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踢翻麻将桌!中国屌丝成了新加坡首富!

2019-08-31 · 1739 阅读
一脚踢翻麻将桌!中国屌丝成了新加坡首富!
大狮胸  狮城搜搜搜  今天
“哐当!哗啦啦。。。”

他一脚踢翻了麻将桌!

“开会!我要当经理!”

这一脚,奠定了他的领导地位。

“海底捞”!

因为麻将起名,

却因踢开麻将,走上了正轨。



四个人,四张桌,八千块钱。

就是这个小火锅店的身家。

四个人既是股东,又是员工。

干完活没有顾客,就支起麻将桌。就这样,两年过去了。

张勇觉得这样下去没有前途。

这才有了“踢麻会议”。



四个人里面,一个是张勇的老婆,另一对是他的好哥们夫妻。

大家都是四分之一股份。对于他的提议,大家不以为然,就四个人,还要什么经理?随他去吧!没有异议。

“踢麻会议”成了海底捞的里程碑。

确立了领导地位的张勇,从此带领海底捞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仅仅24年,从8千到1800亿!

书写了当代从屌丝草根到巨富的励志故事。



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坎坷不平。张勇的一生平淡无奇。

1971年,张勇出生在距成都80公里的四川简阳一个工人家里。

父亲是农机厂的厨师,母亲是小学教员,张勇下面有两个弟弟,家里还有一个奶奶。


张勇学业一直不怎么样。初中毕业进了技校学习电焊。

在技校也是吊儿郎当,作业考试都是哥们帮忙应付,连毕业证书都是别人帮着拿到的。

1988年,18岁的张勇技校毕业,分配到他爸爸当厨师的国营四川拖拉机厂。他连最基本的电焊工作都不会干,整天游手好闲,晚来早走和经常旷工。

1990年,混了两年的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工作,开始四处寻找着生意机会。无意中在成都看到很多人玩一种“押大小”的扑克机游戏。看到一大堆人围着一个机器,争先恐后往上压钱,张勇眼睛亮了,买一台,放到简阳,每天钱就会哗哗进来。

他在成都走街串巷,终于找到了一个卖扑克机的人。6000块!扑克机的价钱让他吓了一跳,这对于当时的张勇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这时卖扑克机人的一句话打动了张勇,小伙子我觉得你将来一定能够成大事儿,便宜点,卖你五千。

其实跟同龄人相比,张勇当时算是个有钱人。

因为从上班起,张勇就萌生做生意的想法。上班的第一个月,除了交给家里的生活费,他就开始攒钱。上班后还一直穿着带补丁的裤子。这样攒了两年,攒了整整两千元,哪怕自己有时候省吃俭用,他都没有动过这笔钱,因为他知道如果以后做任何生意都要本钱。

几天后,在开往成都的长途车上,坐着一个小伙子。书包里面,藏着一个铝饭盒,里面密密麻麻的塞满了东拼西凑的5000块现钞。

造化弄人。在这辆开往成都的汽车上,张勇被一位卖金表的吸引了。于是他花1200元“低价”买了一块“金表”。但是从成都的表店里出来,张勇就如同霜打的茄子彻底蔫了。

剩下3800元钱的饭盒和一块假金表,他呆呆坐在路边。伟大的“博彩事业”就此断送了!


很快,忘掉了出师不利的沮丧,又开始琢磨其他生意,将目光盯上了汽油。由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汽油在中国还是计划控制的物资。张勇想如果能从公家司机手中收到油票,再卖给私人司机不就可以赚钱吗?于是他找来一块纸板,正面写上“收油”,反面写上“卖油”。带着这块纸版,张勇来到了成都至简阳的公路旁。

每当有汽车过来时,他便站起来迎上去举起“收油”的牌子。

第二天傍晚,一辆崭新的解放车终于在他面前停下来,张勇满怀欣喜迎上去。车窗摇下来,一个和他同龄的小伙子,“呸!”地一口吐沫,啐在他脸上,一脚油绝尘而去。


。。。。。。至此,伟大的“能源事业”又失去了一个人才!

没过多久,张勇又开始了他第三次折腾,在简阳找了一个十几平米的街边店开火锅生意。这一次,他的小辣椒火锅店,红红火火,一年下来,净挣了1万多块钱。最大的成就,就是俘获了一个对面美发店的姑娘的芳心。

这个姑娘,就是张勇的老婆舒萍,未来海底捞的股东。

94年,张勇拉来当年帮他作业考试的好友,技校的同班同学施永宏和施永宏的女朋友李海燕。加上爱人舒萍。四个人,两对情侣,8000块钱,成为海底捞的原始股东。

起名的时候,张勇正在发愁。此时打麻将的舒萍,大喊一声,“海底捞”!原来她胡了一把大的!

“海底捞”就此得名!

以人为本!服务为王!

这成为海底捞的总则。

海底捞的疯狂服务,把很多人震撼到了,新加坡人就有留言说“有如皇帝般的待遇”,“受宠若惊”。



如果顾客正在排队等待入座,可以免费享受各种服务,如美甲、洗眼镜、手机贴膜、小吃等;也让顾客自己动手折千纸鹤,折满30只可以换取免费火锅配菜一盘,让等待过程不会乏味。



很多餐厅虽说都宣称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是像海底捞这样变态的服务,在每一个小细节上花工夫费心思的餐厅,现实当中并不多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大众点评网、饭桶网等各种餐饮网站上,海底捞一直牢牢占据着几大城市服务最佳餐饮企业榜单的前列。也正因为如此,海底捞大多时候都是坐无虚席。

曾研究海底捞商业模式的哈佛商学院荣誉教授McFarlan评价:“这就是海底捞可以从一家小餐馆发展到现在的关键,它的服务始终如一。”



张勇平时说话都喜欢别人听从,甚至说有点自大,但他对待客人却表现出超过常人的殷勤和谦卑。这不仅是张勇的要求,也是他自己身体力行所信奉的价值主张。就像他说的,客观因素如果不好,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让大家都了乐意过来吃。这个理念让海底捞获益匪浅,也让张勇确定了海底捞的总则,服务为王。

给这样的老板打工,感觉如履薄冰,让海底捞干部更紧张的是,张勇的脾气像三岁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他看到不顺眼的地方,说翻脸就翻脸,毫不顾忌场合和对象。对于海底捞员工,张勇还有柔性一面。海底捞员工的薪水待遇在同行业中绝对是高水平。海底捞的员工曾自豪对外界说,我们住的是正规住宅,有空调、暖气还能上网,距离我们工作的地方也就步行二十分钟,公司还雇专人打扫卫生。据了解在两三年前,海底捞平均一个门店员工一年住宿费就达50万元。以人为本,不光体现在对待顾客,对待员工,也是一样。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坐江山,怎样才坐得稳,坐的久?

海底捞的成功不断强化了张勇骨子里的自大。他感到同他一起创办海底捞的三个股东越来越不符合他的要求,他让他们一一下岗了。

除了很早就让自己的太太回家,2004年他让施永宏的太太李海燕也回家了。2007年在海底捞生意快速起飞的时候,张勇竟让在法律上跟自己平起平坐的股东、最忠诚的死党、20多年的朋友,同他一手一脚创建海底捞的施永宏也下岗了。要知道施永宏夫妇可是占海底捞一半股份的股东。



海底捞四大原始股东在香港上市现场

张勇对施永宏的处理,让人不能不想到卸磨杀驴,而且杀得毫不留情。作为朋友,张勇显然不厚道;然而,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张勇无疑是优秀的。因为海底捞要想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就必须解决家族企业创业者天花板的问题。否则,职业经理人不可能在海底捞有大作为。张勇的两个弟弟也都曾在海底捞干过,但最终也因不符合张勇的标准,从海底捞走了。

张勇的不讲情义,在他对施永宏处理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他对一起打江山的死党尚且如此“斩尽杀绝”,那么所有人就会明白,情义在海底捞不值钱,值钱的只是能力。这就是张勇的原则。

事实上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海底捞的一切服务方法、学习模仿起来并没有难度,真正学不来的是其高质量服务背后所推高的人力成本,海底捞将以人为本推到极致。在张勇的管理哲学里,员工比顾客更重要。就像张勇说的那样,做好火锅跟做好其他传统行业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秘密而言,它就是把我们千百年来所提倡的诚实经营,优质服务落到实处。或许在张勇心里做到这些就是成功了。

海底捞鼓励从公司内部提拔底层员工为管理层。在海底捞,只要你肯干能干,一切皆有可能。张勇表示:“我们不会因为你是从哈佛或者北京大学毕业,就给你特殊待遇。”海底捞的起薪不高,但是根据店员的表现,提升的幅度很大。

今年32岁的山西人王斌,刚进海底捞时候的职务是打扫卫生间,但凭借自身努力和得益于海底捞的升迁制度,如今不仅运营着北京三里屯分店,还开了在山东威海的新分店。他的月薪高达五万元人民币(约1万212新元),不要说在中国了,这个工资在新加坡餐饮业都算是高的。



海底捞在海外的首家分店,2012年10月底在新加坡的克拉码头开业。随后他们在新加坡迅速开了12家店,家家爆满,一般周末晚餐的等餐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

海底捞不仅在新加坡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火速,如今海底捞在全球已经有320家分店,除了中国内地的296家外,还有24家位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韩国和日本~

2018年,张勇买下格洛路(Gallop Road)一处价值2700万新元的别墅。张勇的妻儿在新加坡定居生活,全家移民新加坡。



至今,颐海国际市值近500亿,而海底捞的市值已经超1800亿,坐拥这两家上市公司,让持有价值1282亿元股票的张勇,顺利的挺进胡润百富榜前十的排名中,直逼王健林1400亿财富,目前,张勇是名副其实的餐饮行业首富。


根据财经杂志《福布斯亚洲》最新发布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单,海底捞老板张勇,以138亿美元(约192亿新元)身家,击败位居榜首10年的远东机构黄志祥和黄志达兄弟,成为新加坡首富!

火锅在中国是门槛低、差异化低,技术含量低的餐饮行业。但把这样的行业做到极致,做到上市,做到首富!

当年没文凭,没技术,没背景的屌丝川娃子,24年逆袭成功,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那些整天慨叹出身不好没钱没房的屌丝们,看了张勇的故事,还等什么啊?赶紧,去开火锅店!!!

关注微信公众号:< 狮城搜搜搜>, 免费送礼物哦!
IMG_9553.jpeg
版块:
今日狮城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