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年前,业内关于上海房价将在3年内达到‘3-2-1’(内环内、内外环间、外环外均价分别达到3万元/平方米、2万元/平方米、1万元/平方米)的讨论,引发一片质疑。但不到两年,2007年上海房价就提前实现‘3-2-1’格局。当年,‘5-3-2’理论又被抛出,同样遭到众多质疑。但到2010年,‘5-3-2’已经成了上海区域房价结构的真实写照。
2010年4月开始,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管理层果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成交量不断回落,标杆企业纷纷调整策略以价换量,如今,房价格局又开始向着‘3-2-1’回落。
房价与调控高度相关
“房价格局从‘3-2-1’到‘5-3-2’是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从供需、政策背景和国际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近年上海房价格局的演变。
张宏伟表示,2006、2007年需求增长达到30%,而供应却在逐年下降,供需的失衡是房价快速上涨的直接原因。这些需求包括上海每年的新增常住人口住房需求、常住人口的改善性需求以及投资保值需求。从更深层次来分析,房价上涨和我国经济发展体制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紧密相关,其中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由于投资渠道狭窄,相当数量的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伴以宽松的住房信贷政策使得房产价格快速上涨。2008年,由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得房地产市场迅速回落,但是随后的“救市”政策不仅挽救了大批的房企,更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上海的房价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更加快速上涨的阶段。到了2010年可以看到内环内的房价达到均价5万元/平方米,内中环也超过3万元/平方米,外郊环均价达到2万元/平方米,“5-3-2”格局形成。
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分析师黄河滔从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成交表现分析指出,近5年来,上海住宅市场(包括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下同)的成交量一直与政策走势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2007-2009年间,在有政策利好的2007、2009年,上海住宅成交量始终处于高位,2007年约为3764万平方米,2009年约为4275万平方米。而在遭遇宏观调控的2008年,又碰到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全市住宅成交量迅速回落,仅为1997万平方米。不过从2008年起,全市二手住宅总成交量已超越新建商品住宅,在楼市中占主导地位,上海进入“二手房”时代。2010-2011年,上海住宅市场遭遇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成交量迅速萎缩。2010年住宅成交面积为2292万平方米,仅略好于2008年水平。而2011年1-8月间,住宅总成交量也只有1479万平方米。受制于调控政策的影响,楼市传统的销售周期也被打乱,出现“旺季不旺,淡季更冷”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