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牵动情感与情绪的问题

dkdk LV4
2007-04-02 · 3021 阅读
看了今天的早报,整版整版的黄根成专访后,激动地心情全部汇成两个字,那就是“感谢”!<br/><br/>其中有一段文字内容如下:<br/><br/>问:一些国人认为新移民和外劳不但同本地人竞争工作,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政府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br/><br/>答:……<br/><br/>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吸收外来移民,而我们本来就是个移民社会,过去40年我们因有外来移民,人口才会增加,我们的社会也一直保持稳定。至于有些人指“陪读妈妈” 带来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一些孤立的个案,因为传媒的报道而引起社会的关注,也让本地人产生了错觉,以为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媒在这方面可以协助还原事情的原貌,以正视听。<br/><br/>国人应该明白的是外人要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是不容易的,许多新移民来这里工作,也找机会在本地开启新的生活。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而不是让几个不顾法纪的外国人损害整个移民社群的形象。<br/><br/>*************************************************************************************************<br/><br/>还有一版提到了租房子不能列明只租给 某些种族的人,或者不租给某个种族的外来人等。<br/><br/>***************************************************************************************************<br/><br/>从孩子可以申请PR这件事,以及今天的报章言论,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大门已经向陪读妈妈敞开,<br/>我们自己也要争口气,常思己过,不断进步。<br/><br/>艰苦奋斗也好、不堪压力也好,不要拿孩子出气,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孩子有孩子的压力和孤独,千万别把孩子当出气筒!无论是否收到邀请信,都还有机会。只要我们行得正,只要我们努力,人心齐,泰山移!<br/>我们的大使馆也是为我们说话的。<br/>
版块:
子女教育
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21 个

dkdk LV4

发表于 2-4-2007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今天的报纸,看来喜蛋博客的内容也该填上新文章了,太多文章要写,就是太忙,时间不够用!<br/><br/>

dkdk LV4

发表于 2-4-2007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www.blog.sina.com.cn/lilydaikai

老鼠爱小米 LV9

发表于 2-4-2007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br/>从孩子可以申请PR这件事,以及今天的报章言论,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大门已经向陪读妈妈敞开,<br/>我们自己也要争口气,常思己过,不断进步。<br/><br/>艰苦奋斗也好、不堪压力也好,不要拿孩子出气,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孩子有孩子的压力和孤独,千万别把孩子当出气筒!无论是否收到邀请信,都还有机会。只要我们行得正,只要我们努力,人心齐,泰山移!<br/>我们的大使馆也是为我们说话的。</p><p>----------------------------------------------------------</p><p>嗯,说得好!</p><p></p>

玉兰 LV13

发表于 2-4-2007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希望喜蛋多写一些积极的东西,别去刻意的去揭露阴暗的方面,因为也许媒体往往会更多喜欢揭露性的东西,这样是为了吸引眼球.....</p><p>&nbsp;希望写一些陪读妈妈积极阳光的一面,大家期待,,,,到时都会支持你,,,</p>

正道是沧桑 LV5

发表于 2-4-2007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LZ。黄根成何许人也???</p><p>这回不能不支持你了。</p>[em17][em17][em17]

huohua LV4

发表于 2-4-2007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早报黄根成专访里记者是这样写的,<br/><br/>“兼任国家人口委员会主席的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说.........”<br/>

lucy12 LV4

发表于 2-4-2007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妈妈们言行更小心,好事近,别因小失大。

简平 LV5

发表于 2-4-2007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dkdk</i>在2007-4-2 1:02:00的发言:</b><br/>看了今天的早报,整版整版的黄根成专访后,激动地心情全部汇成两个字,那就是“感谢”!<br/><br/>其中有一段文字内容如下:<br/><br/>问:一些国人认为新移民和外劳不但同本地人竞争工作,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政府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br/><br/>答:……<br/><br/>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吸收外来移民,而我们本来就是个移民社会,过去40年我们因有外来移民,人口才会增加,我们的社会也一直保持稳定。<font color="#d52b4d">至于有些人指“陪读妈妈” 带来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一些孤立的个案,因为传媒的报道而引起社会的关注,也让本地人产生了错觉,以为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媒在这方面可以协助还原事情的原貌,以正视听。<br/></font><br/>国人应该明白的是外人要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是不容易的,许多新移民来这里工作,也找机会在本地开启新的生活。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而不是让几个不顾法纪的外国人损害整个移民社群的形象。<br/><br/>*************************************************************************************************<br/><br/>还有一版提到了租房子不能列明只租给 某些种族的人,或者不租给某个种族的外来人等。<br/><br/>***************************************************************************************************<br/><br/>从孩子可以申请PR这件事,以及今天的报章言论,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大门已经向陪读妈妈敞开,<br/>我们自己也要争口气,常思己过,不断进步。<br/><br/>艰苦奋斗也好、不堪压力也好,不要拿孩子出气,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孩子有孩子的压力和孤独,千万别把孩子当出气筒!无论是否收到邀请信,都还有机会。只要我们行得正,只要我们努力,人心齐,泰山移!<br/>我们的大使馆也是为我们说话的。<br/></div><p>黄根成的这段话,是客观的、公正的。</p><p>所以,作为其中的一员,正向dkdk你所说:我们自己也要争口气,常思己过,不断进步。<br/>那末,也希望你看问题时要全面、积极,看到大多数妈妈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写一些令人振奋的又能体现这个团体凝聚力的文章。</p><p></p>

dkdk LV4

发表于 2-4-2007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个人写有什么用?重要的是大家的心声,孩子们的前途!<br/>你们也要把该说的话讲出来,写出来。<br/>写团结,要有团结感人的典型事例;<br/>写积极阳光的一面,也得有像你们一样积极阳光的楷模来灌水;<br/>我自己不积极也不阳光。<br/>不消极也不黑暗,<br/>介于中间。<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4 10:36:16编辑过]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