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动和遗憾的帖子:一个老乞丐的故事

2006-08-07 · 644 阅读
<div style="LINE-HEIGHT: 22px; HEIGHT: 22px;"><div style="FLOAT: left;"><img alt="发贴心情" src="https://www.sgchinese.com/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div><b>一个老乞丐说的一句话,感动全中国人![转]</b></div><div style="PADDING-RIGHT: 0px; 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OVERFLOW-X: hidden; WIDTH: 97%;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LINE-HEIGHT: normal; HEIGHT: 200px; WORD-WRAP: break-word;"><p><font color="#3809f7">一个在别的论坛看见,也令人看了感动的帖子。。</font></p><p><strong></strong></p><p><strong></strong></p><p><strong><font size="4"><a href="http://i2.tinypic.com/23uwp5d.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2.tinypic.com/23uwp5d.jpg"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a></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4">一个老乞丐说的一句话,感动全中国人![转]</font></strong></p><p></p><p><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5"><font color="#6f9191"><font color="#bba344">有个朋友爱吃水爆肚,经常拽着我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找回民餐馆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 <br/>着一家,就在经纬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爆肚确实做得很地道。 <br/>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br/>  <br/>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 <br/>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br/>  <br/>在我们要第二盘水爆肚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 <br/>  <br/>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 <br/>饭馆的小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 <br/>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 <br/>给一口就成。</font><br/>&nbsp;&nbsp;&nbsp;&nbsp;<br/></font>  <br/>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 <br/>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 <br/>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br/>  <br/>要说要饭要到饭馆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饭馆做的是回头客生 <br/>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烧卖,现要现包。小老板根本就没有剩饭 <br/>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包,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 <br/>解决。 <br/>  <br/>我们的桌上有一屉烧卖,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 <br/>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饭馆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 <br/>句:“来几屉烧卖?”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 <br/>艺。 <br/>  <br/>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卖给老人拿过去,并 <br/>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 <br/>有芥末,想用随便。 <br/></font></font><font size="5"><font color="#bb445c">  <br/>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 <br/>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献给最可爱的人! <br/>  <br/>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55年授衔时的少将。 <br/>  <br/>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 <br/>的? <br/>  <br/>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br/>  <br/>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 <br/>用。 <br/>  <br/>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br/></font>  <br/>“老爷子,你参过军?” <br/>  <br/>“是呀是呀,当了七年兵哩!” <br/> “您老是哪里人?” <br/>  <br/>“安徽金寨的。” <br/>  <br/>“哪年入伍呀?” <br/>  <br/>“46年,就是日本投降的第二年。” <br/>  <br/>“您参加的是哪只部队啊?” <br/>  <br/>“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 <br/>  <br/>“您还记得你们纵队司令是谁吗?” <br/>  <br/>“王必成啊,打仗是好手啊!” <br/>  <br/></font><font color="#5cbb44"><font size="5"><font color="#666699">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 <br/>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孟良崮上,张灵甫 <br/>被这支部队击毙,使该纵队一战成名。 <br/>  <br/>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br/>  <br/>“是呀是呀,美国人的飞机厉害呀,我就是在朝鲜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br/>  <br/>“那您参军七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员呢?” <br/>  <br/>“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br/>  <br/>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font><br/>&nbsp;&nbsp;</font></font></p><p><font color="#5cbb44" size="5">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 <br/>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 <br/>腿。 </font></p><p><br/><font color="#5cbb44" size="5">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br/>  </font></p><p><font color="#5cbb44" size="5">那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村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 <br/>能力,由于本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br/>  <br/>村委会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 <br/>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 <br/>就......” </font></p><p><font color="#5cbb44" size="5">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北人好咧,当年在丹东他就知道东北 <br/>人好咧。 <br/>  <br/>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七 <br/>年兵的,我还是个无产阶级代表员哩,我怎么能......?” <br/>  <br/></font><font color="#b34d9e" size="5">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br/>  <br/>看完后,心情沉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希望大家能把这帖帖满全国各地的论坛!让更多 <br/>的人知道我们中国现在还有着这么一些人!我没什么话说,能做的就是转发一次,仅此而 <br/>已。 <br/> 请看过帖子的朋友都顶一次好吗?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font></p></div>
版块:
狮城水库
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7 个

yibei LV15

发表于 7-8-2006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nbsp;</p><p>本来不想回,现在三个坛子都有这贴,就让事实说话吧。</p><p>真实性值得怀疑。</p><p>我外公也是个军人,开始是国民党兵(壮丁),被俘后选择留在共产党继续打仗,受过伤也被扫了盲,学会了看书和写字,复员后选择回乡下老家,又红又专当了村书记,十几年音信全无,三年自然灾害,外婆替婆婆送完终到城市当保姆,遇到了个好男人,带着两个孩子又成了家。军人外公回乡孤身一人也娶了老婆生了两个儿子,所以我家有点儿复杂,有两外婆两外公,两个家庭都有往来,四姐弟感情也很好,后来军人外公过世,军人外婆到现在还在领国家的补贴。</p><p>这个老军人不会没有收入,有可能会没有妻儿。</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7 20:18:39编辑过]

幽灵一朵 LV7

发表于 7-8-2006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了.

玉兰 LV13

发表于 7-8-2006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无言以对!!</p><p>我的父母都是三八试的军人,父亲是残废,一只眼睛是日本人的子弹射穿的,瞎了!</p><p>&nbsp; 我父亲有这样的本子,残废军人的证书!尽管我父亲是有职务的,但是民政部门都有生活费,直到父亲去世,,,,</p><p>&nbsp; 我知道,很多残废军人都是有生活费的,不是很多,但是不会没有饭吃,,,</p><p>&nbsp; 尽管中国不是很富裕,但是对于国家的功臣,,,生活的基本保障是有的,,,,,所以我对这样的帖子所描述的事情表示怀疑,,,,</p>

风累了我睡了 LV4

发表于 7-8-2006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fanglinsg LV14

发表于 8-8-2006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上各位其实应该感到很幸运了, 因为你们的老革命亲人很幸运的得到国家和亲人的照顾和津贴.</p><p>但我绝对相信还有不少一直留落在乡间野山的的老革命,老红军是没有象进了城当了官的同伴那样幸运.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晚年,没有文化,没有权势,甚至没有基本的温饱.所以他们也就没有条件搞腐败,没有当官倒.故此他们仍旧保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p><p>如果看了崔永元所做的有关老根据地老红军的专题报道,相信很多人应该会更感到震惊了.</p><p>已经上了船的人是蛮有可能看不到还有些人根本没有爬上船来的.</p><p>大家不想为这样的"老革命乞丐"掬一把同情的泪水也无可厚非,因为允许每个人的看法有角度的不同;但是仍旧希望各位珍惜已经得来不易的幸运,多多饮水思源,多多发扬善心做善事.</p>[em02][em07][em10]

船家 LV9

发表于 11-8-2006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6楼的观点。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1 23:16:32编辑过]

faynie LV3

发表于 2-9-2006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还是很感动!</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