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26 个

笨鸟 LV9

发表于 15-12-2005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已经过第三页</P>
<P>大家都开始水了阿</P>

黄昏09 LV8

发表于 15-12-2005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dimvar</I>在2005-12-15 9:49:00的发言:</B><BR>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FONT size=2>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FONT>[em04]</DIV>
<P>作者说这句话,好象是后面的半句比较重要吧!</P>

睡觉教主 LV6

发表于 15-12-2005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对生命的意义都不知道吗?</P>
<P>就我的理解,人活着就是为了人类这个种族的繁衍和发展。</P>
<P>人类的延续由父母传给你,由你传给后代,一代一代生生不息,人类才不至于灭绝。同时,人类一代一代的发展生产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我们所有的行为——事业、生活、爱情——最终都是这个目的。</P>
<P>在这个总趋势下,每个人的生活目的和方式又各不相同。但回答为什么活着,我认为答案就是上面的了。</P>[em05]

猪小能 LV3

发表于 15-12-2005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香消影疏</I>在2005-12-15 14:06:00的发言:</B><BR>
<P>你以为你是谁和猪小能都是新来的mm啊。。。欢迎欢迎噢!!!</P>
<P>下次一起出来玩啊!!!!</P></DIV>
<P>来的次数多了,比你们都是前辈,不会游泳,经常潜潜水</P>

香消影疏 LV14

发表于 15-12-2005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你以为你是谁和猪小能都是新来的mm啊。。。欢迎欢迎噢!!!</P>
<P>下次一起出来玩啊!!!!</P>

角落里的猫 LV8

发表于 15-12-2005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过先交保护费,新来的都要交保护费....</P>

角落里的猫 LV8

发表于 15-12-2005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就算为家里人活好了,</P>
<P>干吗说的好象立刻可以就去死掉一样。...</P>

鸡蛋糕 LV16

发表于 15-12-2005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校盘问温格勒的态度,想想,这还只是个体的愤怒,要是群体都愤怒起来,分明,也就是咱们的文革。 <BR><BR>爱因斯坦、弗洛依德、毕加索都是犹太人,都曾被纳粹逼迫,都活了下来,而且活得那么好,所以,更加想不通:茨威格本雅明为什么要去死?温格勒为什么不可以活?? <BR><BR>塞林格的话,其实是有道理的,信念的坚持,至少也是生命延续的理由,可惜,在茨威格本雅明这里,不能坚持,也一定是有理由的。

sahi LV7

发表于 15-12-2005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感恩并不是不想奋斗,碌碌无为的借口.当人生遇到挫折,生活极度压力的时候,感恩可以让我们站起来,走出压抑和颓废,自信的重新面对生活.但是用感恩来为没有生活目标,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来开托,说什么,"知足吧,我们每天还有饭吃,有水喝,比起那些难民来说,我们也算没有白活了...".这真是人生的悲哀.</P>

鸡蛋糕 LV16

发表于 15-12-2005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去死 <BR>张铃 <BR><BR>温格勒·富尔特温格勒是纳粹时期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天才的指挥家,战争时期,曾为希特勒指挥贝多芬与瓦格纳的音乐,获得一致赞赏,二战后,他被当作前纳粹分子进行调查,调查他的美军少校阿诺德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打听到指挥家的各种传闻,不管那是不是别人何患无词的诬陷,他相信温格勒是纳粹的一名,他相信温格勒罪该万死!因为,他难以忘记推土机将死去的犹太人一拨一拨地推进土坑,一拨一拨,死去的人们脑袋深埋,肢体贴着肢体,半老的美军少校怒目圆睁,情绪激昂,恨不能把温格勒碎尸万段……同样半老的温格勒手足无措,面对愤怒的少校更是言语笨拙,百口莫辩……这是一个电影《指挥家的抉择》。 <BR><BR>阿诺德是有强大的生命意志的美军少校,淤积了太多仇恨,他对温格勒的盘问,分明是话语暴力,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使他看不见也听不进辩护律师以及秘书宣读的温格勒帮助犹太人,救济犹太人的事实,他只看见犹太人的悲惨际遇,只听见希特勒死后一小时,无线电里还放着温格勒指挥的哀乐,他对纳粹的愤怒深入骨髓,他对温格勒的厌恶里简直饱含着嫉妒,他甚至直截了当地问:“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没有被绞死?” <BR><BR>富尔特温格勒战战兢兢地辩驳:“我一直做事谨慎,我相信自己能穿着礼服创造奇迹,我是一个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个公民,热爱祖国,热爱音乐,在这罪孽深重的国家,只是想挖掘更多的天才,我深信,一个能创造巨作的人,比布尔瓦尔顿与奥斯维辛营的亡魂更伟大……” <BR><BR>这样的话,彻底地激怒了少校,声色具厉地呵斥:“你别拿文化、艺术来掩盖数百万的死尸……他们在营地开音乐会,一边放着毒气,一边听音乐,我四英里以外就闻到烧人的焦味……你怎么没有被吊死?” <BR><BR>阿诺德对指挥家温格勒的态度,令在坐的秘书泪流满面地辞职,令旁听的年轻法官忍无可忍,半老的指挥家富尔特温格勒狼狈得几乎摔倒,无可辩驳,只能说:“1934年,我真应该走,也许那样更好,你认为现实世界只有物质吗?那会让你失败……” <BR><BR>阿诺德凭什么审判富尔特温格勒?凭什么颐指气使地要他去死?富尔特温格勒为什么要去死?仅仅因为纳粹热爱他指挥的音乐?指挥家非要以死明志才代表他热爱祖国?当纳粹把贝多芬瓦格纳的音乐奉为最高的艺术,死去的贝多芬与瓦格纳又该当何想?一个能创造奇迹的人,是不是比奥斯维辛营的亡魂更伟大?群体的愤怒一旦爆发,又与纳粹的暴戾有什么分别? <BR><BR>天才与时代密不可分,同一时期,同样天才的本雅明已于1940年服用吗啡自杀,这个看上去无比潦倒的知识分子,1932年,就已经立下遗嘱,准备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人世,前后六年,起先,他还能温情脉脉地回忆一九00年前后柏林的幸福童年,他用无比陶醉的口吻回忆阳台上的时光——“中午以前的时光在阳台上久久不肯离去,每当我在阳台上与它邂逅,它总是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显得悠然自得”,挖掘他细致的生命经验,而最后,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处境寓言在一首德语儿歌里——“我想走下地窖,开桶去把酒倒;那儿站着一个驼背小人,它把我的酒罐抢跑”,这是1938年定稿的《驼背小人》,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巴黎的那一年,犹太人本雅明在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小镇以死亡结束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厄运。 <BR><BR>本雅明自杀的两年后,1942年,另一个犹太人,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在逃亡中与妻子双双自杀,写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大师》、《与魔鬼作斗争》的茨威格、将心理学与文学以及哲学结合得异常瑰丽,被高尔基称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茨威格,是真正被世界容纳以及接受的大师,这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 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相信“人类由在技术和智力上取得预料不到的大大进步,一跃而超越了以往几百万年所取得的业绩”……自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最终不能忍受战争带来的种种不人道,于1942年写下《绝命书》,以生命反抗纳粹,他等不及看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投降,等不及墨索里尼被处死以及希特勒自杀。 <BR><BR>1933年10月,聪明的犹太人爱因斯坦已经从德国辗转比利时、英国,到达美国普林斯顿,1939年,爱因斯坦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上书罗斯福,要求制造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1940年,爱因斯坦取得美国国籍,这个背叛祖国的人,全世界的人们都感谢他,1936年,弗洛伊德八十岁,爱因斯坦从普林斯顿写信给他,1938年,这个影响了20世纪人类人文思想的巨人居然在纳粹的允许下从维也纳到了英国,1939年9月23日凌晨,弗洛伊德在伦敦因癌症去世,茨威格1939年9月26日在德国发表悼文,可惜,三年后,他也跟随老友弗洛伊德而去,不同的是,弗洛伊德寿终正寝,而他茨威格,自杀。 <BR><BR>1937年,纳粹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西班牙的犹太人毕加索愤然画成举世闻名的《格尔尼卡》, 1939年,他向法国交纳了巨额税款,1940年,毕加索画成《和平鸽》,同时申请加入法国国籍,他的作品影响着无数从事艺术的人们,他是艺术史上日子过得非常安逸潇洒的一位,即便在二战时期的欧洲,依旧招蜂引蝶,处处留情,結婚兩次,至少有五位情人,从1881年活到1973年,终年92岁。 <BR><BR>毕加索也是犹太人,毕加索用何种方法对付纳粹的抢夺以及迫害?他内心深处的道德感从来没有威胁到他的生命?他的精神有没有焦虑到想死?同时代的海德格尔委身于希特勒,今天,人们谈起海德格尔,还是忍不住对他这段不光彩的历史追问不已,精神与生命,究竟孰重孰轻?本雅明、茨威格为什么要去死?为什么不活下来?为什么不象牲口一样地活下来?象牲口一样活下去,不是为了象牲口一样繁殖,而是为了更好地支配身体以及精神, 象《芙蓉镇》的秦书田秦癫子,象给西斯庭教堂作壁画的米开朗基罗,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在教皇的威逼下,放弃敲打石头的事业,“胡须朝天,头仰向肩膀,不停下滴的颜料在脸上积了厚厚一层,走路被迫驼背,仿佛是一张折弓。当573平方米的作品完成时,37岁的米开朗基罗却活脱一个老头,长年的仰视使他不得不举起要读的书信”,但是,“米开朗基罗,并没有因为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摧残而产生丝毫的变形扭曲,相反,他以超人的毅力和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艺术史上的奇迹,一个‘巨人的奇迹’”,“米开朗琪罗终生力图支配自己的命运与理想,但他唯一能够支配的只有他坚强的身体”,倘若,那个时候,米开朗琪罗因为屈辱而死掉,世上不知少了多少惊叹多少佩服多少感慨!所以,有时候,唯一就是全部。 <BR><BR>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里说:“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样的话, 在本雅明和茨威格身上为什么会失效?信念的坚持,至少也是生命延续的理由,可惜,在茨威格本雅明这里,不能坚持,也一定是有理由的。 <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