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zjz LV4
发表于 13-8-2008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爱值几个钱</i>在2008-8-13 12:58:00的发言:</b><br/>
<p>他们还说是因为那个小女孩子可爱才让她站在台上,真正唱歌的女孩子长的很丑.</p>
<p>可恶的新加坡媒体,那么大个奥运会,他们就只会看那么一点点小的事情</p>
<p>也不看看他们自己有什么</p></div>
<p> </p>
<p>你觉得新加坡人有能力发掘出这些内幕?这些破事都咱们自己抖活出来的。</p>
<p> </p>
<p></p>
<p><font face="Verdana">明报/对京奥开幕礼被指造假,不少外国媒体均有报道。其中,美联社引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大会音乐总监陈其钢的访问指出,林妙可的声音被换掉,是「一名中共政治局委员」在最后一刻下令的结果,但报道没有指出是谁。另外,也有外地传媒对最初称讚开幕礼的其他媒体,冷嘲热讽一番。</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美联社引述有关访问指出,该政治局委员在最后一次綵排时,认为林妙可的声音「必须换掉」。<br/></p>
<p>至于「假焰火」事件,最早由中国《京华时报》提出;其后,德国《明镜周刊》等外国媒体立即跟进,法新社更直接用「造假」来形容此事;北京奥组委终于昨天回应。另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昨天播出陈其钢的专访,揭露《歌唱祖国》原是杨沛宜演唱的事实,外电立即转载。同一天,中新网也交代了林妙可演出的真相。<br/></p>
<p>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向最初惊艳于京奥开幕礼的其他媒体,冷嘲热讽一番。<br/></p>
<p>《明镜》先是对开幕礼讚美一轮,引用了法国一份报章的话「奇妙——太奇妙了」,以及英国《独立报》的话「这是世界见过的最伟大的表演」;但话锋一转,《明镜》又指出﹕「现在京华时报却在汤里发现了头髮﹕那焰火,拥有如此伟大历史的艺术形式,是伪造的。至少是局部。」<br/></font> </p>
<p> </p>
<p></p>
<p><font face="Verdana">泰晤士报 小歌手假唱与国家遮羞 <br/>看中国 星期三, 2008年08月13日 10时51分</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中国有句老话:人要面,树要皮。代表着荣誉与声望的面子在中国是一个内在问题。没有面子,就不值得尊重。</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经过七年的努力,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奥运代表着这个新兴超级大国在全世界注视它的时刻丢脸。</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让一个有着天使的声音却没有整齐漂亮的牙齿的7岁女孩退下,让一个有着更漂亮的面孔的小女孩模仿表演呢?如果全世界的电视屏幕显示空空的座位,那又有多大关系呢?</font></p>
<p><font face="Verdana">对奥运的组织者而言,对他们的上司而言,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Chen Qigang)在解释变化歌手时认为没有必要感到羞愧。</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他表示:“我们有责任面对整个国家做这样一个公开解释。这是一个关于国家利益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我国音乐、我国文化形象的问题。”</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中国想让世界看到,那个独自站在舞台上代表这个国家的、身穿鲜艳的红色服装的小歌手要尽可能的可爱。那被视为赢得国际声望以及在数以亿计国内观众面前保护面子的办法。</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而且决定让欢呼的志愿者填满体育场内的空座——座位门票已经售出,但由于某些原因,那些观众没有出现。这是专制国家的典型,在中国,如有必要可以部署“群众”。而且为了国家,他们会毫无怨言地服从。</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希望展现良好一面,中国算不上独例。布莱尔1997年5月抵达唐宁街十号的时候,受到数百名挥舞旗帜的工党活动家的欢呼,而那些人就是专门为这个场合准备的。布什总统总是出现在精心挑选的人群面前。</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据披露,在奥运开幕式开始的时候,电视上呈现的烟花画面是数码制造的,对此,很少中国人感到愤怒。毕竟,表演继续进行,即使他们没有真实地看到。而且很多北京居民如今生活在一个波将金城市(Potemkin city),在那里,任何有碍观瞻的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匆忙竖起的灰色砖墙或者大批鲜艳的奥运海报挡住了世界的眼睛。中国认为一座虚假的城市不是羞耻的标志,而是遮羞。这同样也适用于假观众。(原标题:中国的遮羞办法;作者 Jane Macartney)<br/></font> </p>
<p>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