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size="3"> 南洋理工大学今后将把重心转向科技与工程领域,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楷模,为我国未来的科研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font></p><p><font size="3">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徐冠林教授昨天在南大本届第一场毕业典礼上,回应李显龙总理去年出席南大建校50周年纪念仪式时的提问,也勾勒出南大未来的发展愿景。 </font></p><p><font size="3"> 李总理当时指出,南大要继往开来,致力于发展成像哈佛大学般在所有学科都表现优异的大学,或像麻省理工学院以科学及工程学院的卓越表现领先群伦的大学,但“必须在这两个模式中选择其一,你可以期望发展成哈佛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但不能两者兼得”。 </font></p><p><font size="3"> 徐冠林说,南大在今年4月企业化后召开多次会议,就大学重点、策略、宗旨、愿景及未来发展等进行商讨,也参考了世界各地的大学模式。 </font></p><p><font size="3"> 他指出,南大的文化核心在于科技和理工,今年本科毕业生中有72%是理科系。南大的科技与工程是全国,甚至整个亚太区最具实力的。因此,科技必须在南大的重点定位、策略计划和资源分配占中心地位。 </font></p><p><font size="3"> 他说:“李显龙总理问,我们是否向往成为哈佛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你不会感到惊讶答案明显就是麻省理工。在本地三所大学中,我们是唯一和麻省理工学院相近的理工大学,它的卓越成就是我们要效仿的。” </font></p><p><font size="3"> 他过后受访时说:“南大现在已有超过一半是高科技毕业生,未来我们会往麻省理工学院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理科生的)素质,以便能同麻省、加州理工学院等并驾齐驱。” </font></p><p><font size="3"> 政府今年初成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uncil,简称RIEC)及国立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nt></p><p><font size="3">Foundation),宣布将投入24亿元,推动生物医学、环境及水务科技和互动与数码媒体科技的发展,进而强化我国的科研能力。 </font></p><p><font size="3"> 徐冠林指出,南大在这三方面占有优势,因此有责任为新加坡培育更多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他表示,南大将扩大研究生教育计划,从国际著名学府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网罗人才,目标是在五年内把研究生人数增加三倍。 </font></p><p><font size="3"> 科技理工向来是南大的核心科系,近年来南大也增设人文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font></p><p><font size="3">不会忽略人文等其他学科 </font></p><p><font size="3"> 徐冠林强调,南大在朝往麻省理工学院的目标发展时,也不会忽略其他学科如商学院、人文学院、传媒学院等。因为它们有助于强化理工生的技能,掌握广泛知识,并使大学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 </font></p><p><font size="3"> 今年毕业典礼共有6500名学生接过毕业证书,4218是本科毕业生,2282是研究院毕业生,其中93人是生物科学学院的首届毕业生。纳丹总统受邀颁发证书给毕业生。 </font></p><p><font size="3"> 自小就对生物科学有浓厚兴趣的陈慧嘉(22岁)在南大的四年得到更多启发,推动她继续往这方面发展。她已获得奖学金,计划到瑞士或苏格兰深造,修读博士学位。 </font></p><p><font size="3"> 她说:“生物科学虽然是南大新设立的学院,但课程却很多元化。我们和教授互相交流和学习,收获很多。新加坡现在很重视生物科学,我希望以后能学以致用,发挥所长,并对这个领域作出贡献。”</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