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708 个

Sophiebob LV4

发表于 4-9-2012 10: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孑影悠眸 发表于 3-9-2012 19:51
我宝宝现在2岁~~也是处在犹豫期~~打算2014年一月让他到新加坡去上幼儿园上小学~~~家里老人也是反对声一片~~ ...

2岁的宝宝,2014年也只能上幼儿园,上不了小学. 你还是多了解一下新加坡的幼儿园的情况比较好.而且如果你不是一家人一起来而且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建议你要慎重,想清楚是否有这个必要.
像我们这样处在犹豫期尚未下决心的人有不少,想想新加坡人的生活压力都是很大的,何况我们尚无身份(有人说现在拿PR要5年了,不知真假),人多天热.
好处是环境好,安全,相对公平. 再看看国内,就拿北京说吧, 好处是通过多年打拼有了一定基础. 但生活成本高,环境差,现在又正式公布了要放开高考制度,有多少人又要拖家带口的来到这已经拥挤不堪,人心浮躁的城市.以后我们的孩子要面临的竞争,家长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钱更是无法预计,这样的制度让人如何能爱? 抱怨没有用,只能考虑是否要逃离,即便有再大的爱国情结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

点评

哪里都要面临竞争,早点锻炼孩子,比一直放保温箱里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9-2012 10:09

yishun2009 LV17

发表于 4-9-2012 11: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yishun2009 于 4-9-2012 11:06 编辑
孑影悠眸 发表于 3-9-2012 19:51
我宝宝现在2岁~~也是处在犹豫期~~打算2014年一月让他到新加坡去上幼儿园上小学~~~家里老人也是反对声一片~~ ...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是出了名的质次价高, 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但还是得不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最关键的是老师素质很差. 其次是硬件设施很差(没有室外活动场所, 没有固定睡觉地方), 几乎没有. 动辄上千元的托儿所费用, 你孩子得到的可能是没有爱心( 我儿子曾经被老师用胶带纸封嘴; 摔倒了, 都无法正常走路了, 老师也不通知家长), 英语很差的英语老师, 和中国初中毕业的学习较差的那种中文老师. 原因是学前教育的老师工资待遇低, 门槛很低, 流动率太高导致.

我儿子从四岁在这里读N2, 亲身体会, 苦不堪言. 如果你孩子在国内上的比较好的幼儿园(比如公立的一级二级的幼儿园), 千万别把孩子送来这里遭罪.

点评

目前我认为学前教育国内大城市的比新好,小学的功底也是国内好些,中学后应该是新的好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9-2012 12:36
不明白为什么小朋友很少户外活动. 在周围的儿童游乐区,很少看到小朋友. 倒是小区的游泳池有好多小朋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9-2012 12:35
同意.我家小丫头一开始上了个邻里幼儿园,那里的老师连笑脸都没有,每月512新币. 后来看她实在不开心,准备转到一个月学费1500的幼儿园去,是否能开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9-2012 12:32

秀外慧中 LV4

发表于 4-9-2012 11: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yishun2009 发表于 4-9-2012 11:02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是出了名的质次价高, 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但还是得不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最关键的是老 ...

为什么我要在这个似乎只谈孩子读书学习的教版喋喋不休地说些多少让人烦的话呢?因为头脑中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1。定居此地的国人对孩子说:中国如何脏乱差,中国人如何素质低,来此地打工的国人如何丢人,这地方如何好。。。。。。

2。新加坡人对他们的政府说:这些中国人夺走了我们的饭碗,让他们回去,要限制移民,要修改移民政策。。。。。。

不幸,现在这两种情况都在发生着。

你以为你跳出来了,可以喘口气了,可别人不这么认为。

毕竟这不是你的一亩三分地,身不由己的感觉时时存在啊。

强国不是靠向外移民崛起的。

点评

有一点我不敢苟同,我从来不对孩子说祖国有什么不好,孩子很阳光很健康地看待生活,对生活的概念是靠自己体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9-2012 12:51

没空喝茶 LV5

发表于 4-9-2012 12: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帖子,总有人上纲上线的,真讨厌死了!

点评

是啊!有必要在别人的帖子里讨论这种问题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9-2012 12:54
是啊,我也搞不明白,我只是想聊聊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而已,还真有人提到这么高度,俺们小老百姓怕怕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4-9-2012 12:52

xijy31 LV9

发表于 4-9-2012 12: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jy31 于 4-9-2012 13:00 编辑

可不可以不要再在这里为是否爱国而争执了呢?我希望这里是个平心静气交流一些生活经验的地方,而不是争锋相对的场所。至于该不该出来、想不想出来、出来后混得好不好,都不是我们想要讨论的话题,老话说得好“各人头上一片天”,每家有每家的主意、每家有每家的实际情况,不能用自己的强加于别人。可以有建议,可以有亲身体验来告诉后来者,但请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莫要尖酸刻薄,莫要高谈阔论,我们都是老百姓,脚踏实地走我们的路。至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该深思的问题,我们只想孩子正直、诚恳、开朗、活泼、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等等优秀品质,同样源于我们自己,所以放开胸怀,对我们自己调整心情,好好教育下一代也是很有好处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随便到哪个国家都是讲得通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yishun2009 LV17

发表于 4-9-2012 14: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是移民专家, 只是小老百姓, 只不过有一些切身体会,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尤其是给那些还没来的, 眼中只看到新加坡光鲜的一面的人士. 尤其是近几年, 新加坡无论是从生活费用成本, 到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政策, 还是普通老百姓对外国人的不满, 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我们眼中的中国或新加坡, 由于我们局限性, 都可能是片面的, 很主观的. 关于为什么移民, 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人的取舍标准都不同. 简单扼要的话, 看Push vs. Pull, 如果Push太强烈了, 那是很难Hold住的.

请三思而行, 没有后悔药可买的.  

蓝特 LV8

发表于 4-9-2012 15: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幸运 : 【如果没有正义国将不国】国被神圣化之后,爱国成为爱国教。如果不爱国,就是犯了渎神罪了。如果对爱国者们说,爱国要落实在爱国民上,爱国民落实在尊重人权上,爱国者们会若有所思,爱国者要进化到二点零时代,就是重视维护人权与倡导国家正义。如果没有正义,国将不国。
+++++++++++++++++++++++++++++++++++
表骂我,是微博看来的,要骂就去骂那个叫“吉祥幸运”的人。。。。。

xijy31 LV9

发表于 5-9-2012 1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咱回到主题上来吧,经过将近4个月的适应和不断学习,对孩子的英语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方法,在子女教育版另外发了个帖子 ,《推荐一个制作识字卡片的网站,还可以共享到pad,很方便!》,这是链接,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5835190-1-1.html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品味 LV5

发表于 6-9-2012 02: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品味 于 7-9-2012 15:57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品味 于 28-6-2012 11:48 编辑
教育版淘气包 发表于 27-6-2012 11:49
品味,你好!

首先我不认识楼主,从我这里看来,楼主只是在详细记录和分享在新加坡的点点滴滴,和一些在 ...

她的路肯定比我顺坦,因为她是家属,我是陪读,她的孩子上学无虑,但是,很多孩子来了这里根本进不了政府学校,白白浪费几个月的时间,还有妈妈待了一段时间不适应带孩子回去的,也有经济支撑不了回去的,更有甚者,为了留在这里不得不委屈自己或者不择手段的,陪读妈妈的孩子上学的艰辛和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妈妈不得不离开的痛苦你们是体会不到的。我只是怕一些妈妈看了她写的一些东西会误以为来这里读书这么顺坦,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她这么精明的。
    至于我,除了觉得一家人没有在一起缺失了很多,因为丈夫特别不喜欢这个地方,还有父母在不远行让我觉得有些惭愧,我没什么不快乐,并且我感染着我周围的妈妈积极向上,快乐面对生活。而且我孩子21岁了我还可以在这里陪他我觉得我很幸运,好了,我不会再跟她的帖了,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          敬告妈妈们,楼主是陪公妈妈,而不是陪读妈妈,她能在这里这样顺利,是因为老公在这里工作的原因,而且新加坡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妈妈们来时要三思,因为现在新加坡的读书路越来越难。
    希望所有的陪读妈妈们快乐,安康,为了孩子,一定要快乐,安康。




点评
min832917  身边有朋友也是楼主这种情况过来的,家属跟随过来更多的是适应问题而不是生存压力问题. 陪读妈妈当然不能与他们相比较了.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前天 14:42



yishun2009  从一开时你就误读了, 楼主是全家移民, 不是小留学生+陪读妈妈;你说的是小孩子拿学生证那种, 与楼主的情况大相径庭, 不可比.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27-8-2012 17:14:55



说了不跟这个帖了,但是还是有人回复,那我就说明一下,这个帖本来是在陪读版的,而且题目也不是现在这样的题目,前言也后来加上去的,误导了很多人,以为她是陪读妈妈,甚至有个妈妈卖了房子带孩子来新加坡了,我只是提醒她不要误导了想来这里的妈妈们,可能是自己也觉得在陪读版不合适,所以,改了题目移到这里来了。


品味 LV5

发表于 6-9-2012 16: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品味 于 7-9-2012 16:06 编辑
品味 发表于 6-9-2012 02:04
点评
min832917  身边有朋友也是楼主这种情况过来的,家属跟随过来更多的是适应问题而不是生存压力问题. 陪 ...


说了不跟这个帖了,但是还是有人回复,那我就说明一下,这个帖本来是在陪读版的,而且题目也不是现在这样的题目,前言也是后来加上去的,误导了很多人,以为她是陪读妈妈,甚至有个妈妈卖了房子带孩子来新加坡了,我只是提醒她不要误导了想来这里的妈妈们,可能是自己也觉得在陪读版不合适,所以,改了题目移到这里来了。



点评
风景旖旎  这个帖子从头跟到尾,一直在追看,我从来没有误会过她是陪读妈妈,为什么你会认为她是陪读妈妈?是你自己看帖不仔细?还是华文水平有限?
     
[color=#999999 !important]上面不是说了这个帖子之前在陪读版,是国内没有来的妈妈误会了,我是为了提醒她们她是陪公妈妈不是陪读妈妈,你要是真的从头看过就知道我当时就劝她来别的版,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帖子,还被她痛斥是心有阴霾的人。你也不用质疑我的中文水平,本人警校毕业,做过刑警,从事技侦工作,为了照顾孩子,20年前辞去了自己心爱的工作至今,来新加坡五年,深知陪读的不易,所以劝要来陪读的妈妈慎重,有错吗?再重申一下,因为这个帖子之前是在陪读版的,上面的回帖是在陪读版的时候回的,请大家不要再误会了,我也不愿再回帖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