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2 个

狮城反扒组 LV4

发表于 5-7-2005 18: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P>嗯,支持。同意。赞成。</P><P>我的意见是,研究一下什么是“乱”。</P>

等待的瞬间 LV12

发表于 6-7-2005 13: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我喜欢历史,各种观点不敢妄加评论!!

mg2004 LV6

发表于 11-7-2005 02: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还是有条理的, 可能楼主引用的太过简略了, 下面我摘入了原文的一段,是讲五胡之乱背后的社会原因。 按照我的观点,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 封建时代的战争是在某种程度是必须的, 人口的锐减, 土地的重新分配, 只有通过战争, 新朝代的建立才能完成

我们看三国,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争霸天下的英雄豪杰身上,却很少关注导致将近三百年五胡之乱的隐患。
  引红楼梦秦可卿的一句判词。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纵观西晋灭亡、五胡乱华,实在和三国时期的祸根深种有莫大关系。
  156年时候,即东汉永寿二年,中国人口大约是5649万,但是到280年,即晋太康元年,中国人口1616万,人口骤减3000多万。
  站在西晋的角度看,东汉末年的大动乱是致命打击的开始。
  东汉末年,戚宦纷争、党锢之祸本已使政局极端动荡不安,而严重的土地兼并令使得贫者无立锥之地,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绝境。再加上各地水、旱、蝗、风、瘟疫等天灾连绵不断,以致流民暴动时有发生。
  《后汉书.桓帝纪》载“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
  董卓当权时期,已经是“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的局面。
  《魏书.宣武帝本纪》载“四州大饥,民死二十万余口”。
  西晋初年傅咸上书中说:“户口比汉十分之一”。
  《晋书.食货志》载“晋末……或毙于饥馑,其幸而自存者,盖十五焉”。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七哀诗》中对汉末现实有真实写照。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一代枭雄曹操,也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
  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东汉末年的大战乱几乎使整个社会毁灭,而被破坏的大多是中原富庶地区,相反对少数民族的杀伤力没有那么大。
  这个时候,少数民族已经迁入中原地带,南匈奴附汉之后大量内迁,史载“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落”的意思是户,每户以五口计,五千余落就有二、三万人之多。这样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入,到西晋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入驻中原。
  甚至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出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50%以上比例。
  汉族人口比例急剧下降,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上升,中原地区民族构成发生变化,自然就会产生民族融合的问题,这也是五胡十六国成因的一个关键问题。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问题是,民族矛盾也逐渐尖锐对立起来。
  看看那时候的汉人是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的吧。
  为了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统治者开始有意识的引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入塞,充当劳动力。
  魏晋末年太原诸郡“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西晋初年(公元265年——287年),就先后有几十万少数民族入塞。他们大量沦为世家豪门的佃客。晋初江统在《徙戎论》中说:“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其时关中戎狄有四百万人口,可见比例惊人。而且他们大都是沦为奴隶的命运。
  这么多少数民族是怎么到关中的呢?
  三国时期,中原的统治者们对少数民族是压迫和利用,这个时期更是积累了深重的民族矛盾。
  回顾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其中提到过“西和诸戎,南抚彝、越”。
  “西和诸戎”,实质上就是和西北地区的氐,羌交好,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马超的利用上。
  马超之父马腾的母亲是羌女,而且马腾将军长期在氐羌的聚居区内驻屯,所以马超家族在氐、羌很有威信。
  马超曾经数次起兵攻击曹操,有“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杨)千万各有部落万余,从马超为乱。”
  “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
  蜀汉拉拢马超后,蜀军北伐,就有氐酋雷定等统率七部万余部落响应。此后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都把氐、羌作为其伐魏的补充力量。
  如果说蜀汉对氐、羌是利用的关系,魏国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和强行迁居了。
  马超战败后,曹操“分徙其前后两端者,置扶风,美阳,今之安夷,抚夷二部抚军所典是也。其守善,分留天水,南安界,今之广魏郡所守是也。”
  刘备夺取汉中后,曹操“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杨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徙郡小槐里,百姓镪负而随之。”
  “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遂讨羌迷当等,安抚柔氐三千余落,拔徙以实关中。”
  可以看到,曹操失去汉中后,是以关中为基地对抗蜀汉,但是关中历经董卓、李催等人长期的破坏,早已变成一片废墟,要恢复汉中昔日的荣光,要使汉中承当起对抗蜀汉的总基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长期的建设,而这个时候的关中人口锐减,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找到这么多苦力,于是魏国从迁徙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关中。
  可想而知,这样的强行迁徙对少数民族是十分残酷的。
  这些少数民族的命运大概也和近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奴一样悲惨吧。只是汉人正统的史学家对这点一直记载很少,或许是不愿,或许是不屑,或许是不敢。今天我们只能*史学家们不经意间遗留下来片言半字来猜测他们的处境了。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