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39 个

鸡蛋糕 LV16

发表于 31-10-2005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1985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CENTER><P>  自从小平同志两年前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一年前提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个著名论断以后,一向推崇平均主义的中国
人受到了震动。人们心里都明白,从前的“安贫乐道”并不是大家不
爱钱,而是不敢爱钱,在有钱即有罪的年代里,大家吃着“社会主义
的大锅饭”,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奈;小平同志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在于
它摆正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一
年国家除了进一步拓宽个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外,还两次对工资制度进
行了重大改革,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与效益挂钩,国家机关与事业单
位则实行新的“结构工资制”,长期以来分配领域中的“大锅饭”被
无情打破,多劳多得合法又光荣。 <P>  这一年最大的一件事无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裁军,国防现
代化由此迈出了一大步。这一年最让人感到痛心的是中国足球队“5·
19”的惨败,足球从此成了人们的一块心病。这一年,中国人开始有
了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身份证,教师们又重新有了自己的节
日——教师节,年轻有为的干部纷纷被派到基层锻炼,“第三梯队”
时刻准备着。 <P>  <B> <CENTER>1986年:理解万岁</B></CENTER><P>  这句诞生于80年代初的口号因为在老山前线蹲猫耳洞的战士的默
默奉献精神而被叫得震天响。从1979年燃起的中越边境战火到这一年
已基本熄灭,很显然,“理解万岁”这一口号和与此同时开始流行的
《小草》一类歌曲,还有翌年年初叫响的“亏了我一个,幸福十忆人”
都在试图唤起人们对奉献和忘我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往深里说奉献者
们的这一口号之所以得到了广泛响应,还在于它与人们渴望相互尊重
以及对个体行为选择的宽容的社会诉求相吻台。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
的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曾让很多人忧心忡忡,但事实上,高喊着这一
口号走向成熟的年轻人,在学会了相互理解的同时更体会了自我与自
由的可爱。 <P>  <B> <CENTER>1987年:下海</B></CENTER><P>  一部人先富起来以后,社会差距开始拉大,有人高兴,也有人不
服气。人们谈论最多的是“脑体倒挂”问题,越来越穷的知识分子对
自己所从事的崇高职业开始失去信心,而更多性急的人们开始千军万
马急急挤上了并不太宽的经商之路;随着第一轮“下海”潮汹涌而来,
“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思考”成了这一年的流行语。在全民
经商的浮躁之风越刮越猛的时候,“官倒”力拔头筹,那时最紧俏的
东西不是钢材、化肥之类,而是“批文”。这轮“下海”潮很快平静
下来,又有一部分人富了起来,更多的人则交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学费,
商海茫茫,回头是岸。 <P>  <B> <CENTER>1988年:跟着感觉走</B></CENTER><P>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首流行歌曲能像《跟着感觉走》那样,如此
准确地反映着8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情绪和心态,浮躁、焦虑不安、迷
惘,还有一点点玩世不恭。那个时候,改革一波三折,社会上出现了
一些不安定的因素,经济秩序显得有些乱,通货膨胀加剧,物价直线
上涨,在小康路上迅跑的百姓一时乱了阵脚,截止到上一年底国民经
济增长率已从30%一下子掉到了20%,前些年是“摸着石头过河”,
可现在摸不着石头也找不着桥,失去了方向感,剩下的只有那些小感
觉了。好在没多久,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和重建经济秩序的力度,老
百姓也就用不着跟着感觉四处瞎撞了。 <P>  <B> <CENTER>1989年:稳定压倒一切</B></CENTER><P>  经历了1989年的人都深知社会安定的可贵和重要性,作为这个不
平常的年头所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启示,邓小平“稳定压倒一切”这一
理念的价值很快就体现了出来。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和震荡之后,
中国的改革开始剔除80年代特有的浮躁、盲目甚至疯狂的成份,朝着
更深的层面稳步前进。因为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的黄金时代三年
后降临——速度出人意料地快。 <P>  <B> <CENTER>1990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B></CENTER><P>  就激发民族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而言,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
举行的确适逢其时,当中国选手最终夺得近六成金牌后,已经成为亚
洲第一强国的中国又重新找回了向世界进军的信心。在中国,体育的
胜负总是直接成为国力强弱的隐喻,正因为如此,“冲出亚洲,走向
世界”这一最早缘起于体育界的口号,在这一年成了具有极强政治鼓
动性和号召力的群众语言。 <P>  <B> <CENTER>1991年:希望工程</B></CENTER><P>  与城里那些备受宠爱的“小太阳”相比,那些乡下孩子的处境令
人担忧。开始于本年度的希望工程,牵动了许多中国人的同情心,但
这项募资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的举措比任何一项慈善活动都显得意义非
凡的原因在于,它拯救的是我们的未来。而许多或穷或富的成年人也
可以通过“尽一份爱心”有责任感地真实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
希望工程给了每个中国人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
得珍惜它。 <P>  <B> <CENTER>1992年:发展才是硬道理</B></CENTER><P>  要稳定,也要发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道理虽很通
俗,但在小平同志南巡之前的那两年里有人却不明白,“要稳定”被
许多人当成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借口,当然政策观念上也有需要
反省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当小平同志在南巡途中讲出“胆子要大一
些,步子要快一些”的时候,人们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便有
了真切而实在的理解。 <P>  作为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落实,在这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四大
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此同时,在
中国最有影响的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的广场上,赫然立起的广告宣传牌
上就写着“发展才是硬道理”。 <P>  <B> <CENTER>1993年:申奥</B></CENTER><P>  发自内心的失败感到这一年达到了顶点。三年前亚运会的成功使
中国人开始盘算着在自己家门口再来一次奥运会,但走了两年之久的
申奥之路到这一年走到了尽头,原本以为胜券在握,不料阴沟翻船,
北京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痛失主办权。申奥失败对日益高涨的民
族情绪是一次重创,但有人以为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因为有了这一次
失败,很多人才真正明白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P>  <b> </b>门槛。<FONT color=#23238e size=4> <P><b>    (摘自《新周刊》1999年第11期,肖锋、永祥、国庆文。)</b></P></FONT><CENTER><b>1994年:发</b></CENTER><P>  小平同志南巡才不过两年的功夫,中国老百姓的荷包就涨得鼓鼓
的。年初,居民财产总数已达46000亿元,而固有资产总量则将近
35000亿元,除储蓄、股票和各类债券外,单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就达
2000亿元。百姓手里有了钱消费的胃口就越来越大,从年初“汽车何
时走入家庭”的热情憧憬到“黄金宴”“35万元一桌”的豪举;从越
办越多的“贵族学校”到上海中百一店第一张百货信用卡的隆重推出,
中国人看上去个个都像是暴发户,而与这种高消费倾向密切相关的是,
这一年中国市场的物价涨幅达到321.7%,为历史最高点。 <P>  <B> <CENTER>1995年:打假</B></CENTER><P>  很多人都没有料到,王海这样一位小人物的个人之举会成为
1995年的主题词。王海今天已成了一个尽人皆知的人物,其打假行为
也早已超出了个人行为的范畴,引发出关于市场规范和道德律令之间
关系的广泛思考。虽说王海的处境在今天仍然有些艰难,假冒伪劣商
品依然很猖獗,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懂得了运用法律的武器
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P>  <B> <CENTER>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B></CENTER><P>  由于中美贸易方兴未艾,而入关更是受阻,使得一本名叫《中国
可以说不》的书成为世纪末民族情绪的最强音。几位年轻的小人物通
过对美国这尊偶像的恣意狙击,表达了一种与80年代截然不同的后冷
战时代所特有的民族情绪;尽管有人说这些东西不过都是些义和团情
结在作怪,而且在多大程度上能引起中国百姓的共鸣也是个问题,但
“说不”却成了这一年最响亮也是被借用得最多的流行语。尤其是今
年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时,人们更是觉得对于那些看得见的或看不见
的霸权,我们早就该说不了。 <P>  <B> <CENTER>1997年:回归</B></CENTER><P>  提到1997,脱口而出的大事非“回归”莫属,7月1日也成了共和
国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大日子”,因为香港的回归不仅给中国人
以洗雪百年屈辱史的骄傲与自豪之感,而且全体华人也有了一个共同
的节日。更深远的意义是:“一国两制”的做法在香港的成功将为中
国解决澳门、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示范作用。老百姓戏言:一个偌大的
社会主义家庭,回来个资本主义的儿子,能不能调教好。从这个意义
上讲,香港是一个政治窗口。就中国老百姓而言,回归以后去香港就
不用先去英国使馆看殖民者的眼色了,攒足了钱去香港疯狂购物成为
内地游客又一乐事。 <P>  <B> <CENTER>1998年:严防死守</B></CENTER><P>  从大禹开始就与水患斗争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在这一年再次经历
了严峻的考验。几乎是调集了整个中国的力量,用了60多天的时间才
击退长江洪水的侵袭。尽管我们为此付出了1600亿人民币的损失的代
价,但民心却因此而空前凝聚,民族精神空前高扬。建国以来,我们
为几条大河可谓操够了心,在治理黄河、淮河、海河等的问题上,毛
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喊过的那些响亮的口号,至今言犹在耳。此次中国
军民在长江上“严防死守”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但想起这道长城
是“精神”的而不完全是“科学”的时候,人们不免有些忧思。更让
人心焦的是我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到了几近自杀的程度。我们守
住了长江洪水,也理应守住我们的绿色家园。 <P>  <B> <CENTER>1999年:走进新时代</B></CENTER><P>  身处世纪末的中国人并没有染上流行的末世伤感,1998年抗击洪
水激奋起来的昂扬斗志在这一年化为跨世纪的豪情,在“我们唱着东
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以后,在“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
富起来”以后,继往开来的第三代领导人又带领我们走到了新世纪的
<FONT color=#23238e size=4>
</FONT></P>

guanghua LV6

发表于 31-10-2005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先生产后生活?怎么讲?

鸡蛋糕 LV16

发表于 31-10-2005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就是一切以国家生产为核心啊</P><P>[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 2000-12-16, 14:20:26 </P><P>  强国论坛一笼统,强国之事莫起哄, <P>  风花雪夜二更白,人生之妙百家同, <P>  听我贴者三代表,好虫之道仕途通, <P>  世事风云四毒米,煮饭之前思从容。 <P>  --为强国论坛不断强国而作。 </P>

夕阳天使05 LV3

发表于 31-10-2005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哈哈,横批不就是 抓革命,搞生产。对不?

fanglinsg LV14

发表于 31-10-2005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鸡蛋糕真的很有心, 贴了一大堆文革史料.先谢了!</P><P>可惜都是官样文章.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写不出全部的历史真相. 但即便是这样的官样文章,也是多少在提醒人民:巴金的提议实在是事在必行啊!</P><P>913的林彪坠机事件是敲响了文革丧钟的第一音符, 可惜官样文章一句未敢提及.可能是因为该事件至今官方未能揭密吧.有人写了有关林彪的文章,不妨也看看:</P><P><a href="http://155.69.230.244/dispbbs.asp?boardID=23&amp;ID=120006&amp;page=2" target="_blank" >http://155.69.230.244/dispbbs.asp?boardID=23&amp;ID=120006&amp;page=2</A></P><P>一.一个非神即鬼的人
  
  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第一号鬼,非神即鬼,好象从来都不是人,最终还是被一个“鬼”字覆盖了的人。
  这是一个24岁就当军团长,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当到野战军司令员、国防部长,而且经常身兼数职(比如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除了“副统帅”从未当过副职的人。
  这是一个党史军史少了他,有的史实就会讲不明白,就会出现空白,就会留下问号,进而愈发挑逗起人们好奇、探究心理的人。
  这是一个不时要面对,又不敢面对,竭力要回避,又很难回避,轻不得,重不得,深不得,浅不得,稍不谨慎就要引起麻烦,已经死去快20年了,依然异常敏感的人。
  这是一个人们私下里有不少议论,据说世界上也有不少传闻,而今逐渐开始比较客观公正地放到历史天平上的人。
  谁都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林彪”。
  
  
  上文摘自&lt;&lt;雪白血红&gt;&gt;。作者张正隆中校。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初印,印数93000本。
</P>[em07][em04][em05]

鸡蛋糕 LV16

发表于 31-10-2005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夕阳天使05</I>在2005-10-31 14:55:00的发言:</B>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哈哈,横批不就是 抓革命,搞生产。对不?</DIV>
<P>
<P>这差得有点远吧</P>
<P>前面两句是主席说的,后面两句是总理说的,级别不同啊</P>

fanglinsg LV14

发表于 31-10-2005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是谁的下联对了.也请大家猜一下![em07][em02][em01][em05]

fanglinsg LV14

发表于 31-10-2005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那个时代,什么荒唐的事都是正常的,不可反驳的.而且,那个时代就是口号的时代,如果有谁不跟着喊,高不好就会是死罪哦!</P><P>所以, 給点线索: 上联,下联加横批都是口号. 一点都不错!</P>[em07][em04][em05]

guanghua LV6

发表于 31-10-2005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姐姐,如果真的是“农业学大寨”的话,那不叫对联,叫口号了。不好意思,造次了!

鸡蛋糕 LV16

发表于 31-10-2005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巴老年轻时深受法国政治的影响,是自由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听说他在文革的时候也犯过一些错误,说过一些官话、空话,后来非常后悔。因此才有建馆的想法。</P><P>那是我误会了,芳姐可能不太了解国内的政治教育情况。现在国内的政治教育有些走极端,要么是极左的党国奋青,要么是极右的亲美派民运(其实我觉得民运也算是左,汉皇那种保皇才算是右),要找一个能静下心来看政治形态的人并不容易。</P><P>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还以为芳姐也要鼓吹民运,因此……</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