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缘木求鱼的电脑作文评改 (转自早报)

2011-09-19 · 4146 阅读
                                                                            刘娟:缘木求鱼的电脑作文评改
                                                                             《联合早报》(2011-09-19)
                                                                                              刘娟
我们的华文教学年年改革,为了华文水平的提升,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可谓全部用尽,而体现学生华文水平的作文成绩却总是差强人意。近日一则新闻更是令人惊艳: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研发,并拟于明年投入使用的自动作文评改与学习系统。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明眼人一看便知,华文教研中心研发的这个所谓作文批改平台,充其量只能在侦测错别字方面派上些用场,根本谈不上对作文内容、语境的评定,更不用说给学生下作文评语。而作文评语恰恰是作文教学环节的亮点,点睛之笔。

本地的华文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症结之一在于作文教学模式自我封闭、僵化呆板,训练效果少、慢、差、费。教师精心批改,但着墨最多的还是错别字、文法的纠正;学生草草一翻,或干脆看都不看就往书包里一塞。僵化教条的评改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研发者强调:“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人工评阅”,但把学生的作文用电脑“过”一遍,侦测出错别字,给老师减轻了工作量,批改一篇作文竟也成了流水线作业!对于一名合格的专业华文老师,阅读批改作文时挑出错别字会是工作负担吗?华文教研中心煞费苦心研发的所谓作文评改系统,不过是侦测错别字尔尔,这让人不由心生困惑:难道作文的评改只是挑错别字?通观本地作文教学现状,的确存在的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是:一些批改后的作文,也不过是错别字的纠正而已,人文评语寥寥无几乃至没有;普遍的事实是,许多学生对纠正过的错别字视而不见,再写作文时,错别字照写不误,甚至更多!

“人文评语”能激励作文兴趣

作文应该是个性化的“我”写个性化的“文”的过程,是为生活而作文而不是“做文”,将生活和作文紧密连缀在一起,以我笔抒我口,写出真感受。一旦回归到作文的本真状态,消除了作文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不可企及性,作文就会成为学生向生活、社会、他人沟通的最愿意采用的形式。

能引导学生敢于写作文、愿意写作文甚至以写作文为乐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细水长流而又不占用有限的课时时间的作文评语了。赏识激励式评语、点拨启迪式评语、平等商讨式评语、委婉幽默式评语、讲究文采式评语、鼓励期望式评语、劝勉奉告式评语等不同类型的评语,犹如真诚的桥梁,沟通了师生间情感,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的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将这种评语形式命名为“人文评语”。发展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我中心”再度凸显,意识里或者潜意识里把作文写作和学习当做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并期望获得赞赏和满足。对作文评语的心理需求也典型地表现为期待教师的肯定、赏识和鼓励。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都有一种急于知道教师会如何评价的心理欲望。

因此教师应给予及时批改,教师的评语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它应当对所有为作文付出心血的学生以心换心、以情感情,既要为水平高的锦上添花,也要为程度差的雪中送炭。那种不痛不痒、千篇一律的批语,只能让学生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甚至有的教师只打个孤零零的分数,或写一个冷冰冰的“阅”字代替,或凶巴巴来句:“错别字太多”、“文不对题”、“太罗嗦”、“不要写成流水账!”等等,那就更让学生徒有一双热切期盼的眼睛。如此冷冰冰的批语,只能抑制学生的观察力,挫伤学生的进取心。

中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辛勤耕耘的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作文的字斟句酌、精细批改,以及绞尽脑汁地打了个所谓恰当分数,得到的却是这样的难言结局:一个个生机勃勃的青少年面对作文“哑口无言”、“缄口不言”,高百分比的厌作文率,个中的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竟是因为老师的评语。学生说,老师总喜欢写千篇一律的评语,什么“中心明确”、“结构合理”、“内容恰当”等等,很闷;还老是指出文章的缺点,这让他们越发没了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在作文批改方面的深思:传统的作文评语是否大多太公式化,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条的思维或语言,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作文批改要改,要找寻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批改方式,要能调动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多采用启发性的提示或暗示,用商量的方式,使用“可否……?”等字眼,亦即所谓的点拨启迪式评语、平等商讨式评语等人文评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去领会、自去体味、自去感悟”,自己去斟酌、去调整、修改、润色乃至重做,只有他们想写了,作文水平才有可能慢慢提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请不必吝惜激励之辞,不必担心你的激励会捧杀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作文兴趣。

请让人文评语成为作文教学的亮点,多一些人文评语,少一写批评责备;多一些具体指导,少一些套话、空话;多保持学生个性,少一些模式化、僵化。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习作者实际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品质,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于老师而言,如此训化学生呈上的作文,批改起来应该多了成就感而不是负担。

Hold住吧,缘木求鱼的电脑作文评改!报章报道说,两年多前为提升乌节路景致而“盛装登场”的20个花柱,由于难以照料而沦为凋零残花,有碍观瞻,终于得黯然“退场”。花柱伤得起,屡被当做教改实验品的孩子伤不起!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版块:
子女教育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20 个

春满月圆 LV

发表于 19-9-2011 15: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读了报纸,看了新闻
真是匪夷所思啊~~~

刘皮皮 LV

发表于 19-9-2011 15: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孩子们的华文怎么办呀? 真是操心.

sunyue95 LV

发表于 19-9-2011 15: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柱伤得起,屡被当做教改实验品的孩子伤不起!

是呀。

orchestra LV

发表于 19-9-2011 17: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哗众取宠的。
在新加坡教华文还真不容易。

jjrchome LV

发表于 19-9-2011 19:2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家千方百计寻找商机无可厚非,但教育部如此官僚和弱智就说不过去了。怀疑那些官员们没有一个是真正地出身于教育届。。。

把教育改革如此重任托付于这帮官僚身上,似乎是在儿戏。今天能弄出个电脑给作文打分,明天或许就改聘电脑程序员当华文老师了。

春满月圆 LV

发表于 19-9-2011 20: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22-9-2011 09:36 编辑

看看前些日子的两篇相关报道~~~

                                                       华文教研中心研发,自动作文评改与学习系统
                                                       《联合早报》王珏琪 报道(2011-09-07)

要批改堆积如山的华文作文,是不少华文教师头痛的工作,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研发了一个自动作文评改与学习系统,利用电脑自动评改小学生的作文,8秒内就能评改一篇300字的文章

这个针对三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的系统,分成作文评改平台和作文学习平台。作文评改平台能侦测字、词和句子错误。

除了教师,研究员指出,学生可利用这个系统在家自主学习,在完成作文后,获得即时反馈,进而改正错误、提升写作能力。
华文教研中心院长也是这个项目研究小组总监陈之权博士指出,他们在2008年针对华文教师进行调查和座谈,发现华文教师的两大负担是教学量大和作文批改量大,教师一般难在作文上给每名学生个别指导。他们因此研发了这个系统,减轻教师的批改量,这么一来他们花更多时间能针对每名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评价。

研究员收集本地不同类型小学的小三到小六作文为系统进行测试,发现系统对常见题目和程度中等的作文侦错误的准确率为约83%,而对程度较好和较差的作文准确率为约70%。

目前,这个作文评改平台只能侦测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还不能做到评分、评定作文内容和语境等。研究小组组长谢育芬博士强调:“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人工评阅。”

研究小组将测试和提升系统的侦测率及分析速度,并将在明年在几所小学试用。教师可能在一年多后就能使用这个系统。陈之权说,他们还要测试系统的批改和评分的准确度。

其实有些本地学校几年前已开始试用英文作文评改软件,那套系统还有自动评分的功能。但有媒体报道,学校、学生和家长对这类系统褒贬不一。

孺廊小学华文教师兼资讯科技科主任关德顺对华文作文评改平台表示欢迎,认为这方便老师批改作文,可为教师省下时间,但他也提出这只能作为练习用途,因为小学华文作文考试还是要通过纸和笔的形式,而不是电脑作答。

另外,华文教研中心去年被教育部委托研发一个“小一华文口语能力诊断工具”,来协助小一华文教师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口语能力,并进行针对性教学。有8所小学的1200多名学生已经参与这个项目的试验,教育部将在明年起,在所有小学推广这个工具。华文教研中心也将在今明两年为所有小学华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这个工具包括了一套诊断量表和教师手册,诊断量表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评估。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小组口语活动时,可从旁观察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并利用诊断量表来诊断学生的口语程度。教师了解班上学生的口语能力后,再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这项研究小组的组长范静哗指出:“目前传统的测试方式用的是单向评估,如学生看图说话。这实际上不一定能真正测试出学生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因为他可以预先准备,而不是在实际生活中的互动,自然地去使用语言。”

华文教研中心将在明天举行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华文作为第二语言之教与学”国际研讨会,并将在研讨会上展出这两项研究。到时将有900多名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与会者出席。
[email protected]



点评

孺廊小学的关老师专门负责学校电脑系统,非常年轻,充满热情和朝气。报章引用他这番话有断章取义之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9-9-2011 20:31

春满月圆 LV

发表于 19-9-2011 20: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9-9-2011 20:23 编辑

                                  自动作文评改系统 获国际学者高度赞扬
                                            
                                               《联合早报》 陈能端 报道 (2011-09-09)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昨日在一场汇集国际顾问及教育部官员的高峰会议上呈现两项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其中,针对小学母语教育打造的自动作文评改与学习系统获得国际学者的高度赞扬,认为这是突破性的“前沿研究”。

这些国际专家一致认为这个系统若能完善并落实到教学上,将能大大提高教师批改作文的效率,让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提升学生更高层次的写作能力。如果项目成功,还可带动相关研究,为新加坡以外的华语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配合华文教研中心今明两天举行“华文作为第二语言之教与学”国际研讨会,中心昨日举行了高峰会议。与会学者包括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谢锡金教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的信世昌教授及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系的袁博平教授。这三位教授也是华文教研中心学术咨询团的顾问。

信世昌指出,传统语料库的组建过程一般会先把所有的语言规则和词汇整理出来,所以理论上输入任何程度的文章,一律都能使用。不过,华文教研中心颠覆了这样的思维,针对特定的族群建构这个系统,使系统具备更高的操作价值。换句话说,这个系统可“无穷尽用”,发展适合中学或更高年级使用的版本。

但这并不意味自动系统能取代人工评阅。信世昌就建议系统应主要用于协助教师处理最基本的语言问题,如别字、错误词组等。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花多点精神评估学生在内容,段落、思路等各方面的表现。

他也提醒,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书写的,系统若要做到提高批改效率,应该注意如何将书写作文快速转为文档的过程。

谢锡金则认为,这个系统暂时累积的语料倾向于叙述类型的,如果考试也测试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语料库应该具备这样的参考例子或评估功能。他说:“建立完善的语料库已经不容易,这是好的开始。或许以后还能全球发行。”

华文教研中心前天首次与媒体分享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自动作文评改与学习系统是中心2008年针对教师进行的调查所衍生出的发展项目。为了减轻教师批改文章的负担,他们目前研发出的系统可在8秒内评改一篇300字的文章。研究团队计划明年在几所小学试用系统。

袁博平说:“这是领先国际的研究项目,但这不是个人或一家机构能够支撑的。如果能长期获得政府支持,会更好。”

春满月圆 LV

发表于 19-9-2011 20: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教师
我其实应该迫切的期待着这一天的全面到来~~~

jjrchome LV

发表于 19-9-2011 20: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满月圆 发表于 19-9-2011 20:25
作为一名教师
我其实应该迫切的期待着这一天的全面到来~~~
...

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语文也就快"死"了。

我儿子的华文老师告诉学生们,华文作文高分的学生将来几乎都无法成为作家,因为他们的文章平淡如水,毫无生气,只因为全面符合了”要求“才能拿到高分。而很多作文中等成绩的孩子却具备成为作家的潜力,因为他们的作文虽然不能完全符合规范,但却胜在文笔出色,结构新颖,故事引人入胜。作为老师他无法改变现状,但他可以教给学生们什么才是好的文章。。。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