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旧时与夫人柯玉芝(右一)和子女李显龙(左起)、李显扬和李玮玲在欧思礼路住家的合照。
前天是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的93岁冥诞,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在面簿上撰文,透过社交媒体再次要求公众尊重父亲遗愿,拆除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
李玮玲星期五(16日)晚上在面簿上写道,父亲是罕见的政治家,他为建立新加坡穷尽一生精力,过程中从未别有意图,也坚决反对“英雄式的崇拜”。 她透露,父亲晚年曾数次要求新加坡政府保证在他去世后拆除故居,防止它成为“供人崇拜的遗迹”。 她说,由于内阁“拒绝”作出承诺,李光耀生前决定在遗嘱最后加入一段话:“这是我的愿望,也是亡妻柯玉芝的愿望。在我过世以后,我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必须马上拆除。如果我女儿玮玲选择继续居住,房子也必须在玮玲搬出后马上拆除。”
李光耀去年3月去世后,李玮玲继续居住在欧思礼路38号。她和弟弟李显扬后来也公开李光耀遗嘱有关处置故居的内容。他在遗嘱中表明,若子女因法律修改或各种规则约束而无法拆除房子,那他希望家人不对外开放住家。
李玮玲:否决父亲唯一要求 不是真的纪念他
李玮玲表示,父亲的遗愿应受到尊重,若将故居保留下来等于是向新加坡的政治人物和有意从政的人“发出错误信息”。 她说:“纪念父亲,却否决父亲对新加坡提出的唯一要求,这不是真的纪念他。” 李光耀故居建于100多年前,并在新加坡建国过程中见证了许多重要事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李显龙总理去年4月在国会上发表声明时表示,他身为儿子自然希望执行父亲遗愿,但最终须由“届时的政府决定如何处理”。 李光耀生前在欧思礼路38号的住所非常宽敞,有五间卧室,后院还有三间房。 欧思礼路住家装潢简单,行动党成立前的许多重大会议,都在这里举行。 欧思礼路38号住所附近向来保安森严。
李光耀两度致函内阁 提出拆房要求
李总理表示,李光耀对于拆房的立场多年来未曾动摇,他希望人们能尊重李光耀和柯玉芝的意愿。 “如果李玮玲不再住在这栋房子里,而李先生已表明希望如何处置。到时,我身为儿子,希望能执行他的遗愿。不过,这必须由届时的政府决定如何处理这件事。”
李总理透露,李光耀至少两次致函内阁提出拆房的要求。李光耀曾说,他的住家“不应保留为一种遗迹”,他见过太多显赫人士的住家“被时间冻结……成为人们肆意进出的纪念标志”,它们几乎都“变得破旧”。
内阁曾开特别会议讨论
李总理说:“我母亲对此也持有强烈意见。一想到在她和我父亲去世后,人们就能进入她的私人空间,看他们如何生活,她就感到非常苦恼。”
李光耀在《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表达拆房的愿望,当时引起社会哗然,不少人希望他能改变主意,把房子保留下来。
李总理说,他在2011年12月召开特别内阁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并邀请了已退出内阁的李光耀出席。
会议后,李光耀致函内阁说,他听取了内阁成员的意见后,决定如果必须保留故居,那就一定要加强其基础、翻新整栋楼,并让人入住。他说:“一个空置的楼房很快就会破落和腐坏。” 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可说是李光耀生命中最重要的坐标。他自1940年代起就住在那里,三个子女也都在那里长大。
这个住所在新加坡争取自治和独立的建国历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人民行动党1954年成立前,创党成员多次聚集在屋内地下室开会,商讨党名、党徽、理念和新加坡的未来,因此可说是催生行动党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