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宋红
</p><p> 7月16日拜读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7月24日又阅读了《那是什么精神?》。前者礼赞一个普通女工艰苦卓绝的精神,后者则质疑“那是一种什么精神?”。为此,我点击了汪教授的博客,重温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那一幕——大雪纷飞之中,一名女施工队员伏在地上,用她那纤细的手指在拧紧铁轨上的螺丝钉……。感慨之余,我电邮汪教授,去找寻这一画面的历史根源。在未收到回复之前,我无权点评其精神何在,却要再续《人要有一点精神的》文中的“孟母”情缘。
</p><p> 五年前,我带着“孟母三迁”的心情,固执地牵着女儿稚嫩纤细的小手,不惜千般艰难辛苦,来到新加坡这片理想中万紫千红的迦南美地。原本的憧憬是快乐的幸福的。可是命运瞬间铺尘,最初的倾慕与最后的崇拜阡陌纵横。但我不能回头,因为我怯于伤害我自己也伤害孩子。
</p><p> 诚然,我很失败。在没有预备好足够的“资金”的前提下,自不量力地将自己的理想在世纪星辰的长风里放飞得太高,又俯冲得太前,给原本贫贱的生命留下一抹深沉难愈的伤痕。是的,我很贫穷,但是《圣经》没有告诉我贫穷是种罪。就是为了摆脱穷籍,我才仰慕新加坡人祖父辈飘洋过海的壮举。为此我付出了人生中最惨重的代价。几年来曾数度遭遇绝境,却二度拒绝“包养”。“孟母”有如此的经历吗?我不是“孟母”,也不可能成为“孟母”,但我敬仰“孟母”的心境。也许我最终只能成为张从兴先生文中的赵母,钱母,孙母。整个过程却不失为悲壮。
</p><p> 按摩怎么了?这不失为一种手艺。在我第一次遭遇绝境时,在朋友的劝说下,准备放下自尊,同她们一起到按摩院讨生活。为了教我这个一无所知的外行,她们叫来一个每天必来此报到的男士,作为我的教具。<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谁知他乐癫痫仙似的,在三个女人的众目睽睽之下,脱光了他的衣服,一丝不挂的将他的身体展示给我看</span>,霎时,我羞愧得天旋地转,几个箭步冲出店门,蹲在如切霓虹闪烁的暮色里欲哭无泪,欲吐无物。
</p><p> 一个衣冠楚楚的男人,怎么可以这样不顾尊严轻浮自己?朋友说,都看惯了,就把它当作猪肉绊子,没感觉了,要不是为了他兜里那点钱,谁稀罕碰他那堆烂泥。就在那个漆黑的夜晚,我接受了朋友用一双按摩的手讨来的200元钱的接济。从此没再踏进按摩院半步。因为我鄙视那种男人,宁愿饿死也不要去触目那堆肉泥。觉醒吧!已丧失了自尊的男人,别以为你兜里有几个臭钱就可以在按摩院里晃来晃去,其实,在陪读妈妈的眼里,你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p><p> 在此,我仍要对曾经给予过我诸多关怀却被我所“重伤”的两个男人说:S,你虔心虔意的跪乞和F,你手中的12朵玫瑰,一直被我鄙视为怜悯,你们不配做我的呵护者,因为你们不懂飞蛾扑火所要的是什么!
</p><p> 断翼零羽剩残篇,饥馑的生活里,我只能用文字来舔自己的伤口。在女儿16岁生日的那一天,一贫如洗的我,寄情于网络,用一篇博客作为礼物,告诉她:卑微的母亲无力为你摆设成人仪式的宴席,只能将最真挚的情感释放给你,孩子!你长大了,去吧!走你自己选择的路。
</p><p> <span style="color: rgb(0, 0, 255);">是先有需要,才有市场?还是先有市场,才有需要?</span>是谁开启了这扇大门?让一群孩子带着素心的平和,迎你而来?别动不动就陪读妈妈如何如何,莫名地让无辜的孩子承受一份沉重。在你举手戳点他们母亲的脊梁时,切勿指染孩子们星眸流闪的笑靥。孰知N年之后,谁主沉浮?因着某种需要,因着母亲的殷切希望,无辜的孩子们被推上了漂泊的旅程。一路走来,有谁真心体味过他们的苦辣酸甜?他们也曾是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公主、王子,到头来落得门庭冷落,在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空守四面墙。因为他的妈妈不得不去加油站上夜班,因为他的妈妈不得不去酒店做夜班的洗碗工,因为她的妈妈不得不去做肉食加工厂的夜班接线员,因为她的妈妈不得不去咖啡店做夜班的捡碗工。因为她的妈妈不得不为老板去经营在夜里才红火的板面生意。漫漫长夜,孤灯难眠……用不着你成立什么互助会,什么免费英语班,作为母亲我知道如何讨生活,还是把你的精神、你的爱意放在孩子们身上吧!他们才是你们应该关注的一群。
</p><p> 没错!我失败,我贫穷,我无能。但我懂得适时撒手,让孩子重新找回自己。在中国,孩子被称为祖国的栋梁。作为一个深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我多想在我牵着她的手,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时刻起,她就已深深地把对这个国家的爱植入内心。我期待着那样的一天,我的女儿在那面红白相间的国旗下,怀着敬意,举起右手,庄严的宣告:我愿意成为这个美丽的国度的一员,并用我的生命来回报你的养育之恩!
</p><p>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放下你质疑的手。因为在你抬手指点的瞬间,你的五只手指中有三只是指向你自己。这就是上帝之创造。正人先要正自己。松开你的手指,去握紧来自异乡正向你渴求的孩子们的心。即便他们是飞蛾之子,也要给他们一席之地,让其自生自灭。
</p><p> 行文至此,仅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新加坡这个美丽的国度致以十二分的敬意!谢谢你使我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让我的生命再次绚丽。谢谢《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者张从兴先生对陪读妈妈的理解与尊重。并感谢曾给予过我精神和金钱支持的一群新加坡人:越美、金亮、文鸾、清平、文妹、琳达、玉英……真心地谢谢你们!</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