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46 个

lainm LV15

发表于 25-2-2013 00: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99 发表于 24-2-2013 23:52
没说你代表中国
只是说你的例子虽然是很不起眼的工作,但退休收入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否则误导新加坡人 ...

什么叫误导新加坡人?这里有几个土生土长不了解中国的新加坡人?我早就说了我家老爷子的4000不代表中国普通家庭,但我相信1500左右的数据足以代表中国普通城市退休老人的水平。


既然您怕误导新加坡人,那就应该从大局上给他们一个关于中国养老体制的认识,所以转一个新闻:

中国网7月25日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2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上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时表示,截至6月底,全国总参保人数达到3.9亿。

  尹成基介绍工作进展情况时说:一是做好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准备工作。已批复27个省市区862个县建立两项制度。全国现有的2853个县级行政区,加上3个不设区的地级市全部纳入制度覆盖。截至6月底,全国总参保人数达到3.9亿,1.1亿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


good99 LV7

发表于 25-2-2013 00:1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lainm 发表于 25-2-2013 00:00
什么叫误导新加坡人?这里有几个土生土长不了解中国的新加坡人?我早就说了我家老爷子的4000不代表中国普 ...


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而且你说那么多,多少人纠正你?

lainm LV15

发表于 25-2-2013 0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inm 于 25-2-2013 00:27 编辑
mackoyo 发表于 24-2-2013 22:40
光明日报

研究生为什么要争当环卫工?一位落选的研究生坦承“就是冲着编制来的”。他说,有没有编制所享有 ...

扫大街、倒垃圾这种在新加坡人见人怕的工作,到了中国却成了香饽饽,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我还想说,在法国那些开地铁、开巴士的司机也有特殊的退休“编制”,可以早退休、少缴税。这种事在西欧国家很普遍。我想问问这里的精英们,这些国家这样的做法是不是脑子被门夹过了呢?这些位于社会底层可以一脚踩死的蚁族,为什么不多剥削他们几年,反倒要给他们比普通企业小白领更好的福利?

lainm LV15

发表于 25-2-2013 00: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99 发表于 25-2-2013 00:10
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而且你说那么多,多少人纠正你?

叫我怎么说你好呢?现在是220多楼了,我在164楼就说了。

[size=13.333333969116211px] 发表于 前天 14:36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size=13.333333969116211px]

feiyue 发表于 23-2-2013 14:26
国内老人能一个月3000块退休金的比例非常非常的低,那些是城市的而且要当干部的。
农村的基本没有这个福 ...


我外公90多了,现在一个月拿四千多,比我爸都多。他以前正是那种最普通的收集垃圾的环卫工人。所以别老拿干部说事。
我承认国内领不到养老金的很多,所以我有自知之明俺家个例不代表全体中国家庭。但恐怕也不是你想的那么不堪。




蓝特 LV8

发表于 25-2-2013 06: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特 于 25-2-2013 07:04 编辑
good99 发表于 24-2-2013 23:52
没说你代表中国
只是说你的例子虽然是很不起眼的工作,但退休收入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否则误导新加坡人 ...

木事,误导也不怕,再误导新加坡人也不会成群结队移民中国。

其实就拿这位先生的数据说话也就可以了:

"现在中国60岁以上的有1.8亿,领取养老金的有6000万,人均在每月1500元左右。 "

1.8亿60岁以上的人,只有6000万领养老金,其他1.2亿的人不是人?

再说人均1500,就更可以明白了,连他外公这样的事业单位的环卫工人都领4000,那环卫部门的退休领导呢?退休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省委书记呢?这样再看看,其他那些被平均的又能领多少?

其实各位童鞋应该都很幸运啦,生活中应该没有生活在农村,一辈子没有享受一分钱党国福利的农村人。其实他们也是纳税人,因为她们再赤贫,这辈子总是消费过的,总是交过税的。

而且前面也有童鞋说过,新加坡是全球著名的低税收低福利,所以有可能福利的涵盖不尽如意。中国可是高税收负福利了。(GST新加坡是7%,中国叫增值税,是17%)。所谓的负福利,是最该享受福利的人群享受不到任何福利,而富人权贵却占尽福利的好处,像中国的医疗费用,很大比例都是各级离退休老干部在使用。这样要是平均下来,可能数字也不小,屁民能享有几毛?

good99 LV7

发表于 25-2-2013 08:1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ainm 发表于 25-2-2013 00:15
叫我怎么说你好呢?现在是220多楼了,我在164楼就说了。

发表于 前天 14: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进步了,不屁屁了

就是说你164楼,告诉你那个普通工人的待遇不一般,跟根本是差不多档次的
如果你到现在还不明白,我无话可说。在"卖虾面还是炒股票"里面说过了

他以前正是那种最普通的收集垃圾的环卫工人。所以别老拿干部说事


good99 LV7

发表于 25-2-2013 08:1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特 发表于 25-2-2013 06:45
木事,误导也不怕,再误导新加坡人也不会成群结队移民中国。

其实就拿这位先生的数据说话也就可以了:

没看见替他叫好的新加坡人居多?

不过,搅和搅和,咱现在对中国的退休金有点认识,于平凡处看高深啊

感觉就是咱劳动人民自己多交一点"税"。新加坡没有这个东西,有的话就是年金,

中国人可是从工作就开始交,新加坡是否应该实行,再交10%愿意吗?

点评

叫好的新加坡人在哪儿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6-2-2013 19:55

kiki_ivan LV15

发表于 25-2-2013 08: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叶鹏飞:予岂好辩哉?
只有对自己的道理没有信心,才会诉诸于耍流氓的手段。
这样的辩论无法让真理越来越明朗;但这实际上并非辩论,只是宣泄情绪的骂街,是一种不可取的语言暴力。(刊2月24日《早报星期天》

哪位大虾可以贴一下这篇文章啊?

xinxin01 LV16

发表于 25-2-2013 09: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nxin01 于 25-2-2013 09:29 编辑
good99 发表于 25-2-2013 08:19
没看见替他叫好的新加坡人居多?

不过,搅和搅和,咱现在对中国的退休金有点认识,于平凡处看高深啊

我老爸今年88岁了,很高兴拿了每个月500的社保(或是养老金),有好几年了,我想一想应该有3年了吧。
对不起,那社保每个月打多了个0,是50-聊胜于无吧,社保是有条件的,必须我爸爸的孩子每个月交社保费(好像是每人交10)他才可以领到。我爸以前几十年农村所交的公粮从来就没有人提起。

xinxin01 LV16

发表于 25-2-2013 09: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kiki_ivan 发表于 25-2-2013 08:59
【评论】叶鹏飞:予岂好辩哉?
只有对自己的道理没有信心,才会诉诸于耍流氓的手段。
这样的辩论无法让真理 ...

联合早报网叶鹏飞
只有对自己的道理没有信心,才会诉诸于耍流氓的手段。
这样的辩论无法让真理越来越明朗;
但这实际上并非辩论,只是宣泄情绪的骂街,是一种不可取的语言暴力。
中华文化重视言说,孔子就说过“不知诗,何以言?”中国历史上翻译佛经,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佛理的公开辩论诘难,也记载了很多精彩的辩论。但相对于西方文化传统,尤其是古希腊市民民主政治的重视辩论,相信“真理越辩越明”,《论语》多处记录了孔子对于口若悬河之辈某种不信任的态度,比如“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需要辩论,往往容易流于自我采取道德高姿态,不能平等地对待对手来就事论事。
  被尊为“亚圣”、在儒家道统里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孟子,对待辩论的态度反映的正是这种倾向。孟子说:“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的话是一种修辞(rhetorical),并非他真的不喜欢辩论。对社会充塞太多的“邪说、诐行、淫辞”等不道德的现象,孟子的出发点不是通过辩论诘难去寻找“道”,而是在辩论前已经深信己是彼非,是出于匡正对方错误(正人心)的动机。当然,孟子是知“道”的,所以虽然辩论态度带有强烈的自我道德正当性,论述的内容还是理据充实——流弊在于,这种未开始就以对方为非的辩论态度,如果参与者学养不足,就非常容易沦为意气用事,非但毫无营养,还可能混淆视听,越辩论越偏离真理。
  盖辩论有两层重要的意义,第一层是对真理的追求,从结合正反两极证据和观点的过程中,让辩论者与旁听者都尽可能扫除自己认知里的盲点——当然,这需要所有参与者首先具备正确的态度(“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显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虚心地对事不对人。第二层恐怕更为重要,是辩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对实践言论自由的确认。20世纪初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者与革命家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的名言一语中的:“自由始终是、并且只能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已故美籍英国专栏作家、著名记者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用另一种表述方式说:言论自由的意义仅在于异议者思考的自由。
  换句话说,对于孟子所谓的“邪说、诐行、淫辞”的容忍,必须是辩论参与者应当遵守的底线。既然是“邪说、诐行、淫辞”,就应当息之、距之、放之,为何还要容忍呢?主张绝对的言论自由的希钦斯提出两个关键的考虑:一、压制邪说、诐行、淫辞(言论自由)不只是伤害发言者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听众的权利。人不是上帝,岂能以为自己就全知全能,掌握了绝对的真理呢?二、极端的意见(邪说、诐行、淫辞)可以提供一面检视自己立场的镜子。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是站在真理的这一端呢(佛教也警惕修行者要避免“我执”)?让邪说、诐行、淫辞存在于一端,并与之争辩,才能证明另一端真理的正当性。
  厘清这些概念之所以必要,因为国人接下来将面对越来越多公共议题的辩论。人口白皮书仅是一个重要的开始。近日本报言论园地出现了对于人口政策的激烈辩论,除了反映政策高度的争议性,也显示了国人公民意识的高涨。遗憾的是,同时在街头巷尾及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的同一场辩论,却出现了采取道德高姿态贬低对手,甚至进行群殴式人身攻击的做法。这当然是错误的行为。只有对自己的道理没有信心,才会诉诸于耍流氓的手段。这样的辩论无法让真理越来越明朗;但这实际上并非辩论,只是宣泄情绪的骂街,是一种不可取的语言暴力。

正因为如此,2月16日芳林公园反对人口白皮书的集会,才更值得国人关注。在某种意义上,这场集会也是一场公共辩论,在集会的演说者当中,有人提出白皮书要继续大量引入外来人口的政策,是在贱卖国人下一代的幸福与未来;要力挽狂澜,唯有把力推这一政策的行动党政府换掉不可。关于集会的人数,至今有几个版本,从1000人至4000人不等,加上日子是周六,又逢当天连绵大雨,集会到底有多大的民意代表性,本身也存在争议。但是,如果集会只代表少数国人的立场,而看似极端的论述又能够在集会公开表达,则其实说明社会对少数的宽容态度,集体民智已经日趋成熟。
  有论者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观察曰:整场集会全程只用英语进行,说明英文英语才是代表新加坡人集体身份认同的象征。无论同意上述观点与否,至少集会的发言都是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虽然间中不乏慷慨激昂,却没有骂街的情况。难道真的是形式决定内容?用英语辩论比较讲道理,一用华语辩论就非置对手于道德死地不可?事实不应该如此,相信也不是如此。传统总是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既然有幸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就应当在观念行为上与之匹配,做一个成熟讲理的现代公民,身体力行促进社会更大的自由民主。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