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67 个

North-West LV10

发表于 30-8-2012 1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金兄好贴!yishun说得也很好。

1,在外围经济环境疲弱,欧洲等经济体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单纯增加production已经不划算了,“外来人口”模式会越走越远。

2,其实从现在的趋势,就可以看到很坚定地从“做蛋糕”向“分蛋糕”的平衡,成立重组了3个部,采纳更多惠民措施,多2间大学降低门槛吸收多些本地学生。。。这大概是一个开始,远未结束

3,而且下一届选举也是具划时代意义的,目测那时老李已经不在,建国时的老将都去了,那次选举会是完全“去Lee家族”烙印的!而P/A/P内部想上位的人很多,竞争会很激烈,所以下届选举,其实会更左!更倒向民众!那几个跟医疗,交通,MND,MOE相关的部长是没有机会的了。。。

goldenstar LV5

发表于 30-8-2012 11: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North-West 发表于 30-8-2012 11:12
顶起金兄好贴!yishun说得也很好。

1,在外围经济环境疲弱,欧洲等经济体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单纯增加produ ...

上届大选就是在为after lee family 铺路。 lee家管制几十年,父子都有相近的价值观,可说是用家庭价值观管理国家,也是相当受外界尊敬的。

但是可以看出李家并不信任后来的接班人都能像李家这样自律。所以从上届大选lee把政权模式从[关键词屏蔽]往民主方向推进。可以看到未来政府更多地受到人民和其他政党的监督和制衡。

这个有好有不好,好的是可以看到更多政府黑暗面被挖出和问责。不好的是,政策正逐渐向选民倾向。

未来不好的是,如果其他政党壮大,为了持守政权,执政党政策可以为了讨好选民而牺牲国家利益。内耗加大。 好像台湾这样。

总体来说,我是不喜欢亚洲国家的民主,基本没几个好的。 不知道新加坡能走到哪一步。

North-West LV10

发表于 30-8-2012 11: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政治,都是权衡利益,trade-off是关键

既然民众要从经济发展向民生福利倾斜,那么顶层设计者大体也只能这么走。但是外围经济环境很重要,如果缺乏判断力,原本打算牺牲1%的GDP换取民生指数,在恶化的经济环境,可能会加剧到3%!不过我也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ZF故意让经济探探底以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以上到还好,其实我比较担心的是,下一届的领袖不像之前,把主要的任务定义为如何战略前瞻,如何设计长远的国家发展!!这一能力是普通民众和中低级公务员不具备或不关心的。

如果他们能做的只是一些救火大队长的工作,只是考虑如何取悦选民,那不是好事,那不是leadership。下一位,会有匹配的战略眼光吗?会有种吗?我想我会怀念以往的政治家拍着桌子说:NO! 国家的长远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

点评

+1 国家的长远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0-8-2012 14:47

yishun2009 LV17

发表于 30-8-2012 11: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goldenstar 发表于 30-8-2012 11:24
上届大选就是在为after lee family 铺路。 lee家管制几十年,父子都有相近的价值观,可说是用家庭价值观 ...

民粹抬头,民主诉求抬头,高科技非主流媒体上位, 反对党兴风作浪,年轻人独立思考,追求平等, 这些都是全球大势所趋,不是我们或PAP愿不愿意看到所能改变的.

现在摆在PAP面前的问题是, 既要迎合这些诉求, 又要长远规划国家未来,最终最重要的是牢牢掌权.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30-8-2012 12: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ocity2010 于 30-8-2012 12:25 编辑
North-West 发表于 30-8-2012 11:53
所谓政治,都是权衡利益,trade-off是关键

既然民众要从经济发展向民生福利倾斜,那么顶层设计者大体也只 ...


"NO! 国家的长远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
这种魄力只有老李一代才有,现在不会有,以后更不会有了!
新加坡政策只能越来越民粹,别无他法!

phileas LV13

发表于 30-8-2012 13: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楼开始转成政治政策讨论了。。

只能说,如履薄冰,任务艰巨。蛋糕做大了,就越难持续了。

actionxp LV0

发表于 30-8-2012 13: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从屋子讨论到民主了~
留爪mark

莫名的思念 LV8

发表于 30-8-2012 1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觉得调整不会等到2015年后,新加坡这个载体太小了,政策惯性不会那么长。

中介Chris LV0

发表于 30-8-2012 23: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很好。近来顶金大侠!

goldenstar LV5

发表于 2-9-2012 00: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ldenstar 于 2-9-2012 23:15 编辑
优士安居 发表于 28-8-2012 22:38
金星老大不错的帖子。金星的风格:多讲事实,少讲答案,很耗我们k2二班同学们的脑力,似乎金星基本同意了26 ...

我不喜欢预测。因为做不到神女那么神准。

不过既然优士这么问了。还是不免让我思考这个问题。我个人还是觉得整体房价上升空间并不大,风险却不小。

最近我正在努力寻找哪里可以把最后一点牙缝钱塞进哪些不受政策管制的地方去。但是好像有种感觉,像我这种后知后觉才能明白什么叫‘低息环境’的小民,貌似看上去像市场上所谓最后的接棒者吧。

翻开泡沫经济历史,基本所有肇因都是过度使用杠杆。新加坡目前家庭和企业的存贷比率是多少不知道。不过相信长达3年的低息环境,高通胀率,有能力的早就投身下去,没能力的也在死存等着投身。住宅和商业市场基本上已难寻6位数单位。相信这就是全民借贷的结果吧。

观察新加坡房地产,有几个值得警醒的地方。

1. 中低价单位暴涨热销,高价单位滞涨。不知道是否代表购买力触顶现象。价位高到一定限度,就不易再推高。

2. 量的波动不太影响价格。和国内不同。国内房产销售萎缩一段时间,当销量重新喷发时,往往带动房价报复性上涨。新加坡的销量复苏,并不能带动房价飙升。这一方面代表供需关系并不紧张;在全民房贷的年代,也可体现购买力触顶。

新加坡目前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很强健,应该不需要太过担心。不过周边是否有不太强健的经济体也在过度使用杠杆,那我就不知道了。

这个只是一家之言,即使真的有泡沫,也不一定要担心它破灭。因为任何泡沫从你担心时到泡沫,可能会错过一大截。而且未必就会破。

传说市场上要做乐观的人。因为只有乐观才能赚钱,悲观者是不赚钱的。所以警世恒言听听就算了,继续去天天向上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