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佐庭是当时一个老干部马天水的秘书,这我听说过,但我
根本不认识他,连名字这几个字是不是这样写也不清楚,怎么会
给他写信呢?
材料组的人见我想了好些天也没有想起来,终于决定提醒:
“那封信,是为了沈立民的事。”
“沈立民?”我一下想起来了,而且全部想起来了。
这个名字,把我带到了“文革”中在农场劳动的艰辛岁月。
我前面说过,那年我带领伙伴们用身体填堵决口,最后被拉
上堤岸时全身已经冻僵。幸好,那天宿舍里留着一个身体极弱又患
眼疾的病号,他就是沈立民。
沈立民见状,立即把我们一个个按在床上,端着水来挨个儿
擦身,擦完身,他又用双手狠命地搓我们的四肢,搓完这个搓那
个,忙来颠去,直到我们一个个睡看。
从农场回到上海后,他眼疾加重,几乎成了瞎子,被分配到
一家工厂工作。有一天他摸着墙壁找到我家,把我吓了一跳,连忙
搀扶住他,问他有什么事要我帮忙。他说:“你有没有办法通过任
何一家报社,转一封我们车间工人的集体签名信,给上海分管工业
的老干部马天水?”
我问信中说什么事,他说主要是不满意他们的车间主任。
我说报社信函太多,容易遗失,还不如从邮局直接寄。我听
说过这位老干部的一个秘书名字,就寄给他,试试看。他说好,就
把那封集体签名信摸了出来。我一摸,觉得信写得太长了,建议由
他简述几句信的内容,由我记录并加上自己的签名,放在全信之
前,算是对他的帮助。
这事不到五分钟就做好了,我就扶着他,找附近的一个邮局
寄走,然后送他上车。
材料组的人听我说完,点了点头,表示事情的经过与他们已
经去找过的沈立民的叙述完全一致,但又补充说:“问题是马天
水真的收到了这封信,还作过批示。现在他出了问题,这事也就
成了事儿了。”
“但无论如何,这是车间工人的集体签名信啊!”我说,“他
们给市政府分管工业的领导人写信,说说车间主任的事,怎么就成
了‘小报告’?他们前几年怎么知道马天水后来会犯错误?”
材料组的人说:“事情清楚了就好。”
我想,事情总算过去了。这件事,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瞎
子摸象”这个成语的含义,到时候还要与车部长辩论一番。
我猜,车部长知道真相后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问我:“你
说,那位失明的残疾人是摸着墙找到你家的?”
我点头。
于是他调侃自己:“那就对了,他是瞎子摸墙,我是瞎子摸
象!”
谁知,一切都不如我的预想。在这样的政治运动中,一个人
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疑点被审查,立即就会引来大量的揭发信。这就
是政治运动中的所谓“黑子爆炸”效应。
一个月后,我被通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说清楚。
由于从那封集体签名信到这次“更重要的事情”,都以扑朔迷
离的方式出现,我顿时在人们的窃窃私语间名播远近。
8
我见不到车部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另一位老人:冯岗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5:40: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