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虎跳峡

mkx LV11
2005-08-11 · 5004 阅读
中国@云南虎跳峡



几天前在怒江峡谷受伤后,我的脚跟肿得厉害,走路已经有些瘸了。

我不敢和家里打招呼,否则他们非从北京飞过来把我抓回去不可。

那样就不可以独自一人徒步虎跳峡了。

我当时想,既然来了,就拼这一下了,将来恐怕也没机会再回来了。

我当时自己和自己开玩笑说,我可能是第一走完虎跳峡的瘸子。

虎跳峡是金沙江上游的一段峡谷。

是碳酸岩在强大的江河外动力侵蚀之下形成的,因此峡谷里随处可见陡峭的绝壁和悬崖。

虎跳峡为南北走向,全长15公里,东岸为玉龙雪山,西岸为哈巴雪山。

从下虎跳江面到玉龙雪山山顶高差达4000余米。

谷深超过号称"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两岸悬岩陡峭,谷底深窄,江面最窄处仅30米。
落差约210米
虎跳峡是一个适合各个等级探险者的地方。

最初级的探险者可以走公路,中级的探险者走山路,途中会经过28道拐和惊险的一线天,还有滑石板。

高级探险者可以顺巴哈小道去登附近的巴哈雪山,第三条路线是非常自虐的。

他们管那条路叫驴道,去的人叫驴友。

这里在96年以前几乎没有中国游客进入的,最近几年中国游客才多了起来。

我选择了中级探险者的路线,从下虎跳走到上虎跳,普通人走完这段路至少需要12个小时。

据当地人说曾经有人创下7个小时走完这条路的记录。

有了计划徒步虎跳峡的计划,但是还需要地图,藏羚羊手册上的地图是很简易的。

根据某些驴友的提示,我在丽江古城四方街的骆驼咖啡馆免费拿到了一张略微详细的地图。


早上7点出发,中午到达大具渡口。

这是从丽江到大具的班车,乘客18人,8个中国人,10个外国人。

途中我结识了5个中国游客,于是我们结伴而行,一共6个人,4男2女。

其中上海人两个,北京人两个,广州人一个,西安人一个。

北京人很亲切,广东人很投缘,上海人是夫妻。

西安的那个岁数最大,我们都把他老大哥看待。

途中拍摄玉龙雪山背面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50064.jpg">

在渡口吃过午饭休息片刻后,我们一起乘船渡江。

渡船很小,一次渡6个人,自渡口我们见到了著名的滑石板。

如果从老渡口进入虎跳峡的话,必须徒步要经过滑石板的下面。

大家可以仔细看对面山底部有一条不是很明显的线,那就是路。

经过滑石板时,滑石板上面随时有可能滚下石块来。

异常惊险,还好新渡口基本避开了这段路。

回往虎跳峡入口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16.jpg">

新渡口正好在下虎跳石附近
江中那块石头就是下虎跳石。

右边山上那条曲曲折折的白色的近乎垂直江面的白线,是渡江后我们要走的路
一上来就是非常难走的路,路面都是只有半米多宽,还是倾斜的,典型的鼠道驴道。

刚才也说过了虎跳峡的山很陡,顺着这跳路可以绕道滑石板的上方。

所以身边就是峭壁,脚下就是悬崖,悬崖下面是江水。

摆渡时我们问过艄公,他说江水不深,也就40多米。

顺着照片5上的白线爬了有那么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我们走上了山腰的一段土路,比较宽。

路上他们开玩笑说,虽然我腿伤了,可是爬得还挺快。

话没说完多久,我腿部的伤就发作了。

伤腿根本不能接触地面,一但接触就钻心的疼。

西安的那个老大哥赶紧搀扶我到路边的一块石头坐下。


艰难地脱下鞋袜,脚跟已经肿得非常厉害了。

"这不是扭伤,是筋拉伤了,肯定是刚才路上爬得太猛了",西安大哥很有经验。

为了减轻负重,我们都把药和绷带留在了丽江。

幸亏西安人在,他教我用袜子打了建议的绷带。

这样我的脚可以着地了,但是重心还要在健康的脚上。

他还嘱咐我回去要看医生,要好好休息,这个伤没几个月是好不了的。

我受伤后,几个同伴的反应是觉得挺有代表性的,这里简单描述一下。

西安人已经说过了,广州人要求帮我背包。

我的包大,他把他的小包放入我的大包里,他一个人来背。

北京那个女孩话语里能让人感觉到她非常关心我。

上海人就一句话"这个脚肯定走不出去了"。

西安人在路边拦了一辆运石头得车,非上我上,我坐了几百米远就下来了,我觉得我可以走。


走了没多远,西安大哥又给了弄了根拐棍。

多了个支点,走起路来又容易了些。

其实这只六人队伍不单单是我的腿不好。

后来那个广东人胃病犯了,两个上海人感冒了。

北京那个女孩据刚刚骨折过,才休息了2个月。

综合来看我们这支队伍也属于自虐型。

他们五个人其实也是临时凑在一起的。

西安人和北京女孩是通过国际青年旅店门口的NOTICE BOARD联系的。

上海人和广东男孩是通过CTRIP上的寻找同伴认识的。

北京人和广东人住一个房间,所以这五个人就组合在一起了。

在收费站凭着MATRIC CARD我买到了半价的票。

过了收费站就接近一线天了,开始我们拒绝雇佣当地人做导游。

主要是我和另外一个人想追求徒步的感觉。

但是走了一两次岔路后西安大哥还是决定雇佣了导游。

我还想上前和西安人商量,西安大哥底低生对我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说"有女孩子在"。

我立刻无话可说了,年长几岁,考虑问题的确周全。

后来事实也证明没有这个向导,我们走不出一线天。

也许西安大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知道是这样,但是他没有直接和我讲道理。

而是让我从照顾女孩的角度考虑,既达到了目的,又不至于扫了我的兴,真是高人。


导游姓夏,是本地人,看他们村地庄稼多好看呀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13.jpg">

据导游说这里从70年代末期就开始有游客来了。

一开始都是外国游客,直到96年后,才有了中国游客。

正因为如此,夏先生的言谈举止和西方人颇为相似。

同样的理由,虎跳峡的一切路标说明,基本上是英文的。

在虎跳峡里,路边的石头上有红色或者黄色的箭头
这个箭头每半年重新画一次,在虎跳峡里徒步,紧盯着箭头是关键。

多数的并不十分醒目,我拍了一张很醒目的路标,也可以说是广告牌。

照片3:广告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65.jpg">

在导游家休息了一会儿,我用冰凉的冰山融水把肿了的脚冲了一下,感觉好多了。

大家继续赶路,下面就是最惊险的一线天。

这个名字很俗,所以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后来才知道这段路的艰险。

所谓一线天指的是虎跳峡中江的宽度最窄的一段路。

这段路上,江面只有30米宽,江两边都是峭壁。

两峭壁的距离和江面宽度差不多,看到的天非常窄,所以叫一线天。

我们的路就是在峭壁上凿出的一段勘探专用小道。

这段小道修建于60年代,当时可以并排走两个人。

但是经过几次地震和无数次塌方以后,目前最窄的段只有一两个脚掌宽。

好在最窄的几个路段,右边的悬崖上都订有铁丝。

这时候背包很重要,背包撞击悬崖产生的反作用力是比较危险的。

在这段路太刺激了,我始终都没觉得脚疼,拐棍也扔了。


下面是我们经过一线天时的一组照片,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能看出那段路的艰险。

一线天的路又窄又湿滑,脚下就是30米宽的江水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20.jpg">

走出了一线天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23.jpg">


说实话,这段路如果没有当地人作向导的话,我们恐怕很难走完。

不仅仅是路太险,主要是怕走错了路,晚上睡在悬崖上。

赶上山体塌方,路就会被堵死,第二天就别想回去了。

一线天虽然很险,但是我相信所有健康的年轻人都走过去。

过了一线天就是中虎跳石了,就是江中的一块大石头。

这是虎跳峡中最好玩的地方,也是虎跳峡落差最大的地方。

激流冲撞在峭壁岩石上激起的水雾弥漫峡谷。

在有阳光的时候,看远方的峭壁。

可以感到峭壁在动,这是水气和阳光作用的结果。

远看中虎跳石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24.jpg">

走下中虎跳石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27.jpg">

大家可以看到江水的湍急,最窄的地方最多只有20米,而不是书上说的30米。

两张都是我站在中虎跳石上拍摄的。

第一张是别人拉着铁丝下到石头下面,靠近江面时的场景。

第二张是我也下到江面后,反拍上面同伴的照片。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29.jpg">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38.jpg">

接下来的行动也是比较刺激的,那就是拉着铁丝顺着虎跳石头下到江面去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34.jpg">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36.jpg">

返回住路,又是爬山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39.jpg">


走过了中虎跳就到了第一家补给站了。

留言本上基本都是外国人的留言,
这房子上都是国人的墨迹,也算是一种文化吧。

这和故宫墙上,长城砖上的留言还是有本质不同的
毕竟这里不是什么重点保护文物,看起来还满舒服的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42.jpg">


我这一路20多天,算上火车费和一张昆明到北京的机票(740+50),一共才花了2900rmb多。


在离开中虎跳前,再回头看一眼吧。

左边峭壁上的那条线就是我们走过来的路。

回望中虎跳石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47.jpg">

一点一点往山上爬,涛声渐远,我还在回味虎跳石下水雾在身边弥漫的感觉。


接下来的路也是很难走的,主要是之字型的山路,而且是山马都很难走的那种,山羊和牦牛应该没问题。

就这么一直走到了天黑,我们住进了著名的TINA’S GUEST HOUSE。

来看看她们旅馆的厅吧,墙上贴满了留言条,一半英文,一半中文和日文。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55.jpg">

她家的水房,一个山洞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57.jpg">

早餐,PIZZA加牛奶10元,好贵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60.jpg">


第二天早上,说我走不出去的上海人起不来了。

我们剩下四个人继续前进。

路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瀑布,路就横穿瀑布。

这里冬天非常湿滑,我们小心翼翼生怕踩到结冰的地方。

瀑布上的小彩虹,离我只有几米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67.jpg">


上午11点,我们来到了著名的HALFWAY旅店,老板很客气,倒了茶给我们喝。

HALFWAY GUEST HOUSE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72.jpg">

这家店的墙上刻有驴道图,就是自虐的那条路线,走这条道的人规定负重10公斤以上。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75.jpg">


下面的路就好走多了,山势也平缓了很多,有些挡路的山羊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78.jpg">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79.jpg">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70087.jpg">

我们在一个坟地休息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80.jpg">


玉龙十三峰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60083.jpg">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70085.jpg">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70093.jpg">


我们饿了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70090.jpg">


这一路上没怎么看风景,尽顾着聊天了,翻过山,来到了著名的二十八道拐。

这段路不险,就是难走,路上先是碰到了4个澳大利亚人,
他们问到山脊还有多远,我们说5min,他们高兴地手舞足蹈。

后来还碰到一对老白人夫妇,佩服他们的毅力,男的恐怕至少有60了。

北京女孩挺有意思,经常主动提出来,"这里风景好美,你们拍张照片吧"。

或者"阿达,你烟还没抽完呢",估计是太累了,想多休息一会。


走出虎跳峡以后很远,到了虎跳峡镇,已经是晚上7点了,天全黑了。

我们包车赶回丽江,回到灯红酒绿的丽江真好。

<img src="http://www.huasing.org/gallery/albums/yunnan/PC270095.jpg">



mkx 2001年1月 乔治王子公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3 20:07:34编辑过]
版块:
狮城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12 个

fanglinsg LV14

发表于 15-8-2005 16: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厉害![em07][em02][em01]

ye_lin LV10

发表于 18-8-2005 1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P>漂亮</P>

雁归来兮 LV6

发表于 25-8-2005 15: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P>来这里顶mkx老大的帖子!</P>[em07][em07][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5 15:42:40编辑过]

戊子 LV5

发表于 29-8-2005 15: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错!</P><P>我也是个背包客,愿意结识你,以后可以一起出去玩.</P>

sunnywj LV5

发表于 31-8-2005 19: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一定要顶</P>

zkeanu LV18

发表于 23-10-2005 20: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P>一匹强驴...</P>

飘浮 LV16

发表于 25-10-2005 1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P>佩服。。。。。</P><P>虽然喜欢大自然但是还没有机会真正去体会。。。哎。。</P>

unreal_f LV1

发表于 11-11-2005 01: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贴啊</P><P>今年冬天去丽江</P><P>不的错过这的</P>

mXm LV7

发表于 13-11-2005 16: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完了,如果看完不回个帖实在对不起楼主。</P><P>依照我的习惯或者说我父母的性格,我是没有机会去那类地方体会大自然的。</P><P>所以看楼主的游记+照片,仿佛自己也去过了一样,有时候世事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无奈的时候阿Q一下也行。</P><P>谢谢楼主。</P>[em01]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