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1 个

keeprain LV4

发表于 7-2-2014 22:4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刚在亚洲新闻台看了他对记者的讲话,感觉有点气急败坏

keeprain LV4

发表于 7-2-2014 22:4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哈哈,刚在亚洲新闻台看了他对记者的讲话,感觉有点气急败坏

keeprain LV4

发表于 7-2-2014 22:5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以为没发出去,多按了几下。请教一下在手机上怎么删除?

tiezi LV13

发表于 7-2-2014 23:3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妮公主 发表于 7-2-2014 18:21
我感觉现在取消CM就是开仓放水。洪水会再次涌进来,大家都持币观望一取消CM马上就进场啦。

所以政府钱赚的 ...

不同意公主的观点。我的观点很明确,是时候考虑逐步取消那些限制需求的CM了!如果觉得根据目前的数据还不能完全确定跌势,最多再观察一个季度。政府讲过只是希望房价平稳,市场平淡,现在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矫枉可以过正,但也要有限度。最终的房价还是要回归基本供需关系,政策干预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别忘了,近期会有大量新盘入市,是开闸放水的时候了。

即使从政府的角度,现在也不是舒舒服服赚钱。交易量的大幅萎缩实际让政府收入减少。从大众角度讲,大多数新加坡公民拥房,而他们的主要财产和退休保障在贬值,这当然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victorasn LV11

发表于 8-2-2014 02: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tiezi 发表于 7-2-2014 23:34
不同意公主的观点。我的观点很明确,是时候考虑逐步取消那些限制需求的CM了!如果觉得根据目前的数据还不 ...

我觉得取消为时过早。
1. 新加坡土地有限, 为了新的开盘而取消就是鼓励继续开发, 就是一条不归路。
2. 房价上升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现在(之前几年)过几个月都会有很大升幅的增长是不健康的。涨跌不重要, 重要的是现在的房价是不是工薪阶层可以负担的起的。 比如说,现在30%的新加坡公民住公寓, 那么一个大众公寓,工资收入在30%顺位的(家庭收入)是不是能负担的起呢?如果负担不起, 就是房价太高, 如果负担的起, 那才是合理的。 现在呢?
3. 房子作为养老工具跟房价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概念不能混淆了。 不是房价疯长就对养老有好处。
4。 财政收入, 房子卖的多, 财政收入多, 卖的少, 财政收入就少。 真的是这样么?如果这些钱没有买房子, 那么, 会用来干什么呢? 买了房子就是一锤子买卖, 如果用来投资其他的, 可能就促进其他方面的经济繁荣, 是一个长期的财政收入增长点。政府肯定是看整体, 而不会就盯着你的钱。
5. 我感觉政府并不喜欢对房子的投资行为, 至少不希望太多的投资走向房地产。因为这个对经济的拉动只是一时的, 而且我感觉会有副作用,明显的一点就是会抑制消费吧。 所以, 经济去房产化也会进入政府的考量。
6. 民意, 现在新加坡人, 特别是年轻的一族, 准备买房子的,是不是觉得房价过高呢?hdb还行, 至少还能买得起, 但对公寓, 我身边的同事能负担的起现在的房价的并不多。 
当然, 看法总会有不同的角度, 就看政府对哪方面考虑更多。 

migogim LV3

发表于 8-2-2014 06:4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郭公数月前预测2014年房价跌10%,被骂臭头。

republic LV9

发表于 8-2-2014 09: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个声音,肯定不会马上松绑的。

Jerry2020 LV10

发表于 8-2-2014 09:3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ucky姐 发表于 7-2-2014 21:43
俺觉得政府是时候考虑加大车市降温措施了.
那个红牌牌rebate应该翻一翻还差不多. Jerry 亲, 你觉得呢? ...

我绝对支持您^ _ ^

Jerry2020 LV10

发表于 8-2-2014 09:4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rry2020 于 8-2-2014 09:41 编辑
republic 发表于 8-2-2014 09:23
只是个声音,肯定不会马上松绑的。


是的,除非楼价跳水,否则2016大选前松绑可能性不大,楼市会重复2003到2006那时期的半死不活一潭死水的状态^_^

keeprain LV4

发表于 8-2-2014 15: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他的立场上,这是正常的反应。
其实他们也很矛盾,对民众,他们要打气“没事,不会跌”以回笼买气;对政府,他们要说的比较惨,如果不取消cm,后果很严重,会崩溃。。。但对政府的游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他们标的地价还是很高,你对后市看好才会标这么高的地,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 所以明显缺乏诚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