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读书真的无用吗?

2006-04-23 · 385 阅读
前不久,到乡下的姐姐家,姐姐的儿子十五岁,初中还未毕业,在外打工一年了。我很为他惋惜。不想姐姐却说,现在上学没有一点用,还要花好多钱,上高中每年几千块,还不定能考上大学,即便考上了,我哪里有钱供应啊,再说了,现在大学毕业连个工作都找不到,你说上学还有啥用?

她的一番话,说得我无语。我知道,和她讲知识的价值讲国民素质讲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是没有任何的说服力,我甚至不能说服自己。这个村庄的初中生80%都辍学打工,极少有家庭支持孩子读书,打工族,每月少则收入一千多,混得好的每月四五千,相比之下,我这堂堂的本科生倒十分的汗颜,毕业十年,每月工资不过一千,勉强维持日常开支。

我不知道该悲哀的是我自己还是他们,也许更该悲哀的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机制、教育体制、培养模式。

首先,从经济上说。目前,大学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不到40%,且薪酬普遍太低,多数则闲赋在家,部分则四处打零工,还有一部分则成了考研专业户。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少则八千多则上万,大学的学费从三千到一万五不等。而我们当地农村一个家庭每年的收入不过五六千,城市家庭平均不到两万。一个家庭倾其全部收入,也只能勉强供应一个学生,一些贫困家庭根本就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投入与产出如此的不协调,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会明白。这也是“读书无用论”泛滥的根本所在。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教育做为盈利的产业,但在我国,似乎教育成了牟利的肥肉、敛财的工具。从幼儿园到高中,无不争相收取各种赞助费,美其名曰为自愿捐资助校,当我们不自愿时,我们的孩子便被拒之门外。再来看看高校,从十年前的每年几百元学费,突增至几千上万。再算算学校的住宿费,就我们这贫困地区的高校来说,每年每个学生一千五,,一个宿舍8人,这一年就是1.2万,试问一间30平米的房子,值这么多租金吗?更不用说学校的各种后勤服务中心,每年的利润达几千万。

我不明白,这难道就是我们国家提倡的科教兴国吗?试问,长此下去,我们的教育将走向何方?普通百姓的该怎样存储教育费用?

其次,从学校的培养模式看。学生在大学四五年的时间,究竟学到了什么。除了一肚子空洞的理论外,很少有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走出校园才发现几年的苦读换来的只是一张毕业证书,根本每人在乎它的价值。翻过来看,技术工人则是供不应求,技工学校培养的技工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光。究竟是一个本科生对社会的贡献大还是一个技工的贡献大,我在此不能妄下结论。就目前的就业形式看,我们的高校是否该反思一下多年来的教育学模式。

我国个产业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但由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及教育模式,大量的学校单纯的传授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培养的学生空有基础理论,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借鉴德国的经验,转变办学思维,大力兴办技工学校,着力培养大批的熟练技术工人,这样不仅能减少企业的培训经费,还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也可减轻高校的就业压力,让读书不再无用。
版块:
狮城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