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医药服务(转载)

金圈 LV3
2008-01-09 · 662 阅读
● 赵镇国<p>从“看病”到“找病”</p><p>  时代变迁,科技发达。医学仪器日新月异,各种先进设备可以探测病源。说得极端一点,以前人们去医院“看病”,现在是去“找病”。病从浅中医,这是医学的一大进步。</p><p> 
 友人林君已年逾古稀,由于尿频、尿急求医秘尿专科医生,某次验血,发现有一项和前列腺有关的数字过高,医生说可能受细菌感染。服了抗生素,无效。医生说
另一可能是癌症,这只有做组织检验(biopsy)才可确定。林君也稍有医学知识,晓得前列腺癌是极缓慢的癌症。对于75岁高龄的他,可以不必挂心。可是
医生百般劝说:“如果癌细胞扩散到身体其他部分,麻烦就大了。”还不厌其烦地解释:“组织检验很安全,几乎没风险。”</p><p>&#160;&#160;&#160;&#160;&#160;&#160;&#160; 林君也只好同意,到了做检验当天,原来有一位“学徒”医生(受训做专科)在旁参与操作。检验时,林君的脸向另一方,看不见医生的操作。到底是谁真正在操作,林君无从知晓。但他明白了一件事:专科医生极力鼓励他做这检验是和这“学徒”有关。</p><p>  这种前列腺组织检验虽说风险极低,但也有失误之时,有一位王君也在医生百般劝说下,在去年做了一次检验,就受了细菌感染,服了四个星期的抗生素,还没有完全痊愈。</p><p> 
 高科技仪器的引进促使专科医生乐于使用,因为他们需要累积经验,至于病人所缴付的费用,是否和医生的薪酬有关,抑或和昂贵仪器有关,就无从得知了。最近
美国的一项报告指出,各种扫描有三分之一是不需要的;太多扫描还会增加患癌的机率。(如果能公布这些“不需要”的原因,就非常令人深省了。)</p><p>  </p><p>长时间等候</p><p> 
 长时间等候似乎是本地医院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前,从到达医院到领取药物可以长达五、六小时。数年前,医院做了相当大规模的调查,试图找出原因。国立皮肤
中心还实行“No
Show”(缺席)的罚款--病人在预约时先交10元,看病时退还,缺席则“没收”。我觉得这是可笑的措施。病人缺席使当天病人数目减少,这只会缩短等候
时间,怎么会加长呢?幸好不久这“罚款”就取消了。</p><p>&#160;&#160;&#160;&#160;&#160;&#160;&#160; 以往,医生迟到,诊病中途离开(说是去巡视开刀后的病人)是使等候时间加长的部分原因。最主要而不能解决的是,病人太多,医生太少。</p><p>  这就引出另一问题--医生看病尽量快速,导致和病人缺乏交流。例如得病原因,服药后可能的反应等,多数医生不多谈。</p><p>  发展到今天,新加坡的医药服务已跨进了一大步。今天,受教育的病人不少,可了解普通的医学术语,希望医生可挤出一点时间,除了医病之外,也教育病人,使人们少患病,少看医生,这或者可些许解决“医生少,病人多”的问题。</p><p>  一位牙医说,“如果刷牙方法正确,你不须要找牙医磨除牙石。”但怎样才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呢?</p><p>  ·作者是退休的教育工作者</p>
版块:
狮城水库
分类: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2 个

咖喱咖喱 LV11

发表于 10-1-2008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顶!

reddust LV12

发表于 11-1-2008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的医疗水平很低,不过硬件还算不错,诊所,医院都挺干净的,也没有什么送红包之类的事。但医生的水平很差,当年SARS的时候,新加坡的死亡率超过10%,是全世界最高的。如果不是政府还算有些效率的话,估计会超过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