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圈1】2020年新加坡将有一半淡水来自海水淡化

2016-12-23 · 1652 阅读
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23-12-2016 14:36 编辑

新加坡虽然就在海边,而且降水丰富,但依然严重缺乏淡水资源, 自从新马分家后,新加坡就一直担忧着水资源不足,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来研究淡水自给自足,新加坡政府开源与节流双项并举,提出开发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把水资源比作咽喉,其战略意义可见一斑。如今,随着第四座海水淡化厂的建设使得海水淡化这项计划又有了新进展!

目前,新加坡需要从马来西亚的林桂水库每天抽取2.5亿加仑(约合95万吨)淡水,约占新加坡目前淡水用量的60%。最近,林桂水库水位下降得很厉害,库容仅剩26%,李显龙总理今年8月底,坐飞机前往中国时,途中拍摄到林桂水库。他将图片与下方的谷歌地球截图(高水位时)相比,干旱情况让他忧心忡忡。

15622108_149334082218026_3394766556062784886_n.jpg

新加坡水务局(PUB)今天宣布,吉宝基础设施控股(Keppel Infrastructure Holdings)击败其他6个竞争对手,拿下建造和运营新加坡第四座海水淡化厂的合同。

15622740_149334052218029_4317996047545964921_n.jpg

第一座能够同时处理海水和水库淡水的水处理厂

这座海水淡化厂位于滨海湾东部,使用滨海蓄水池的淡水和滨海堤坝外的海水作为水源,设计日处理能力为3000万加仑(约合14万吨),约占新加坡每日淡水需求量的7%,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这也意味着滨海蓄水池自2010年投入使用以来,正式加入了为新加坡供应淡水的行列。

15590458_149334058884695_7508846243078154890_n.jpg

吉宝西格斯(Keppel Seghers)将负责这座海水淡化厂的设计与建造。这座水厂将使用最先进的逆渗透(Reverse Osmosis)和其他膜技术生产高纯度淡水。

吉宝基础设施服务公司(Keppel Infrastructure Services)获得了水厂建成后25年的运营权,水价为每吨1.07867新元。吉宝基础设施总裁王中元博士说,这是新加坡第一座同时能够处理海水和水库淡水的水处理厂。

新加坡从1998年开始实施“向海水要淡水”计划。“海水淡化厂”开发费用昂贵,新加坡政府为此不惜动用储备金。2005年9月,新加坡第一座海水淡化厂新泉海水淡化厂投入使用,总投资为2亿新元,占地6公顷,利用反渗透薄膜系统对海水进行淡化,每天提供3000万加仑(约合14万吨),投标的海水淡化价是每立方米0.78新元。2013年9月落成启用的第二个大泉海水淡化厂(Tuaspring)也位于大士,由新加坡本地公司凯发集团(Hyflux)设计、建造、拥有及经营。这家海水淡化厂斥资10亿零500万新元建造,日产量达7000万英制加仑,是亚洲最大的使用反向渗透技术的海水淡化厂。

15665925_149334055551362_2661520913864878146_n.jpg

第三座海水淡化厂也位于大士,由HSL承建,预计将于明年年底完工,设计日处理能力3000万加仑。

环境与水资源部长马善高今年7月宣布,将在裕廊岛兴建第五座海水淡化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也是3000万加仑,预计于2020年完工。按照目前的规划,到2020年,新加坡5座海水淡化厂每天能提供1.9亿加仑的淡水,占新加坡每日淡水用量的近一半。

最后小编给大家科普一点儿海水淡化技术小常识: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已经开发的20多种海水淡化技术中,目前最具竞争力的技术有反渗透法和蒸馏法。蒸馏法又称为热法,是最早的海水淡化方法,就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冷却而得到高纯度淡水。根据蒸发冷却的方式不同,蒸馏法又分成多级闪蒸和多效蒸馏等多种方法。反渗透法诞生于1953年,又称为膜法。它使用的薄膜叫“半透膜”,其性能是只让淡水通过,不让盐分通过。如果不施加压力,用这种膜隔开咸水和淡水,淡水就自动地往咸水那边渗透。人们通过高压泵,对海水施加压力,海水中的淡水就透过膜渗到淡水那边去了,因此叫做反渗透,或逆渗透。反渗透法最大的优点是节能,其能耗和投资均比蒸馏法低。因此,从1974年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膜法。进入新世纪后,海水淡化进入了以膜法为主的时代。

新加坡圈logo.jpg

版块:
今日狮城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