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感觉怪怪的:早报:一个新移民看《天冷就回来》

2007-09-16 · 1061 阅读
<p><u>觉得不是滋味</u></p><p>● 罗雅蕙 </p><p>  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提醒着我们音乐剧进行了一幕又一幕。不知不觉地剧情来到了尾声,那群体合唱的《新加坡派》把音乐剧推向了高潮。爱国意识、认同感,弥漫了整个剧场。 </p><p>  对新加坡土地的那份热爱,国与根的意识在梁文福新谣所代表的本土文化中,通过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把在场的所有观众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了。 </p><p>  那是一种看不见的强大凝聚力。除了深深的感动,我还能有一份异常强烈的参与感,那种由衷的,大家庭一份子的温暖感觉。《新加坡派》把我的思绪带到了1990年。 </p><p>  17年前,我从中国来新加坡定居。非常幸运的是,我赶上了后新谣时代。那时电视上常常看到华语歌坛的歌手亮相,华语歌唱大赛也时有举办。印象最深的是梁文福创作的《新加坡派》。 </p><p>  记得第一次是看到他在电视上弹着吉他,以说唱方式演绎着自己的这首刚出炉的创作歌曲。“爱国”的概念以强烈的本土色彩融入歌词,曲调配合歌词唱出了身为新加坡人的自豪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p><p>  后来又接触到了《麻雀衔竹枝》等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从此,我便踏上了热爱新谣的不归路,追随梁文福的作品一路到今。 </p><p>  如果说新谣时期的流行文化反映出那一个时代本土年轻人的“新加坡人”的认同感,作为一个新移民,我也从新谣中也找到了一份自己对新加坡国家的认同感。 </p><p>  到现在,每当梁文福的音乐作品在中国大陆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歌手唱红时,我便会非常自豪地对朋友们说,那是我们新加坡人的作品! </p><p>  后来,我的几个本土喜欢新谣的朋友邀请我重温了《天冷就回来》的温馨的音乐旅程。我很幸运自己能够再一次被感染其中。 </p><p>  两小时半,一个小小的有限时空,却能让其谱出无尽的诗篇,表现生活的千般万状。梁文福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触动人的灵性,令人能在看时产生激烈的美感,看后升华为对于生活的高层次认知。 </p><p>  我邀请了从未接触过新谣的新移民朋友观看《天冷》。观后,他们对新加坡拥有如此的文化财富感到惊叹,也为之骄傲。音乐无国界,当天我邀请的还有在本地居住的热爱中华文化的俄罗斯人一家四口,看完后他们非常高兴,还向我打听到哪里去买那些歌曲! </p><p>  这是我们新加坡宝贵的文化财富,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的,事实证明它已被世界各地的众多华人欣赏,甚至被各族朋友欣赏。好好珍惜,好好爱护并把它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p><p>  新加坡已故戏剧家郭宝崑曾说过:“……文化艺术不能由其自生自灭,民众的坚韧努力,建起来的基础,需要更多的条件助其发展。也许在适当的培育之下,繁盛的篇章不太远了。民众的热情要求已经明显之至了。” </p><p>  期待着不久与《天冷》在本地第二波的演出再会! </p><p>·作者从事语文培训工作</p>
版块:
狮城水库
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13 个

monmilk915 LV

发表于 16-9-2007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时期不是有汉奸

老酒 LV

发表于 17-9-2007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用词肉麻了点,看得出被祖国熏陶过的痕迹.</p><p>楼上的说人汉奸,未免粪青了.</p>

张张郎 LV

发表于 18-9-2007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一口一个我们新加坡是不是有点媚新了。不知道我们这些新移民是不是算新加坡人</p>

Asylia LV

发表于 19-9-2007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17年了~</p><p>看得后背丝丝冒凉气。。。。。。</p>[em06]

Arkey LV

发表于 24-9-2007 0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无意,读者有心

尘网 LV

发表于 24-9-2007 0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看隔壁的小孩,画新家坡国旗,写上我们的国旗,可是,他是PR,还是中国公民,我心里怪怪的。。。

玉兰 LV

发表于 24-9-2007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想说点啥,,可是觉得很难表达清楚,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心情,,</font></p><p><font size="4">新移民,在办理移民的时候,有一个宣誓仪式,(不知道新加坡的程序)还要宣读誓言,,,作者如果觉得自己的文章肉麻,我想当初,他就不会移民了,,,,</font></p><p><font size="4">也让我想起我的同学,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然后开公司定居意大利米兰,现在拥有一个上规模的公司,聘用的几十名员工都是意大利人,到现在也没有移民成为意大利公民,因为那个移民宣誓他们夫妇不能接受,,,只是孩子是在意大利出生的,所以只要复兵役就自然成为公民,不需要再有啥宣誓仪式,,还有就是孩子在意大利出生,在他们的心里,自然就认为自己是意大利人了,就是有宣誓仪式他们心理上也能接受,,</font></p><p><font size="4">其实罗里罗嗦那么多话,我自己也不知道想说啥,心理酸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但是理解那些新移民,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中国人"了,不能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来要求他们,还是给予一点理解,他们作为第一带移民的难处,新加坡人不完全认同他们,中国人又不把他们当中国人,,,呵呵</font></p>

专业设计 LV

发表于 24-9-2007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人人都应有的不只是人格,尊言.还要有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p><p>选择移民了,那么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他们要扎根在另一片土地上.</p><p>他们想拥有的是新的国家,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精神支柱,新的民族气势!</p><p>这是做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正当权利!</p><p>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不能一味地说:"新加坡华人,以前不也都是中国人!"</p><p>因为,他们放弃了做"中国人"的权力!</p>

有意思吗 LV

发表于 25-9-2007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专业设计</i>在2007-9-24 9:35:00的发言:</b><br/><p>人人都应有的不只是人格,尊言.还要有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p><p>选择移民了,那么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他们要扎根在另一片土地上.</p><p>他们想拥有的是新的国家,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精神支柱,新的民族气势!</p><p>这是做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正当权利!</p></div><p></p>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