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9 个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15-11-2011 16: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ratemouse 发表于 15-11-2011 15:48
虽然有一定道理,我觉的完全不算土地成本也是不正确的。我认为不管实行什么政策,最最关键不可缺少的是, ...

很在理!

goldenstar LV5

发表于 15-11-2011 1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靚剑 发表于 15-11-2011 11:04
当然有些人会质疑这样的计算方式根本不对,因为没有加上土地的成本价格。我也想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公共 ...

其实是应该加土地成本,但是土地原始成本是多少就说不清... 政府用市场价来衡量,当然新加坡政府用企业经营手法本来就是为了盈利的...

如果不加土地成本,那么政府在任何地区的新组屋售价应该是相同的,不管是市中心还是郊区... 那肯定也是不合理的... 至少,中心和郊区的社会成本差距甚大... 这个地区密集的公路,地铁,学校,医院,商场,累积的人口,公共设施,便利交通等,地皮的稀缺,都应算是财政的投入和财富的堆积,应该反应在土地上....

emmer LV9

发表于 15-11-2011 19: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丑。。密密麻麻的。。

靚剑 LV15

发表于 16-11-2011 08: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大家都认同HDB在建造组屋的时候也应该把地价计算在内,当局目前推出的组屋也都把地点和地价反应在售价上,造成新组屋的售价在近几年来步步攀升,转售组屋的售价也屡创新高,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不再是每个人都负担的起的梦想,也违背了当局的宗旨。HDB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建设低成本的公共住屋,所以新加坡实行土地强制征用政策。1966年新加坡制定了《土地征用法》(Land Acquisition Act),强化了政府和政府机构的职能,政府可以强行征用任何私人土地用于住房建设。1973年修订了《土地征用法》并规范了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从1995年开始新加坡政府规定必须按市场价格征用土地。HDB没有土地征用权,也并非无偿使用土地,而必须向SLA购买,但能以比私人开发商低得多的土地价格获得土地。这种征用土地政策限制了土地投机买卖,并保证了大规模公共住屋建设所需的土地,使得大规模建造低成本公共住宅成为可能。1960年,只有44%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到1985年,HDB已经拥有新加坡近75%的土地资源,所以绝对有能力提供更低成本的公共住屋,用企业经营手法来增加盈利,只会造成住屋成本的提高,对国人和PR其实都不利,特别是转售组屋的买家,一间建造成本才11、2万的四房式组屋,你却花了4、50万来购买,当中的水分迟早会蒸发掉,届时你就会欲哭无泪了。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16-11-2011 0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ocity2010 于 16-11-2011 09:26 编辑
靚剑 发表于 16-11-2011 08:53
既然大家都认同HDB在建造组屋的时候也应该把地价计算在内,当局目前推出的组屋也都把地点和地价反应在售价 ...


看不明白!问一下!
为什么算了地价就不是居者有其屋了???
这地价都算了40多年了!到了如今就不是居者有其屋了???
地价涨了就不是居者有其屋了???

seanjin LV15

发表于 16-11-2011 09: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靚剑 发表于 16-11-2011 08:53
既然大家都认同HDB在建造组屋的时候也应该把地价计算在内,当局目前推出的组屋也都把地点和地价反应在售价 ...

真的没有看明白lz的观点,
算地价应该是个合理的选择,而且至少到现在,俺没有觉得这个违背了 居者有其屋的 政策。。。。

SouthBridge LV4

发表于 16-11-2011 09: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分不在屋子的价格,而在钱本身。现在的11,2万可不是六七年前的11,2万。当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美元被大量印刷时,其他国家为防止本国货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打击经济,不得已只好跟着印钱。新加坡好像在2002年时停止铸造一分的硬币。以前一分是纯铜的,因为一分的硬币所使用的金属价格远超过一分,新加坡铸币局发现有人非法将一分铜币重熔成铜锭:http://www.preshigh.edu.sg/teachers/laick/Singapore/Singapore%20Brands/Making%20cents.aspx

SouthBridge LV4

发表于 16-11-2011 0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靚剑 发表于 16-11-2011 08:53
既然大家都认同HDB在建造组屋的时候也应该把地价计算在内,当局目前推出的组屋也都把地点和地价反应在售价 ...

另外,新加坡不是福利国家,这一点政府是反复申明了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想要买多大的房子,你得用你创造的同等量的(现在和将来的)财富来换取,而不是政府将房子建好作为福利奉送给国人。

ratemouse LV12

发表于 16-11-2011 12: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靚剑 发表于 16-11-2011 08:53
既然大家都认同HDB在建造组屋的时候也应该把地价计算在内,当局目前推出的组屋也都把地点和地价反应在售价 ...

转售组屋的售价也屡创新高”这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低利息、租金回报、移民增加。政府要负部分责任:造BTO太少太慢。现在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大量推出BTO是目前的重点。

"绝对有能力提供更低成本的公共住屋”,简单的讲就是BTO组屋应该更便宜。
纯从进一步压缩扣除建筑成本的利涧空间上讲是没错,BTO价格可以再便宜,再便宜多少我们没有数据,不好讨论。但是我觉的,脱离收入水平只追求理论最低价格是不现实的。世界通行的做法是用房价和收入比较,新加坡家庭收入中位数是每年6万,非成熟区新BTO的主流价格是3房20万左右,4房30万左右。这样的比例可以毫无悬念的得到“优秀”。要求只用一两年的家庭收入就能买到一套65平米使用面积的3房,我会觉得这样的要求“很过分”,除了产油的国家,没有任何都市型城市可以做到。

当中的水分迟早会蒸发掉”,是的,组屋99年租契到期后原则上什么都没有了,但这只是最后结果。只看结果是不对,我们要看的是它这99年里的价值,也就是政府强调的组屋是“物有所值”的。来算一下,一个祖屋可以自住60年出租40年,从历史上看它的价值是远大于购买它的价格的。


kiki_ivan LV15

发表于 6-10-2013 21: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maybe we can see 1.5M for 5 rooms in next year
1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