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26 个

abs110 LV5

发表于 20-9-2007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很多认为是人才的人,在国外一败涂地。这样的人才很有水分。</p><p>很多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的人,在国外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大智若愚。</p><p>还是那句话: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怕就怕含金量不足。</p>

惠娟 LV4

发表于 20-9-2007 0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如果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来这里的多数生活质量下降了。<br/><br/>妈妈在国内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这里即使找到工作如同孩子入学要降级一样降格使用。有的还无用武之地。<br/><br/><br/>

yelunp LV0

发表于 20-9-2007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几年前,曾与朋友聊天,朋友说,他劝一些亲朋好友慎重考虑来新加坡,而得到的回答是:那你去新加坡干什么?</p><p>提起这个事例,是看了前面大家对还没来此的妈妈们的劝告。妈妈们自身都在这里陪读,若真的是非常不好,不好到要力劝别人千万别来的话,那么,我们自己留在这里干什么呢?</p><p>说这话可能让一些妈妈接受不了,但是想想,如同当初不少中介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来这里有多好多好一样,我们这样劝别人,是不是也是一种误导?</p><p>其实,也有很多的妈妈在这里说过,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来或者不来,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p><p>我是很赞成这样的话的,新加坡有多少的陪读妈妈,6500个呢,若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话,恐怕现在连650个都不能剩下吧。</p><p>不要怪别人怎么样看不起我们,想想看,就是在国内大家就一定能被别人看得起吗?城市的看不起农村的,有工作的看不起下岗的,有钱的看不起没钱的,读重点学校的看不起读一般中小学的,甚至生男孩子的还可以看不起生女孩子的呢。看不起你的人,也许就是邻居你的同学你的同事甚至就是你的亲朋好友,为什么在国内大家没感觉到受到歧视,而到这里却感到不可容忍呢,这种心态是不是该调整一下?</p><p>一个王妈妈倒了下去,引发了大家对陪读到底该不该来的感慨,如果我们把事情倒转一下来看,如果王妈妈没有发生意外,如果王妈妈再苦再难也熬出了头,现在拿到了PR,再过三年孩子成了公民,那么,是不是大家又要劝国内的准陪读妈妈们,快快地过来陪读,看看人家,再苦再累也熬出头了?</p><p>还是那么一句话,把心态放好了。是好,还是不好,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体验,有钱也好没钱也好,能吃苦可耐劳是自己的事。自己能承受到何等的地步,自己想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别人与你不相识,是根本无法预先知道的。</p><p>我祝国内准备过来陪读的妈妈们,事事顺利!</p>

qiuyuexizi LV5

发表于 20-9-2007 0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font size="3">说得好!</font></font></p><p><font size="5">除了要有足够的资金,更要有足够的忍耐力,忍—社会舆论的压力,忍—本地人异样的眼光,忍—金子不能发光的无奈,忍—满腹苦水只能自己咀嚼的怅惘。</font></p>

fengwenjing LV3

发表于 19-9-2007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像楼上这位妈妈有专业技能,有一腔热忱,有爱心耐心,却没有工作机会的陪读妈妈为数不少,她的苦闷与彷徨非常令人理解与同情.</p><p>不过,如果陪读妈妈就业的政策没有改变,如果本地人对陪读妈妈的歧视没有改观,这种现象恐怕还会继续,要来的妈妈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你的资金是否能够支付你和孩子在新漫长的生活与学习呢?毕竟经济是基础,而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p>

fengwenjing LV3

发表于 19-9-2007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转贴</center><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height="15"></td></tr></tbody></table><table class="c3"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10" border="0"><tbody><tr><td width="610"><!--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center><h4>陪读妈妈的人力资源浪费</h4></center></td></tr></tbody></table></center><center>&nbsp;徐珊</center><center><p>我从中国来新加坡做陪读妈妈已近两年了。我的儿子从2005年9月来新加坡先读幼稚园,到2006年1月入小学读一年级,从一个英文字母也不认识到今天,不仅能认、写、读、听英文,而且在30个人的班级可以考取前十名,在全年级三百多个同学中进入前60名。由于我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不参加工作,这两年一直在家辅导孩子的学习。现在孩子已走上了正规的学习轨道,我便清闲了许多,在为儿子取得好成绩倍感欣慰的同时,我不免也觉得遗憾,因为身为陪读妈妈的我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实现自我价值,为新加坡人民做贡献的工作。 </p><p>  在中国时,我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我精通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同时我的穿刺注射技术可以说是一流的。各项护理操作也应对自如。外科的清创缝合,包扎也很熟练。更重要的是我非常热爱护理工作,又对病患充满了爱心,不怕脏,不怕累,赢得病患的爱戴。除此,我还写得一手好华文,读了好多的书。可是,现在不管我有多么深的爱,多么大的干劲,我也无法实现为新加坡病患有所帮助的心愿。原因是:我是陪读妈妈。谁会雇用我呢? </p><p>  如今的我即使是想找一份清洁工、操作工、洗碗工的工作都无法实现。因为,所有招工的广告中提到的是新、马公民、PR,打电话过去询问,人家一听陪读妈妈这四个字,就如见了“瘟疫”,一百个不用。我不懂,一个陪读妈妈犯错,难道所有的陪读妈妈都要承受这么不公的对待吗?政府有规定,陪读妈妈来新一年后可以申请工作准证,而当我有接收单位,却因是陪读妈妈,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却不肯为我发工作准证时我真的很难过。 </p><p>  虽然在经济上,我有自雇的丈夫,和新加坡籍做高级工程师的姐姐,可是如果只能在家闲着白白消耗生命和时间我真的很不甘心。我没有想到为了孩子的前途,舍弃了自己的事业来新加坡,却落魄到如此地步。难道不管什么工作,不能给我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机会吗?我盼望政府能够制定一个为我们本本份份工作的机会。让我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吧! </p><p>  同时,我希望移民局能否考虑把陪读妈妈每半年签证的时间延长,改为一年或更长时间,因为孩子的签证是六年,而妈妈却要半年一次,这样既不必要地增加移民局的工作量,也使我们时刻得为签证操心。如果可以一次收取的费用增加,而签证时间延长不是两全其美吗? </p><p>  来这里两年了,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希望真的有一天可以圆上为新加坡服务的心愿,让我们这些来自异国的他乡人感受到新加坡人民的友好和宽容,我相信心胸开阔的新加坡人民和热情好客的新加坡政府一定会欢迎所有能为新加坡建设做出贡献的朋友们。我也坚信,所有和我一样通过正规手续来新加坡的陪读妈妈们一定会在这里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p></center><center></cente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9 23:27:41编辑过]

twtwp LV7

发表于 20-9-2007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其实楼主说的是对的,要想来陪读要做好思想准备,要有钱,要能吃苦,不要做些不該做的事,同时孩子的学习要好,如达不到,来了还有什么意义。</p>

佳凤 LV6

发表于 20-9-2007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来的,劝阻也白废; 不想来的,大驾抬也白搭. 自由世界,自己选择.来去随意,走留随便!

草儿正绿 LV2

发表于 20-9-2007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能说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为了孩子改变,或调整自己的人生。在哪都一样,有孩子的女人,和没孩子的女人永远都是不一样的。生孩子的本身就是一种付出,无条件的。 而且是无偿的,自愿的。</p><p>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改变?作出决定前,要正视自己,别高估了自己的能力。。</p>

焚琴煮鹤05 LV0

发表于 20-9-2007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国内有一种的趋势,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人生,可以放弃父母的人生。<br/><br/>孩子未来会怎样,他自然会有自己的出路,作为父母,只可以帮助他,而不可以替他作出抉择。<br/><br/>并且,如果是为了寻找自己更好的人生来到新加坡,尚属正常。如果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根本就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奉劝要来的妈妈,不要听信所谓积极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生活,对于早来的人,机会尚多,对于现在的整体状况,不能过于乐观,如果连生存都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进退两难,毕竟对许多人来讲,不能说花了几万块中介费觉得新加坡不适合自己再回去。<br/><b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