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707 个

aisom LV4

发表于 9-3-2011 19: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都一样不容易。。。

legilimens LV15

发表于 19-3-2011 15: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阳阳妈 发表于 7-3-2011 14:29
经常来LZ的帖子里看看,虽然很少留言。

我家和LZ一家经历相仿,我们应该是比LZ一家晚半年来新。   多谢LZ ...

谢谢你的祝福

legilimens LV15

发表于 19-3-2011 15: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gilimens 于 19-3-2011 16:30 编辑

自己动手,我扮我家




买了房子后,我和酸爸一致同意,不找装修队。自己的家自己动手。其实这房子本身就是带装修的,我们要求也不高,没再折腾,买了家具就入住了。

卧室里的橱柜都是现成的, 但客厅空空如也。我们都不喜欢电视墙,老公的理由是麻烦,他喜欢折腾电器,电视后面插着一堆线,今儿添个DVD,明儿多个游戏机……做了电视墙把线隐藏起来固然整齐,但要添加更换设备就麻烦了。我则一直盼望有个一面墙的大书架。其实我是希望每面墙都由书架组成,可惜住的不是大庄园,在这种蜗居里没法实现这个梦想,甚至连个书房都辟不出。只好把主意打在了这最大的一间屋中最大的一面墙上。


我怀疑新加坡人是不是不太爱读书?我们跑遍了全国也找不出一个象样的大书架,到处所见都是那种格子特大、特深的杂物架子,真正的书架又都特小特单薄。最后我们只得锁定IKEA。宜家的板材很廉价,但有独一无二的优点就是可以随意拼装组合。我们经过仔细的测量、计算选中一款书架,买了两组大的,五组小的,拼凑在一起,只花了八百多,觉得很实用。而且组装家具的时候全家上阵,玩得非常开心。








装灯具比较费劲,我家只有一个最小号的冲击钻,打砖墙很容易,打水泥板就难了。我和酸爸轮流站在梯子上摆出炸碉堡的架势钻房顶。冲击钻本身就有些分量,还要举起来用力抵住房顶,再承受冲击的力量,打一次半分钟都坚持不住。我们发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啃了好几天终于把灯都装好了。





这是宜家买的最便宜的一种灯,才3元。我用丙烯颜料画了画,灵感源于新航小姐的制服。可惜我不熟悉这种颜料的特性,画完才发现笔触过于粗疏,灯光一照就不好看了,所以只好把它装在门口当个摆设,没有装灯泡。



这是酸爸的创意,一进宜家他就看中了这个全是窟窿的锅,我都不知道这种锅是干吗用的,不过装在厨房还真切合主题。





这也是酸爸的得意之做。不过这酒好像没什么名气。




我家对面很空旷,本来我们不打算装窗帘,可是新加坡光污染实在太严重,2公里外有个体育场,那里有好几盏又高又大的照明灯跟小太阳似的,彻夜长明非常刺眼。我们被迫装了窗帘,这其实是宜家卖的小毯子,酸爸喜欢它毛茸茸的质感和良好的悬垂感,用不同颜色也是他的主意。




我非常喜欢拼图,但是拼图框很贵,所以我用彩纸折叠后做成画框,超级省钱。







我家的蜗居没有书房,我们都在餐桌上打电脑,东西堆得太乱,于是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小架子放东西。自制家具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做出来的东西非常合用。这是由我设计,酸爸制作,最后我刷漆上色的小架子。全部材料来自宜家。







我特别喜欢教堂的玻璃画,所以模仿着画了一扇窗户。这扇窗户面对东方,也正对着酸酸的婴儿床,她从一出生就特别喜欢这幅画,每天彩色的阳光照在她的小床上,她就很着迷地盯着玻璃看,现在还经常高兴地指着画上的婴儿大叫“babybaby!”




我家最让客人们感到新鲜的东西是这副新加坡地图,这是我们全家用两本新加坡公共交通图拼出来的,出门时看一看,非常方便开车找路。






001.jpg
003.jpg
004.jpg
036.JPG
037.jpg
chudeng.jpg
CIMG3784.jpg
ditu.jpg
窗帘.jpg
灯.jpg
圣母窗画.jpg
书架.jpg

Mikymao LV6

发表于 20-3-2011 13: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边有些人确实中文跟英文都说不好 哈哈哈

jjwin79 LV2

发表于 21-3-2011 1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我年底要到新加坡蹲移民,想问问你有什么幼儿园推荐的,双语的好还是全外文的好?

awenlucy LV6

发表于 25-3-2011 09: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legilimens 发表于 19-3-2011 15:22
自己动手,我扮我家

太太 有才华了。。
赞!

legilimens LV15

发表于 26-3-2011 17: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jjwin79 发表于 21-3-2011 13:38
亲,我年底要到新加坡蹲移民,想问问你有什么幼儿园推荐的,双语的好还是全外文的好? ...

sorry,
我自己都找不到满意的呢,
没得推荐

legilimens LV15

发表于 26-3-2011 17: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酸酸找了幼儿园


酸酸快两岁了,还在家里闲晃,每天随便玩些玩具,翻翻书,游游泳,下楼逛一逛……用虫虫的话形容就是:游手好闲地过一天。

虫虫当年17个月就进了幼儿园,相比之下酸酸已经晚多了。无奈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不够好,我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可以跟北京、上海那些幼儿园比肩的地方。

这里的幼儿园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首先是师生比例太小。虫虫在北京读的私立幼儿园,班里18个孩子配5名教学老师,2名生活老师;上海的公立园每班也专门配备一名生活老师协助两位教学老师照顾孩子。在这边没有一家幼儿园可以有同样的配比,这个没办法,人工太贵。连北京那所幼儿园在这边的分园也做不到。第二个是户外活动问题。新加坡的幼儿园普遍场地狭小,像国内幼儿园那样的大操场根本无法想象,加上天气酷热,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大大受限。第三个问题最严重,是教育理念问题。虫虫在国内上过5所幼儿园,每一家都强调写字要到大班后半年才会进行,此前只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但在新加坡大多数幼儿园都从N2(相当于国内的小班)开始学习写字,中班、大班就要每天做spelling,每周考试了。连那些月收费上千元的私立幼儿园、国际幼儿园都不能免俗。

虽然我不满意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但孩子大了不能老关在家里。而且酸酸的社会性发展很快,她喜欢与人交往,看见小朋友就高兴地追着人家要跟人家一起玩,她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学新东西。现在的她正处于智力、语言、社会交往能力飞速发展的敏感期,正需要多样化的环境来丰富她的生活,扩大视野,刺激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考察了数十家各种层次的幼儿园,最终选定了NTUC的My first skool。

新加坡天气热,很多幼儿园,特别是那些收费较贵的国际园,私立园都把孩子关在空调房间里。新加坡哮喘发病率较高跟空调的滥用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为酸酸选幼儿园时把没有空调列在首位。这样可选的范围就小多了,几乎只有组屋下的PAP和NTUC的幼儿园不用空调。以前我非常排斥组屋区幼儿园,觉得他们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活动场地,很不好。但看了很多位于私人房产或商业楼里的幼儿园后,我改变了想法,那些幼儿园的场地非常狭小,而且每天也只有半个小时的户外活动。相比之下,组屋区幼儿园都开着窗户,大吊扇不停地旋转,空气非常流通,而且幼儿园每天也会安排孩子们在门前活动半个小时,反而强过那些把孩子在房间里关一整天的幼儿园了。

新加坡的幼儿园按照学时分为两种,一种叫幼稚园(kindergarten)每天上3个小时的课,学习英文华文音乐等,没有吃饭、睡觉,不牵涉生活照顾。我不喜欢这种上学一样的教育概念,没有选它。另一种叫托儿所(childcare),7点到7点,管吃饭有午睡,跟国内的幼儿园一样。我觉得孩子去幼儿园应该是从生活到智力到知识的全面教育,而不仅仅是学学读书写字而已。所以我给酸酸选择了这种。

新加坡并没有国内那种由政府设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幼儿园。人们通常称做政府幼儿园的有两种,一种是人民行动党(PAP)办的幼儿园,这种幼儿园最便宜,常常爆满,一位难求。另一种是工会(NTUC)办的幼儿园。两种幼儿园都位于组屋楼下,各自有统一的管理,本系统内的各家幼儿园都使用相同的教学计划。My first skool是NTUC旗下的品牌之一。最近发展非常迅猛,连续开了许多新园。我选择的这家就是刚开不久。

这间的好处是孩子比较少,酸酸这个班里有9个孩子,配了3名老师,因为建园不久所有老师都要轮流培训,所以每天实际是两位老师在岗。两位老师对付9个孩子在新加坡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比例了。我也喜欢他们的园长,一位会讲少量华文的马来女子,言谈中可以感觉出她是位性格温和,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对我来说这就不错了。园长允许家长在头三天陪着孩子,而且是坐在教室里跟她一起学习,这让我非常高兴,我看过的其他幼儿园都只让家长坐在门口等候而已,没有大事不能进教室。这里也有两周试用期,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退出,只需付注册费和10天的学费而已。这也是我在那些私立园中没有听到过的。

给酸酸办手续时我带虫虫去做翻译,他对妹妹未来的学校表现得非常不屑。的确,这跟他上过的幼儿园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不过,我倒充满了期待,盼望看到酸酸上学的表现。

legilimens LV15

发表于 29-3-2011 08: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不该来新加坡


有些网友通过邮件或MSN问我这个问题。提问的朋友们主要是象我们一样三、四十岁,已婚有孩子,在国内工作稳定,生活舒适,却又接到了新加坡的工作邀请的人,刚毕业的年轻人不多。

对于那些初出校门的年轻朋友,不论他们是否拿到了新加坡的工作机会,我都建议他们过来试试。五年的生活给我的感觉是:到不同的国家生活一段时间是非常有益的经历。特别是对我们这个大一统的国家的国民来说,到另外的国家,和不同的种族生活在一起,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解放思想。虽然用某位网友的话说,我现在的天朝思想还很浓厚,但我对世界的看法的确已经改变了很多。这种感受没办法讲得更明白,但出国转转(不是短期旅行)对个人的发展真的很有好处。

从实惠的角度讲,新加坡是个比较容易生存的城市。反正年轻人在哪里都要从零做起,在新加坡打拼不比在北上广更难。只要拿到永久居民,结婚后在新加坡买房比国内容易。(靠父母的不算,小城市不算。)因为新加坡政府在保障本地居民住房的问题上比国内做得好。而且这里税低,攒钱也相对容易。所需要克服的大概就是业余生活略显贫乏,毕竟这是一座很小的城市。

对于来自二、三线城市,事业有成,生活滋润,却又得到了新加坡工作机会的朋友们,我也建议他们过来。放弃当前优裕的生活并不容易,但是考虑到薪金水平和所处环境,我觉得他们来新加坡是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举个例子:虫虫以前的幼儿园老师,在国内的小城市工作时,月工资不足千元。到新加坡后月入2000多。收入翻了10倍还多,虽然她们在国内生活得也很好,小城市里很悠闲,消费也很低,但她们拿着那样的收入没有办法走出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城市她们就变成了穷人。到新加坡后,虽然这种收入还是比较底层的,但至少她们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可以继续努力改善生活,不至于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甩在后面。

受币值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在国内收入越低的人到新加坡后收入的改善越明显,反而是在国内就有较高薪水的人难以体会到这样巨大的反差。所以在国内收入越低的人越应该过来。

最难抉择的是那些在一线城市生活,有一定职位,薪水不错的人。他们拿到的工作邀请工资通常高于7000,单看这个数字在新加坡算是不错的收入,但比起他们在国内的高薪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通常在国内拿2万,到新加坡拿7000已经是不错的比例,但相对生活水平反而是国内更高。加上新加坡的工作合同通常有期限,即便没有写明具体年限,中途转换工作的可能性也高于国内。所以这部分人是最犹豫的。必须进行抉择的时候相当痛苦,那种左右为难的感觉会让人宁愿只有一条路可走。

我很理解这种犹豫和恐惧,因为我们当年也经历过同样的过程。人对未知的世界都会恐惧,对当前的生活,特别是比较满意的生活都会留恋。到现在我们还很感谢朋友当年的极力邀请,因为他的坚持我们来到了这里,日子越过越好。来向我咨询的朋友们得到的薪水都挺高,但还是有人因为留恋国企铁饭碗,或怀疑自己的英文水平,或惧怕进入新环境而放弃,真的很可惜。我想对那些害怕自己英文不行的朋友说:既然人家给了你这份工作,就说明你行,不要害怕。我不能说外国人很傻,但我敢肯定中国人的竞争力很强,毕竟我们是从世界上最大的人海中成长起来的,怕什么?所以我建议大家接受这份邀请,来新加坡。

当然也有例外。有几位朋友同时拿到了两份工作邀请:京/沪及新加坡。两边的薪水不相上下,我建议他们暂时接受国内的工作。因为他们在国内拿到的都是大企业的邀请,除薪水外其他待遇也不错,特别是能解决户口。(这对于在京/沪生活真的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做的都是技术相关的工作,在国内能有更多发展的机会。我身边不少做技术的朋友说在新加坡是消耗性工作,学识在工作中慢慢耗掉,虽然生活舒适,但学术长进比不上国内同行,事业的发展逐步受限。虽然我对此不太理解,毕竟隔行如隔山。但这样讲的不是一两个人,所以我建议那些朋友先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事业的根基打好了,不愁没有出国的机会。那时再到海外捞金该是鱼和熊掌兼得了。

酸爸笑我成了知心姐姐、网上义工,我倒觉得自己才是收获更多的那个。我只是分享了一些自己知道的东西,却得到了朋友们的信任。不过,在这里,我要再次提醒那些问过我和想问我这个问题的朋友们:

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原有的基础越好,来这里的满意度可能越低,要做好思想准备。

但不管怎么说,新的生活不可怕。古人说:树挪死,人挪活。这绝对是真理。

兄弟姐妹们,大胆地往前走吧!

阳阳妈 LV8

发表于 29-3-2011 16: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LZ的看法。

当初我们一家从沪来新也是抱着开阔眼界,走走处看看的想法。 五年过去了,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渐渐喜欢上这里,喜欢这里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透明高效的公共事务,相对公平的教育体制。 现在偶尔回去反而不适应了。

对于薪水高的朋友,还有一点值得考虑,那就是个人所得税。在国内最高要缴到40-50%, 这边最高17%-20%而已。 这一点上,如果两边的薪水不相上下,所得税上其实这边可以省不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