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丈夫常以“没有永久居民权”来威胁 外籍女性易遭家暴(转载)
狮城水库
853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刘慧芬<br/><br/>     过去几个月,妇女行动与研究协会(AWARE)的热线接到不少外籍女性的求助,指丈夫对她动粗或威胁她。<p> 妇女行动与研究协会虽然无法以实际数字来说明外籍女性被施暴情况有上升趋势,但会长康斯坦丝受访时说,最近接二连三接到外籍女性求助电话,显示这样的趋势不可忽视。</p><p> 该协会上个月的热线报告,记录了两起嫁给新加坡男人的外籍女性被虐待的投诉个案。这两起个案都有个共同点:嫁到新加坡超过8年,生儿育女,可惜仍无法获得永久居民权。</p><p> 报告指出,她们的新加坡籍丈夫经常以“没有永久居民权”来威胁她们,意思是说,如果她们不乖乖听话,或者不服从丈夫的指示,她们随时会被丈夫赶出家门或送回国。</p><p> 另外,协会本月的报告也记录了四起与上述情况相同的个案。报告显示,这些外籍女性因为没有工作,所以没钱聘请律师。她们面对暴力的婚姻,而且害怕丈夫会把她们赶出家们或与她们离婚。</p><p> 康斯坦丝说:“被丈夫虐待的外籍女性,难免会感到无助和担心。试想想,她们嫁到新加坡,在这里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人生地不熟,她们的心情可想而知。”</p><p> 更重要的是,她们不懂得本地的法律程序,也不知道应该到哪里求助,即使知道,也担心被丈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些被丈夫施暴的外籍妻子,会选择默默承受被虐待的痛苦。</p><p>       康斯坦丝指出,拨打协会热线求助的外籍女性,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印尼、越南。一般上,辅导员会先聆听她们的心声,然后提供她们申请个人保护令的详情,甚至让她们知道到哪里求助。 </p><p>       康斯坦丝说,协会接下来会安排一些计划,以应付外籍女性被虐待的趋势。</p><p>       个人保护令是阻止答辩人对申请人使用暴力的庭令。2004年和2005年,本地因家庭暴力而申请个人保护令的人数分别有2522人及2691人,去年略减到2667人。</p><p> 家庭暴力可来自各方面,包括夫妻之间、兄弟姐妹、家长或其他亲属。不同家庭暴力的形式包括蓄意伤害、威胁、持续骚扰和非法囚禁他人。</p><p>明天是“国际消除家暴日”</p><p> 为停止对女性使用暴力,及配合明天(25日)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妇女行动与研究协会明天上午8时30分将在海军公园举行“白丝带运动”,通过参加轻快步行和嘉年华会,以及系上白色丝带,吁请男性停止暴力行为,也鼓励被施暴者打破沉默,勇敢举报。</p><p> 本地在2003年展开“白丝带运动”,由改善本地女佣福利为目标的“工作小组2”(The Working Committee 2-TWC2)推行,加强公众对制止男性向妇女使用暴力的意识。从2004年起,活动由妇女行动与研究协会接手举办。</p>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