
我不认为目前新加坡的房价低,只能说相对比HK低。ZF的廉价屋在裕廊榜鹅这种偏远地点的,20多年的4房都要30多万,有些刚满5年90平方的炒到45万。新加坡近年有很多富有的移民像李连杰这样的支撑着GDP,其真正人均收入中位数不过2000多点。
另一点,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周围的PR生活都过得不错呢,因为ZF的吸收人才政策,他们只把PR放给需要的人才。至少大家不会看到做保姆的扫地的过来ZF也发个PR。如果每个国家都能这样吸收人才,能不强大。新加坡ZF的精明之处是近年拉开SC和PR的区别,导致大量PR加入公民。但是,那只是拉开SC和PR的区别,真正来看,近年公民的好处在逐步减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