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千刀的骗子冒充大使馆人员在新加坡行骗,注意:来电有“65”!65!65!

2021-10-30 · 3599 阅读
挨千刀的骗子冒充大使馆人员在新加坡行骗,注意:来电有“65”!65!65!

新加坡电信诈骗怎么就这么多...
现在骗子继续丧尽天良的...盯上了新加坡回不了的中国宝宝们!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也是紧急提醒——
有骗子冒充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行骗!
特别提醒——
在新加坡接到电话不应显示“+65”前缀!
“+65”前缀!
“+65”前缀!
有“+65”的就是骗子!

QQ截图20211029190337.jpg
(图:来源自网络)

原文如下——
提醒警惕冒充使馆的电信诈骗
近日,有多名在新中国公民向我馆反映,接到自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电话,以“有待取的国内出入境公文”、“提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骗取我公民个人情况和银行账号等信息。该电话显示的是使馆对外公布的咨询电话号码,号码前有“+65”前缀。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在此提醒,本地电话不应显示“+65”前缀,此类电话均为诈骗分子通过虚拟方式伪造的电话号码。使馆不会在电话中索要公民护照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更不会在电话中提出向不明账户转账汇款要求。

QQ截图20211029190346.jpg
(图:来源自网络)

近年来,电信和网络诈骗犯罪猖獗,请在新同胞提高警惕,坚决做到如下。
一是对来源不明的电话,尤其是前缀为+65的本地来电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接听。
二是不要轻信所谓的“办案电话、警方电话、法院电话、接种疫苗电话、邮包电话、银行卡电话”。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不会以任何理由在电话中、网络上索要钱财或个人金融信息。如接到此类电话,应通过可信渠道向使馆、国内警方或新加坡警方等机构核实。对于涉本地疫情防控问题的电话,可以向新加坡卫生部等主管机构核实。
三是不要泄露个人身份及银行账户信息,不要向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转账汇款,不要贸然在微信、支付宝等社交软件上转账。
四是坚决不参加各种形式的赌博,不参与任何非法或不正规的理财、换汇、汇款。如不幸被骗,请立即向新加坡警方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汇款及账户。必要时,可向本人国内户籍地公安机关报警,本人无法直接报案的,可通过国内亲属报案。

QQ截图20211029190321.jpg
(图:来源自网络)

对此!各位看官怎么看?
如果您对内容喜欢,期待您的转发,也请您在评论区内留下箴言互动!谢谢!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

QQ截图20191009151145.png

版块:
今日狮城
分类: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