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娟:缘木求鱼的电脑作文评改
《联合早报》(2011-09-19)
刘娟
我们的华文教学年年改革,为了华文水平的提升,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可谓全部用尽,而体现学生华文水平的作文成绩却总是差强人意。近日一则新闻更是令人惊艳: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研发,并拟于明年投入使用的自动作文评改与学习系统。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明眼人一看便知,华文教研中心研发的这个所谓作文批改平台,充其量只能在侦测错别字方面派上些用场,根本谈不上对作文内容、语境的评定,更不用说给学生下作文评语。而作文评语恰恰是作文教学环节的亮点,点睛之笔。
本地的华文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症结之一在于作文教学模式自我封闭、僵化呆板,训练效果少、慢、差、费。教师精心批改,但着墨最多的还是错别字、文法的纠正;学生草草一翻,或干脆看都不看就往书包里一塞。僵化教条的评改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研发者强调:“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人工评阅”,但把学生的作文用电脑“过”一遍,侦测出错别字,给老师减轻了工作量,批改一篇作文竟也成了流水线作业!对于一名合格的专业华文老师,阅读批改作文时挑出错别字会是工作负担吗?华文教研中心煞费苦心研发的所谓作文评改系统,不过是侦测错别字尔尔,这让人不由心生困惑:难道作文的评改只是挑错别字?通观本地作文教学现状,的确存在的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是:一些批改后的作文,也不过是错别字的纠正而已,人文评语寥寥无几乃至没有;普遍的事实是,许多学生对纠正过的错别字视而不见,再写作文时,错别字照写不误,甚至更多!
“人文评语”能激励作文兴趣
作文应该是个性化的“我”写个性化的“文”的过程,是为生活而作文而不是“做文”,将生活和作文紧密连缀在一起,以我笔抒我口,写出真感受。一旦回归到作文的本真状态,消除了作文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不可企及性,作文就会成为学生向生活、社会、他人沟通的最愿意采用的形式。
能引导学生敢于写作文、愿意写作文甚至以写作文为乐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细水长流而又不占用有限的课时时间的作文评语了。赏识激励式评语、点拨启迪式评语、平等商讨式评语、委婉幽默式评语、讲究文采式评语、鼓励期望式评语、劝勉奉告式评语等不同类型的评语,犹如真诚的桥梁,沟通了师生间情感,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的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将这种评语形式命名为“人文评语”。发展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我中心”再度凸显,意识里或者潜意识里把作文写作和学习当做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并期望获得赞赏和满足。对作文评语的心理需求也典型地表现为期待教师的肯定、赏识和鼓励。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都有一种急于知道教师会如何评价的心理欲望。
因此教师应给予及时批改,教师的评语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它应当对所有为作文付出心血的学生以心换心、以情感情,既要为水平高的锦上添花,也要为程度差的雪中送炭。那种不痛不痒、千篇一律的批语,只能让学生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甚至有的教师只打个孤零零的分数,或写一个冷冰冰的“阅”字代替,或凶巴巴来句:“错别字太多”、“文不对题”、“太罗嗦”、“不要写成流水账!”等等,那就更让学生徒有一双热切期盼的眼睛。如此冷冰冰的批语,只能抑制学生的观察力,挫伤学生的进取心。
中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辛勤耕耘的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作文的字斟句酌、精细批改,以及绞尽脑汁地打了个所谓恰当分数,得到的却是这样的难言结局:一个个生机勃勃的青少年面对作文“哑口无言”、“缄口不言”,高百分比的厌作文率,个中的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竟是因为老师的评语。学生说,老师总喜欢写千篇一律的评语,什么“中心明确”、“结构合理”、“内容恰当”等等,很闷;还老是指出文章的缺点,这让他们越发没了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在作文批改方面的深思:传统的作文评语是否大多太公式化,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条的思维或语言,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作文批改要改,要找寻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批改方式,要能调动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多采用启发性的提示或暗示,用商量的方式,使用“可否……?”等字眼,亦即所谓的点拨启迪式评语、平等商讨式评语等人文评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去领会、自去体味、自去感悟”,自己去斟酌、去调整、修改、润色乃至重做,只有他们想写了,作文水平才有可能慢慢提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请不必吝惜激励之辞,不必担心你的激励会捧杀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作文兴趣。
请让人文评语成为作文教学的亮点,多一些人文评语,少一写批评责备;多一些具体指导,少一些套话、空话;多保持学生个性,少一些模式化、僵化。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习作者实际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品质,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于老师而言,如此训化学生呈上的作文,批改起来应该多了成就感而不是负担。
Hold住吧,缘木求鱼的电脑作文评改!报章报道说,两年多前为提升乌节路景致而“盛装登场”的20个花柱,由于难以照料而沦为凋零残花,有碍观瞻,终于得黯然“退场”。花柱伤得起,屡被当做教改实验品的孩子伤不起!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