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FONT size=4>悼念林明洲老先生,一路走好</FONT> </B></P>
<P><FONT size=3>才从中国兜兜转转一大圈以后回到星洲没几天,就看到早报刊出了林明洲老先生的去世新闻和他招牌式的大胡子照片。感觉真的好突然。因为一向来他给人的感觉是身体还蛮不错的,连说话、笑声都一直是中气十足,爽朗得很。</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许多次见到林老先生都是在他退休后接掌管理开在乌节路的远景文化书局里。常常跟着我转书局的儿子也从小不点长到了一米八二的大高个,现在都独自留美读大学去了。林老先生还曾送我小儿一本小小的唐诗掌中书以做鼓励呢。最后我与林明洲老先生见面应该是在去年新加坡文艺协会中秋聚会时吧。</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其实每年在乌节路文华酒店参与文人聚会,看到黑铁塔式的骆明会长和大胡子林先生时,都总觉得他俩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两个都总是神采奕奕,笑声爽朗,经常有满肚子说不完的本地闻人逸事。每次他们都谆谆劝导我们这些从中国来的晚辈要以务实的眼光来看待世间的人与事,少说多做。每年数次的文艺协会新老文人的交流聚会已经持续举办多年,每次聚会都常会有新书发布会和发奖仪式,多次嘉奖并鼓励支持一大批新老华文笔耕者再接再励多多写书出书。有些从中国来的写作人也经文艺协会的支持而争取到新加坡艺理会的出版经费。比如《北雁南飞》等书。经由老前辈们和新人们的不懈努力,加上中国快速崛起的外在因素,诱发了本地政府和民众重燃对华文教育的信心和热情。新加坡文艺协会的新书发布会也逐步由私人捐资改由国家艺理会提供赞助。也常见到有政府部长及中国使馆的文化参赞和热心的商家闻人等嘉宾出席聚会。</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这些前辈们冷眼向洋看世界,傲骨孤寒砥中流。明知在新加坡本地,华文教育华文写作及出版销售的走势已如江河日下,但还是愿意力挽狂澜于一己之臂,决意要让中华文化的根继续在本地传承光大。与这些华文文艺老前辈的毅力相比,我们这些晚辈实在是惭愧多多啊!</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虽然见面聊天多次,其实我对林老前辈过往的生平事迹了解并不太多。近日看了一些报章评论文字才知道林老在戏剧方面也是成就很大。为了表示一下我对这位文艺老前辈的一点敬意,我最后想说:林明洲先生,请一路走好!</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1 16:29: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