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台积联电的年资是 3 ~ 5 年,那么大家来互砍拼主管吧,大家都知到 在 fab 做工的人,升主管是唯一不必中年转业的救赎之道。如果你现在才想进去,抱歉,没什么好康的了,顶多每年基本比例的股票而已,最糟糕的是,你会因为升不了主管,工程师又干不久,而被强迫中年转业,你的股票,要让你创业,养家活口兼退休金,恐怕有点困难。
D. 生涯规划
现在台积电内部的工程师间很流行一些话题,一是“十年计画”,因为老张说「台积未来的十年会更好」,所以大家铭记在心了。这个计画就是,如果照现今一年二三十张的股票以及百元以上的股价,如果都不卖,十年后大概就有二三千万。为什么干十年就要跑了呢?因为大家都明了,这种工作不是可以久干的,前面说过,体力导向,难度低,取代性高。适合年轻力壮时做。至于十年后的股价是不是仍然能在百元以上,就是大家认知上的盲点了。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讨论。但不变的事实就是:十年后你的人生就是押在一堆股票上面,你没有专业了,不管你研究所是念信息,化工还是材料。四十岁了,在 fab 混了十年跑出来,和其它领域脱节太久,不可能再回去了。那么做什么好呢?这是第二个流行的话题,叫做“第二春”,有人打算合伙开幼儿园,安亲班,有人打算专心当个股票族,以证券公司为家,有人想当泡沫红茶店的老板;比较积极一点的,想投资一些新的科技公司可是对一个在 fab 这种僵化的地方待久的人来说,什么叫新科技,是很模糊茫然的。四十岁了,当然要有第二春,试想一个人若是打算活到八十岁的话,还有四十年要熬呢!
A. 半导体是一种高科技,但晶圆代工本质上是偏向“工厂”的。在现今硕博士毕业者众的状况下,如果你研究的东西跟半导体不相关,你就无法进入制程研发,或者组件设计仿真等较能发挥专长与创意部门,你做的事就很可能只是工厂的事。 而那占了晶圆厂近 90 % 的工职。
B. 晶圆厂的工作,很多必须是轮班的,重复、琐碎、货多的时候,压力很大,如果打定主意要在晶圆厂发展,升主管(只需开会和看报告的主管)是唯一的解脱之道,但是目前看来,各单位年资 5 ~ 10年者,恐怕南科那一兆的厂盖起来(很难!),都不够分他们的主管位子,现在进去,要升主管是很难的。
C. 硬件的发展是有其极限的,半导体微缩制程的进展,根据专家估计在 7.56 ~ 15 年之间,就会达到一个极限。但市场竞争,合纵连横所导致的产业发展成熟而停滞,可能来的更快。你想进晶圆代工赚股票,要注意这种趋势的发展。你该算计一下你想去的地方,发股票可以发到什么时候,若干年后你受不了想出来了,它的股价会是多少。
D. 果你在晶圆代工厂里是做工厂的事,那么这样的工作内容,是无法让你俱备某种可以转、业创业的特殊专长的,也就是说,你在晶圆厂消耗的光阴,学到的东西,不太能够成为你将来更上一层楼的筹码,如果你不想在晶圆厂混下去的话。若是你股票赚的不够多,中年转业要撑到退休 ,寿终,难度相当高─这是你最需要担心的一点。到底什么是创意呢?为什么要强调创意呢?简单的说,创意就是:你可以看到人家看不到的,在这件事物上面,把它做的更好、更快,或是更便宜─这不是各位正在做的论文吗(如果你不是文抄公的话)?具体的说,它就是一种智能财产。不管是有形的一颗芯片,一段程序代码,一种制造配方,或是无形的,一种服务方法,一个能够振衰起蔽的口号,一个组织再造的方案,都是创意的表现。唯有创意,才能破茧而出,找到生存发展的活路;唯有创意,才能起超越对手,保持你目前的竞争力。唯有创意,才能带给你工作上无比的成就感与快乐,才是你的成功与致富之道。
" A dream makes a team,the team builds the dream!"张忠谋所强调的创业精神,该就是如此吧 !台湾的产业,能让各位发挥创意的,实在不多,提来提去,所谓标竿企业就是那几家拥有数个大工厂的公司─制造业挂帅,就是我们的特色。为什么我们的党政大员,企业领袖,现在总是把创意创意挂在嘴边?因为他们很清楚,制造业的特质,就是往低人工成本与低土地成本的地方移动,为什么日本的半导体业要 outsourcing 到台湾,因为台湾做的又好又便宜。大陆正在发展他们的“集成电路工业”,NEC 在上海的华虹,Motorola 的天津厂都有0.35 微米的制程,虽然,因为政治的因素,他们没有办法得到先进的制程设备,可是在台湾请一个工程师,在大陆可以请十个,在台湾租一块地,在大陆可以买十块。更可怕的是,现在在美国各大公司的先进半导体实验室,大陆人不知凡几,台湾人都不见了,回来捞钱了。台湾工程师的薪水越来越高,园区的地越来越贵。学生们都不愿意出国去学更先进的技术,宁愿进工厂,做股票的大梦。你凭什么说,大陆的晶圆代工,永远没法子威胁台湾?胡定华说,大陆的半导体业在十年后,会成为台湾严重的威胁─哈!又是一个“十年理论”。当然,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个代工厂遍布的小岛上,找到一些*着创意与努力,结出甜美果实的例子,高雄左营有家公司叫“微妙软件”,老板和 14 个工程师散尽家财,每天焚膏继晷,终于研发出世界最强的 3D/VR 凡付出者必得报偿。此时你对你该有什么地位,该赚多少钱,有多得多的掌控权。即使环境再差,你可以带着以前学会的一身应付挫折、突破困境的好功夫,放手一博,说不定可以再创一新境界。你的人生,好比是一个开口向上的?物线,一开始很郁卒,失败挫折接踵而来,然后向上攀升。两条不同的人生路途,绝大部份的人是选择前者的,因为看的到摸的到,阻力小。只有少部份的人是选择后者。各位崇拜的张忠谋、曹兴诚,还有当初跟他们一起披荆斩棘的诸多伙伴,是选择后者的。我们台湾,需要多一点这样的人。我们要摆脱制造业的宿命,就要充份运用全世界密度最高,素质也最好的硕士群,完整而全面的,发展具创意与创业精神的高科技产业或服务业。有人说我们不用抄袭美国,那么萧万长会告诉你,只有这样才是台湾的活路。但是人力的配置,最终的决定权仍然是在拥有某种专业背景的你,你决定去哪儿,我们产业就会走往那个方向。这样的决定,是个巨大的心灵工程,需要耗费许多时间精力,充份的了解,了解,再了解。了解一个产业,一家公司,明辨何者是浮面,何者是真实。了解你自己最深沉的内在,你想要什么?你有多少能量?能做什么事?这样的了解,有人花了数年,有人花了数十年,才终于“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