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三十周年】

2006-01-08 · 693 阅读
<P><IMG src="http://www.student.buct.edu.cn/snc/media/uploadfile/20031024092151.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news.china.com/history/pic/z/e.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news.china.com/history/pic/z/f.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news.china.com/history/pic/z/g.jpg" border=0></P>
版块:
狮城水库
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4 个

大大草原 LV6

发表于 8-1-2006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IMG src="http://www.huainian.net.cn/ma/pt/pic/99.jpg" border=0></P>
<P> 姓名:<B>周恩来</B><br>  生辰:<B>1898-03-05</B><br>  忌日:<B>1976-01-08</B><br>  籍贯:<B>淮安</B><br>  国家:<FONT color=red>中国</FONT> <br>  信仰:<FONT color=red>共产主义</FONT> <br><br>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1919年回国,9 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br>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 12 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br>  1931年12月,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br>  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并领导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军事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1949~1952年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 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他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br>  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并担负了后勤保障的组织工作,领导了中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他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br>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为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复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挫败林彪、江青集团种种分裂和夺权阴谋活动中,起到了控制和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他为开拓外交新局面,实现中美缓和、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br>  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大批党员、工人、学生、干部甚至士兵和农民,为了纪念他,也为反对当时还当权的“四人帮”,举行自发的集会,被称为“天安门事件”,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议运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8 17:51:47编辑过]

大大草原 LV6

发表于 8-1-2006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TR align=middle>
<TD><IMG src="http://pic.enorth.com.cn/0/01/69/58/1695832_959494.jpg" border=0> </TD></TR>
<TR align=middle>
<TD>资料图片:1946年9月16日,周恩来和李维汉(右)、郭沫若在中共代表团驻上海办事处门前合影。(图片来源:周恩来纪念馆) </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TR align=middle>
<TD><IMG src="http://pic.enorth.com.cn/0/01/69/58/1695833_281353.jpg" border=0> </TD></TR>
<TR align=middle>
<TD>资料图片: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图片来源:周恩来纪念馆) </TD></TR></TABLE></P>
<P>  美国学者唐德刚教授认为,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的“一个”。</P><!--advertisement code begin--><!--enorth webpublisher run at server:pub, parse start at:2005-12-19 10:15:32  0 cost!--><!-- dsa begin:51e90547e59cdc353fd64dc46228c8e3:dsa end--><!--advertisement code end-->
<P>  关于1976年1月,联合国总部“破例”给已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降半旗的故事,虽然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实的版本,然而围绕周恩来总理去世所发生的一切却成就了他另一个不朽的传奇——</P>
<P>  1976年初的时候,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但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报纸、电台都在第一时间播报了这一消息;更值得世人瞩目的是,联合国《旗典》中规定的哀悼领导人的降半旗仪式,第一次应用于一位现职去世的国家领导人,甚至突破了《旗典》中关于降半旗最多两天的规定,一个星期时间联合国总部上空没有升起任何一个会员国的国旗……</P>
<P>  显然,对周恩来的认可超越了政见、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意识形态……早已不仅仅是“外交家”三个字所能够承载的。</P>
<P>  今天的人们并不确切地知道,总理去世后的传奇是如何成就的;围绕这位中国总理的去世,联合国究竟讨论了什么;瓦尔德海姆那段动情讲话究竟是怎样的……但联合国大会至少在两点上达成共识:一是这个领导人为本国人民和全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二是他身后没有留下遗产。这两点,周恩来当之无愧。</P>
<P>  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P>
<P>  对于这个世界,周恩来留下的典故也非常多,关于杜勒斯的拒绝握手的故事,在万隆会议的睿智,至今在非洲偏远的部落依然有人能发出“周恩来”三字的汉语发音……至少,他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被视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可能选择之一,也成为中国对于国际关系最大的贡献。</P>
<P>  至于他的遗产,今天这也已经不是秘密。</P>
<P>  据1976年总理去世后,负责整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的人回忆,周恩来的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结余存款所得的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P>
<P>  据统计,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 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 。其中的主导思想,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所以说,两位老人非常俭朴。</P>
<P>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去世时所留给这个世界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8 20:39:12编辑过]

大大草原 LV6

发表于 8-1-2006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时光荏苒,我们站在这片蓝天绿地上微笑,尽情的享受详和的幸福的生活,有谁还能够去轻轻地聆听国人的过去? 当你带着家人走在公园漫步时,可曾想过一个伟人当年就在这片土地用生命和智慧为后人创造这温馨的氛围?一月八日,对于世界来说也许平凡的不能再平凡,而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新年伊始,而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缅怀的日子。 <BR><BR>  如果岁月能够赋予我时光倒转的特异功能,我将着一身素衣,站在那感人至深的长安街头,用我浅薄的知识、简陋的语言、深情的凝望、满腔的惋惜探慰您的英魂。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您匆忙的脚步踏向新的世界,11日百万人民举家自发的前往首都目送您远去.<BR><BR>  对总理的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与在一幅幅灰白的照片中浓缩成历史的广角镜,也许后人无法抽身回到那个时间去感悟,可我们却能在总理身前留下的形迹中追溯过去。让我们化缅怀为力量 承精神做动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尽己之力努力奋斗! <BR><BR>  一代伟大的创业者,一代无私的公仆,一代睿智的领袖,一代完美的为人格! <BR><BR>  您的丰碑永远不是有形的,您的业绩永远不是靠记载的! <BR><BR>  您永远活在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中!<BR><BR>  总理之德,光照千古;君子之风,永世长存!<BR><BR>  以此缅怀!<IMG src="http://minzubbs.cycnet.com/xianhua/jinian/a_r11_c1.gif"> 2006年1月7日 </STRONG> <BR>(以下素材为网络搜集整理)<BR>   <EMBED src=http://www.21web.org/web/fcqy/images/00zy.wma width=0 height=0 type=audio/x-ms-wma loop="-1" autostart="true">  <B>第一节 周恩来总理生平简介</B><BR><BR>  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BR><BR>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BR><BR>  1931年12月,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 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BR><BR>  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并领导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军事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BR><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 1949~1952年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他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BR><BR>  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并担负了后勤保障的组织工作,领导了中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他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BR><BR>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为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复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挫败林彪、江青集团种种分裂和夺权阴谋活动中,起到了控制和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他为开拓外交新局面,实现中美缓和、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BR><BR>  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大批党员、工人、学生、干部甚至士兵和农民,为了纪念他,也为反对当时还当权的“四人帮”,举行自发的集会,被称为“天安门事件”,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议运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BR><BR>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 <BR><BR>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大大草原 LV6

发表于 8-1-2006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第二节 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大最具魅力照片<BR></STRONG>    <BR>  第一名:1954年 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13.jpg"><BR>  第二名:1924年 黄埔军校的周恩来。年轻的周恩来帅气的容貌、坚毅的表情倾倒众生。<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19.jpg"><BR>    <BR>  第三名:经典标准照<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20.jpg"><BR>    <BR>  <BR>    <BR>  第四名:1973年 沉思中的周恩来 拍摄者:焦尔乔·洛迪。 很多人对这张照片做了很多方面分析,只有一条是公认无疑的——这张照片是经典中的经典。<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21.jpg"><BR>    <BR>  历史性的握手!总理站在那里象青松一样,尼克松飞奔过来和他握手。<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22.jpg"><BR>    <BR>  第六名:总理的食指正指着他的酒窝(而且是左颊的比较深的酒窝);总理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微翘尾指,这一张反映了此特点。<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23.jpg"><BR>    <BR>  第八名:小憩<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26.jpg"><BR>    <BR>  第九名 喜欢看他的笑,喜欢看他的开怀大笑,那种爽朗的笑,能感染一切的笑。<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27.jpg"><BR>    <BR>  第十名 :1922年,在柏林 风华正茂,英俊倜傥<BR>    <BR>  <IMG src="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5/2006/1/2/28.jpg"><BR>    <BR>  <B>第三节 周恩来总理部分手迹</B><BR>    <BR>    总理手迹<BR>  <BR>    <BR>    为王去病题词<BR>    <BR>    <IMG src="http://cyc6.cycnet.com/minzu/zel/tupian/zelsj15.jpg"> <BR>    <BR>    为王德怀题词(1939年3月29日) <BR>    <BR>    <IMG src="http://cyc6.cycnet.com/minzu/zel/tupian/zelsj14.jpg"><BR>    <BR>    为王京题词(1939年3月29日)<BR>    <BR>    <IMG src="http://cyc6.cycnet.com/minzu/zel/tupian/zelsj13.jpg"><BR>    <BR>    为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大会题词(1938年3月25日) <BR>    <BR>    <IMG src="http://cyc6.cycnet.com/minzu/zel/tupian/zelsj06.jpg"><BR>    <BR>    为《新华日报》创刊号题词(1938年1月9日)<BR>    <BR>    <IMG src="http://cyc6.cycnet.com/minzu/zel/tupian/zelsj04.jpg"><BR><BR>    <BR>    <B>第四节 周恩来总理部分纪念场所</B><BR>    <BR>    周恩来祖居(浙江绍兴)<BR>    <BR>    <IMG src="http://cyc6.cycnet.com/minzu/zel/tupian/zel03.jpg"> <BR>    <BR>  周恩来祖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劳动路50号。1984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12月21日,陈云题写“周恩来祖居”匾额。<BR>    <BR>  祖居为朝南的砖瓦平房,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第一进中间为台斗门,左右为耳房。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原为楼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相传周恩来的祖辈中有一对夫妇寿至百岁,故又称百岁堂。<BR>    <BR>  周恩来曾于1939年3月29日至31日回归祖居,在这里接待过亲友和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演说,召开工人座谈会,并给爱国人士和亲友书写了多幅题词,指出光明前途,号召团结抗日,鼓励青年学习,极大地鼓舞了故乡人民的抗日救国热忱,并填写了周氏宗谱。<BR>    <BR>  祖居重点介绍周恩来1939年春来乡推动抗日救国的事迹。陈列的展品有当年会见绍兴各界人士时用过的六角木桌和书写过题词的长方形书桌,还有续写的周氏宗谱等文物.<BR>    <BR>  <BR>           周恩来故居(江苏淮安)<BR>    <BR>     <IMG src="http://cyc6.cycnet.com/minzu/zel/tupian/zel02.jpg"><BR>    <BR><BR>    <BR>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内。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BR>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故居大门向北有三间面向西的房屋,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他的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居住在“蝴蝶厅”。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BR>    <BR>  周恩来生前一直反对整修故居,曾多次叮咛赴京的中共淮安县委负责人:“要把我住过的房子拆掉”。他逝世后,中共淮安县委根据淮安人民深切思念的愿望,并经有关方面批准,这才对故居进行了初步维修,并基本保持原貌。<BR>    <BR>  现在的周恩来故居共32间房,占地约1187平方米。故居院内辟有周恩来生平史料展览室,陈列分五个专题:周恩来童年;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与故乡;瞻仰故居缅怀总理;书画寄深情。三个展室共展出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照片、文物、书画等一百多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