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Li: 可先尝试每年引入2万5000移民

2011-09-15 · 2377 阅读
本帖最后由 hahahouse 于 15-9-2011 13:17 编辑


一直搞不明白, 他和那个政策学院研究的人数到底是 引入 PR和新公民的人数, 还是包括各种工作准证的人数?

每次报道都没有明确说啊

如果包括了那些拿WP的, 那意味着引入买房的人比前十年少多了.

如果这个 2.5 万人只是PR或新公民, 那再加上外来劳工 (WP, SP, EP, 学生准证) , 那每年不得还是要多 5-10万人? 坡人能受得了吗?
版块:
投资理财
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9 个

fsonic LV

发表于 15-9-2011 13: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准证对于新加坡贡献比较大, 没太多负担,反而对经济有利。
2万5是新移民, 包括新公民,PR。 不算多, 和新加坡本身出生率低,加上人口老龄化来说2万5不多。 因为退休人口的增加和出生婴儿减少,需要一部分年轻人来补充。
拿WORK PASS的人, 感觉某些行业还不够人,某些行业人多了。 如果他们平衡下,5万,10万也没什么。 工作类准证是根据经济形势走的, 经济好,雇主需要多的人,经济差,雇主不需要那么多人。 有了WORK PASS, 反而可以平衡新加坡的就业, 还有减少新加坡人事业的风险和冲击。 就经济来说, 招多了外国拿准证的人, 反而证明,经济稳定增长。。。
反正作为雇主来说,经济好的时候特别希望多引进外来人, 经济差的时候,因为裁员,大批拿PASS的被取消,或自己回国,而鼓励雇用新加坡人,还有减税的优惠,自己受到的冲击反而小。
所以, 看到多引进人是好事, 说明雇主有能力消化,经济在发展

vivocity2010 LV

发表于 15-9-2011 13: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vocity2010 于 15-9-2011 13:38 编辑

2万5是新移民, 包括新公民,PR!
买房的人比前十年少多了是肯定的!


点评

+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5-9-2011 13:38

fsonic LV

发表于 15-9-2011 13: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证明PAP的决策是长远的,是正确的, 09年,大批拿PASS的人被裁, 也同时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振兴经济。 政府还拿出90%学费津贴给公民,和PR, 还有PART TIME的政府大学也给予免利息贷款(公民)。而经济复苏的时候, 又有很多新的外来人帮助新加坡发展经济。 今年的建筑业发展很好。 为新加坡创造很多经济效益。包括,建赌场,建不够用的HDB。 越建越多,说明需求旺盛,经济发展稳定而又增长。 虽然有部分新加坡人被迫转行,工作竞争激烈。 但长远为了,大多数新加坡人的利益。还是PAP有远见

无缘走近u LV

发表于 15-9-2011 14: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底层的群众永远理解不了上层建筑的人

good99 LV

发表于 15-9-2011 17: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fsonic 发表于 15-9-2011 13:41
事实证明PAP的决策是长远的,是正确的, 09年,大批拿PASS的人被裁, 也同时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振兴经济。  ...

不错,新加坡的政府的前瞻性不是一般的强。并不是说他就对,而是,他的面向是远期的。其中原因就是过去的成绩太硬了,没什么反对声音,人就可以思考远一些的东西。

不过,现在开始转变了一点。不得不想近一些的东西

新加坡的外国人有一百多万,PR大概50万。一般都有单独说明的。总数的一般包括所有人,净增加的一般只是PR什么的

good99 LV

发表于 17-9-2011 0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friendli2000 发表于 16-9-2011 15:47
同意,新加坡政府喜欢特别有规划的政策安排。 不过,这种做法越来越不合时宜了。一方面,在网络社会人民 ...

是啊,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而且计划赶不上形势

新加坡人说,65岁才给取CPF,可是你政府不给拿出钱治病吃饭,怎么活到65呀


这纯粹扯淡。你看他能不能活到65岁?矫情。

现代社会是想早点死比晚点死难多了,他们只是觉得应该把钱花光,等65岁以后赤裸进医院、由国家养着。国家就是要你那个时候还有钱,现在不给你

good99 LV

发表于 18-9-2011 20: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friendli2000 发表于 17-9-2011 10:45
没问题的人没问题。有些有病有灾的确实很难过到65. 那个新加坡人妈妈就是糖尿病和一个什么病,说每个月15 ...

这种意外,跟能不能动用没有多大关系。即使是CPF也根本不够顶的。买保险都不够cover,这不是有钱就行的。
健康真的是最大的财富,让我们祈祷吧。

legilimens LV

发表于 19-9-2011 1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friendli2000 发表于 17-9-2011 10:45
没问题的人没问题。有些有病有灾的确实很难过到65. 那个新加坡人妈妈就是糖尿病和一个什么病,说每个月15 ...

新加坡早就讲明了不搞福利社会,跟经济是否发达没关系
国家太小,人口太少,养不起闲人。

实在困难的人可以找市镇会、慈善机构、教会什么的

中国是大政府小社会(民间组织),美国是大社会小政府,
新加坡就两条腿走路了,政府民间都不弱,大家可以多方求助

shichengati LV

发表于 19-9-2011 16: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已经没有当年那种搞HDB,CPF等做大动作的勇气和魄力了。

在退休问题上新加坡已经过于保守。保证老年人基本晚年生活是一个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MM Li 的观念还停留在60年代,落伍了。

新加坡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为老人提供一个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保证。

新加坡的老年人需要一种自豪感,从而增加新加坡人的凝聚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