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丽颜 于 24-11-2015 11:38 编辑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模仿抄袭,粗制乱造,不讲质量,只讲产量,耍小聪明,沦为“山寨大国”,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牛逼得不行,今天更有甚者,全民创业,万众创新,重启大跃进的高速度,完全违背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地球上哪个国家这样干?
这样的干法,完全不是创新,也不可能产生创新的萌芽,信不信由你,这样的中国模式,且不谈中高端人才奇缺,能产生中国式创新吗?
答案是肯定的,根本不可能。
著名投资人阎焱说过:“创业只适合极少数人的活,千万别谁都创业,创业第一件事情就是一定会把你爹妈几十年攒下来的钱毁了,很少人能还回来,大部分人都毁了,创业是好事,但是……”
著名投资人徐小平也说过:“创业者应该给自己留个底线:不要在缺乏生存能力的情况下去创业,更不要把家里的隔夜粮拿去创业。你的创业不能动摇你和家庭的生活底线,犹如投资人只能用余钱、而不能把救命钱拿来投资一样。”
猛刮大跃进歪风,鼓吹”全民创业“,祸害无穷,必须正本清源,创业不能搞大跃进,创业者成功的1%都不到,这是逼着穷的叮当响的年轻人往火坑里跳。
创业、创新,只属于极少数有创业特质和融资潜力的人群,极力鼓吹和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运动,无异于重启大跃进炉灶,完全违背市场规律,一窝蜂的创业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创新,无疑是产生山寨大国的根源之一,大家都当老板,谁当员工?
五毛留言:“现在日本的手机电视在中国站不住脚了,被中国厂商打的无还手之力,纷纷退出中国市场。可见中国制造实力增长很快,遥想30年前日本电器垄断市场,我确实为中国的进步无比自豪。”
我的反馈是,自豪个P,电器这些行业早已是夕阳产业,低端制造部分原来都转给中国人干,现在中国大陆市场成本与日俱增,日本人转给东南亚人干。
当年最低端的筷子,就已经回流美国或外包美国,再直接销售世界各地,创造和制造有本质差别,创造一个产品产生的价值远胜过产品制造,“中国制造”拼的是廉价劳力和生产成本优势,若世界大工厂的优势不复存在,中国制造就死球。
百闻不如一见,中国制造业到底咋样,推荐阅读,一起为中国制造业把把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