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71 个

跑步的鱼 LV6

发表于 10-8-2004 0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P>...............................???????????????</P>

alex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8-2004 1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大支佬 LV4

发表于 10-8-2004 10: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士没有住宅,这一点我倒是清楚。

大支佬 LV4

发表于 10-8-2004 1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lexa</I>在2004-8-10 9:46:15的发言:</B>

<P>仔细看了这些帖子。先不管这位“gzhenhua”先生是否是暴发户,其实暴发户除了说明他能把握时机发得快,也不能和其他的问题挂钩的。客观地讲“gzhenhua”无论逻辑、文字、阅历、对中新两地的情况的了解和认识都远远胜过我们,而其他的人观点先不论,就中英文语法和文字上的错误之多,就让人感觉素质的确有待提高。</P>
<P>随便举例,最后一帖“有点小钱和有素质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应为“有点小钱和有素质是完全不同的事”,或“<b><U>有点小钱和有素质是完全两码事</U></b>”,这是个初中就应解决的问题。</P>
</DIV>
<P>
<P>下划线那句话好别扭,是不是应该改成或“有点小钱和有素质完全是两码事”顺溜一点?咱本科研究生都是学理科的,中文素质不咋地,提出来仅供参考。

大支佬 LV4

发表于 10-8-2004 10: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zhenhua</I>在2004-8-3 21:46:09的发言:</B>



<P>建议马上回国,申请个头啊,那个破地。我在新加坡月薪4000,P2准证,2000年我老婆要呆那里,就交了一次,被拒。我二话没讲,就回了国。三年前,我在国内开一舞台工程公司,去年合计做了1.7亿元的工程,同行公司规模全国第一,我光BMW就有4辆,760是花180万买的,我新加坡老板来中国看我,吃惊得眼珠都快掉了出来,现在国内就是爽啊,我驾车带他在上海“金壁辉煌”泡妞,他一看吓坏了,那里的小姐有驾法拉里跑车的。我的朋友--新加坡公民(原中国人)现在提出想做我的司机,他在新加坡只是驾公司的一辆破必甲。我的公司里新加坡PR就有4个,都是这几年从新加坡逃回来的。



<P>不懂你还在那里做新加坡PR的梦。新加坡完了——这是今天在我有1000尺大的办公室里一个新加坡人对我说的。</P>
<P>我要提醒你,我所在的城市杭州100万以下的房子已经没有了,最贵的一套已2700万被我的一个朋友买走。新加坡PR只是可以买个旧组屋,和国内的新房子比,环境实在是太差了。
</P>
<P>我要谢谢新加坡移民厅,不然我在新加坡就完了。</P></DIV>
<P>

<P>

<P><FONT color=#ff0033 face=黑体 size=4>走召弓虽白勺牛人!</FONT></P>
<P><FONT color=#ff0033 face=黑体 size=4>不过在浙江完全有可能,我有个小弟原来在温州打工,现在上海自立门户在,前一段回去见他也驾740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0 10:42:51编辑过]

alex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8-2004 09: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传龙的人 LV4

发表于 10-8-2004 11: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了上边几位朋友的留言,自己也有些感触,提出来供楼主和关心本地生态的朋友供参考。</P><P>本人是10年前应聘一家一起来本地工作的,没有经过任何中介,全家的旅行费用都由雇主承担,当年就取得了PR并买了套4房式组屋。后来和几个相熟的本地人一起开办了一家公司,每年的贸易额也有30多M新刀,由于经常回国,目睹国内这些年的变化深感惊诧,回过头看看的确有些懊悔,不过也只好硬着头皮呆下去了。</P><P>我原本在一家中直科研机构从事应用科学研究,不到30岁就晋级副高、处级科研管理职务,也曾挂职一段科技副县长,当时出国主要是想换换环境,希望有所突破;现在看看原来的同事混的好的既有副部级、厅局级的国家工作人员,也有上市企业的老总,当然也有停步不前,也有进去的,甚至有一位暴死牢狱家破人亡的。总的来看,在国内位高显赫的,也是有很大的危机感,想必大家也能理解:每个人都向钱看,很多情况下钱却会烧手的。</P><P>在从自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也是公司股东,也曾担当几家海外投资企业的行政首长,只是在本地公司中,作为中国人和小股东,毕竟处于从属文化,温饱不成问题,孩子从小学就选拔进高才班,房子也花费40W新刀换了间大一些的组屋,应该说还算过得去,想依照自己的思路施展才能却总有郁郁不得志之感。</P><P>也曾经有国内的朋友一再相邀,利用自己对海外技术、产品、市场的特长领衔国内企业开创新天地,也曾考察过江浙沪皖一带的同行业企业,可惜除了机制落后外,多数改制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族成分太重,不愿身陷其中。</P><P>所以,如果申请PR不成,早点回去另有所图也许更为明智,避免象本人一样陷入不进不退的尴尬境地。老实讲,在新加坡,作为中国人,属于次文化圈子,很难施展自己的抱负。</P>

alex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8-2004 12: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传龙的人 LV4

发表于 10-8-2004 13: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P>新加坡有一定的长处:社会治安好,生活稳定,事业风险比较小,应酬少,人际交往简单,但是事业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其实在新加坡对于房子、车子炫耀的成分比较小,以实用为上,我的一位朋友应该有数千万美元以上的身家,一直用S280的马赛地,在国内差不多的企业家,可能早换S600了;在武吉芝马有独立式洋房(80年代买的时候大概也就40万新币),院子里有个养鱼池但是没有私人泳池,游泳还要跑到大西部的莱福士country club。</P><P>的确本地的水电费、汽油费、泊车费、下酒楼如果不注意都是不小的开支,而一般家庭的收入却是固定的,在本地生活不得不节俭一点,相比之下国内就要奢侈多了。</P><P>说老实话,在新加坡呆久了,人就会变得出手小气一些,待人处事也会傻一些;有位国内的朋友甚至讲,本地人的脑袋都是方的。</P>

alex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8-2004 14: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