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79 个

xuemei166 LV16

发表于 20-9-2011 02: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无定法,看来教育无定式啊!
每个孩子的品性不同,教育方式就不同
有的孩子要靠人逼、靠人推
有的孩子要放手、要给自由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还是回到孔子的那句--
因材施教--教育的真谛啊!

刘皮皮 LV9

发表于 20-9-2011 1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鼠爱小米 发表于 20-9-2011 01:49
至少我是一个实行快乐教育的家长。

快乐教育有没有效果?至少我的儿子读书不要人喊,起床上学不要人叫,半 ...

鼠版, 好羡慕你的好孩子, 我相信你的孩子的状况是所有家长所希望的.

我们也想快乐教育, 我们也不想紧迫盯人, 可是怎么样在快乐教育下, 他能那样自觉, 对于象我们这种孩子并没有那样自觉的情况下, 我们觉得那种快乐教育好遥远.

你可以分享一下, 在孩子小的时候, 象是幼儿园或小一, 小二时, 你的孩子都怎样学习? 还有你是怎样的快乐教育让他可以自觉进行学习, 而不是自觉想要玩耍?

点评

同问,孩子从贪玩到自觉,如果转变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9-2011 11:00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0-9-2011 1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20-9-2011 12:13 编辑

北大数院一新生自缢:关注心理健康!                                                                (2011-09-16 07:56:0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63ce90102dtj4.html

梦里江河的话:
   孩子还在抢救之中吗?
   希望所有家长都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我博客多次转发此类不幸消息的唯一目的。
   新闻已经报道了,转载该院学生会的情况说明以及一北京学生的探讨帖。当然,这篇探讨帖可能只讲到一部分问题,而且可能和这次事件没有多大关系。不管怎样,别人闻讯叹息,然后离去;长久伤心后悔的,是其亲人。


关于我院某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
发信人: SMS (数学科学学院),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关于我院某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1年09月16日01:58:23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MS 讨论区 】
【 原文由 SMS 所发表 】

   9月15日下午16:50左右,我院2011级一同学回到45乙学生宿舍,发现同宿舍的某同学
自缢,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并紧急告知班主任和院系老师。

   17:10左右,班主任老师赶到现场;17:15左右,120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经过紧急抢
救后该同学被送往海淀医院继续抢救;在此期间,学校保卫部、燕园派出所、海淀公安分
局、数学科学学院、学工部等单位负责同志及学校领导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目前,该同学正在海淀医院ICU病房接受抢救,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具体原因也在调
查了解中。该同学父母已在赶往北京的路上。

   感谢同学们的关心。让我们一起为他祈福,愿他尽快回到我们大家中间!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
                                                         2011年9月15日



关于数院11级新生自缢的事情
2011-09-16 06:09

作者:北京学生  朱方

我早上还跟cny同学说对这件事我绝对不说话了,现在果然又忍不住了。。。

看到有人说是因为数分作业不会写而自杀的,还有很多人以此调侃,觉得很难过。回想五年以前刚入学的时候,回想刚开始学数分学高代的时候,我也不会写作业,尤其数分真是一点都不会。

我想说,我本人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因为不会写作业而自杀,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心情下,入学十天忽然间对未来看不到希望,感到过去的优秀都是那么不可理解,感到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面的四年,故乡千里之遥,没有亲人,身边的同学都是天才,所有的梦想和期许几天之间都没了,死并不是一个不可理解的选择。

以此调侃的同学,拍拍你们的良心吧,我真想说正是因为他身边你们这样的人太多了,他才会这样选择。

我想说,很多孩子入学以前的确和社会的接触很少,特别是学数学的人,常常容易在自己的世界里陶醉。有些人不是那么愿意表达,有些人天生不是那么合群,这有何罪之有?那些不喜欢social,家庭背景平凡的孩子,从前可能就是靠自己学习比其他人好而为自己骄傲,当有天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的脑子永远比不上身边的天才同学们,他们会在一瞬间不知道人生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这不是玩笑也没有夸张,我本人就是这样的人。

那时候没有人告诉我即使不够聪明也可以有其他的活法,四年来,在一片不知真假的彼此吹捧和嘲讽中开始慢慢接受被边缘化,慢慢接受不讲话不发表意见,明白身边的人和事都和我没关系。

然而我深知,数院比我活的更加边缘化的孩子多了去了。

数院学生会有那么多活动,数模啊学代会啊兵乓球啊羽毛球啊,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各种活动中出现的都是同一批人,你每天看到露脸的都是同一批脸孔——这些人就叫做主流。

这些人未必学习好,但是他们是找到了自己活法的人,除了成绩好的,往往还有学生干部啊等等比较social的人。

但是四年之中有些同学你从来都没见过,没人关心他们甚至是不是每天还回寝室住,他们与主流的活动从来无关,组织这些活动的人初衷是好的,但是你们是不是关心过那些活在边缘的同学们,他们需要的不是叉叉比赛叉叉春游班会,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和他们讲讲话,聊聊过去和未来,聊聊即使不够聪明不够会讲话家里穷还是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功。那些就业指导也好,申请宣讲会也罢,讲的人都是主流人士,讲的也都是主流人士的故事,然而在数院有太多被边缘化的孩子,他们的故事就只有沉默。

11级的这个孩子也许感情激烈,也许自尊心太强,他只是选择了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来表达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在很多孩子的心中都存在。

作为一个家在北京的孩子,我的确是把回家当成了四年间的一个主要逃避方式,而游戏也许是其他人的选择。

数院的主流力量太强大了,边缘和主流相比就像太阳下永远隐身的星星。

而数院孩子的心大概真的比其他人更敏感更脆弱——这份脆弱并不是不成熟不开化,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是学科特质。

我希望有一天数院能变成一个温暖的地方,同学间有对彼此真诚的关心,大家不再不停地说假话,不要见面就说谁牛谁弱,班级活动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愿意参加都觉得和自己有关,每个人话语权平等,每个声音都有人倾听关注,老师给成绩公平公开不看私交,不再有看不清听不懂的事实,不再有阿谀逢迎人情冷漠,不再有边缘和主流。

说完了,这只是我的观点而已,我知道会有很多人骂我的,大家随便骂吧。



点评

一点儿都不奇怪,别的院系也有自杀的。个人心理问题,不应该放那么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9-2011 15:32
这, 这, 可怜的孩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9-2011 13:21

ues10021 LV5

发表于 20-9-2011 15: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孩子说得很好, 好些nerdy的孩子都有这问题,特别是家境普通的孩子,学业上比不了天才同学,又不是能说会道,他们的路通向何方?

ues10021 LV5

发表于 20-9-2011 15: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数学系做不到最拔尖也没关系, 许多科系都特别欢迎数学系本科出身的学生读PH.D, 金融,经济,电气,机械......

寂寞有害 LV5

发表于 20-9-2011 15: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数学真的是很难很挑战啊。

emilysam LV10

发表于 20-9-2011 17: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milysam 于 20-9-2011 17:15 编辑

既然大家话说到这,那我也分享一篇网上看到的文章,写的也是学数学的。
原文出自邱海平教授的博客。邱海平,云梦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硕士生招生专业:政治经济学博士生招生方向:《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可惜了啊,我的北大毕业的外甥!
许久以来,一直想说说我的外甥。
说外甥,不仅是因为我是他的舅舅,而是因为他是最让我想不通的一个人。
认识我以及我的外甥的许多朋友,无不为我的外甥感到异常的可惜和不解。
是的,我们想不通,他究竟为什么要这样。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的外甥对我的思想和智力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直到今天,我也无法对他的行为和结果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正是通过我的外甥,我认识到一个事实:教育不仅不是万能的,甚至有时是软弱的。
我不解什么?疑惑什么?可惜什么?
我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我的外甥于1998年从孝感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数学系。大学期间同时还辅修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本科课程,拿到了数学和经济学两个学士学位。大三的时候还先后通过了GRE和TOFL考试,大四的时候还获得了数学系本硕连读的资格。不过,因为他想去美国继续深造,而且对此极有信心,为了避免交违约金(如果报了本硕连读但最后放弃,据他说要交几千元违约金,北大是否有这样的规定,我当时也没有去证实。)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他放弃了北大本硕连读的资格,一门心思申请去美国大学继续读书。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为了要不要报名参加本系的本硕连读的事还咨询过我的意见。当时恰好是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我天天在家看现场直播。因此我跟他说,出国固然好,不过,考虑到911,明年美国的签证可能会更加严格,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他说,按以往他们系学生出国的情况看应该不会有问题,而且他还说,北大的数学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学的了,何必去白交几千块违约金呢?
我向来尊重他人的意见,既然他有他的想法,而且也看似有道理,所以,我也没有异议。
我当时确实也没有预料到,他的出国梦恰好就是因为第二年的签证未过而破灭,并且给他造成了终生的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就忙于申请美国的大学了。为此,我给他提供过一些人民币,而我的一位表弟还给他提供过美元。我们都对他寄予希望,并尽力支持。
最后,他拿到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Offer ,并且是全额奖学金。
到这一步,我们当然全都为他感到高兴了。他离美国留学梦也就只差签证这最后一步了。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2002年5月份,他的签证没有通过。大概是8月份再去,依然没过。
那一年,也还有他的同班其他同学也没有通过签证的。
我问他,问题出在哪儿?他说,他也不知道,签证官也不给任何解释。我当时觉得可能与911有关,所以,没有对他有任何的责怪或质疑。
不过,他告诉我,威斯康辛大学的Offer明年还有效,他准备明年继续申请,这当然是必然的选择了,因为他已许放弃了本校本硕连读资格,而且他非常渴望继续学习,并不想立即去工作。于是,我对他准备在北京继续等一年的想法也表示赞同。
后来的几乎一年时间里,他就继续住在北大同学的宿舍里,等着第二年的签证。
因为我知道,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参加考试,申请学校,一定是很辛苦的。所以,我觉得他即使在北京玩一年也没有关系,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而且,他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孩子,我完全相信他,不会有任何问题。
他在等待的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就住在同学的宿舍里,这期间他的主要爱好是下棋,先是象棋,然后是围棋。我认为这都是健康的活动,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而且就在这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他也打过短工,他告诉我,他用了一周的时间给一个公司翻译了一份文件,得到了2000元的报酬。我说,很好啊,很了不起啊,如果继续干下去,你岂不是每个月可以有大几千的收入了吗?这样不就可以不要再管你爸妈要钱了嘛!然而他说,不想干了,一是这种活儿没意思,二是太辛苦了。电话里我劝了他一些,也不起作用。于是,他继续下棋。
2003年4月的一天下午,他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舅舅,我犯大错了。
当时我真想不出他会犯什么大错。因为他的品行我是绝对相信的,他既不会偷,也不会抢,更不会出别的什么事儿了。很可能是他自己过分紧张。
于是,我说,你别急,慢慢说,到底是什么事儿啊?
他说,我今天看我的电子邮件,才发现威斯康辛大学几天前给我发过一个电子邮件,要求我在4月X日前必须回复,是否还继续同意去他们学校,否则,就被认为自动放弃了。我因为下棋忘了及时看我的电子邮件,已经过期了。
我说,能否给威斯康辛大学立即去封信解释一下呢?他说,没用的。
我一时无语,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既然他已开口就承认是自己犯了大错了,我也不好再批评他了。我知道,他这时候一定是非常的痛苦与懊恼,作为长辈,我是心疼他的,虽然我也为此感到非常非常的可惜,但是,我真的怕这时候批评他,会给他造成太多的心理压力而出现别的问题。
他说,舅舅,我想见见你。我说,好啊,来吧。
于是,他来到我的办公室。除了说明事情原委之外,主要是讨论今后怎么办。
当时,他还自己主动跟我说,舅舅,我可能心理有问题,有时不能控制自己。当然他指的就是下棋成瘾这件事。而且,他说他现在不知道怎么办。
我知道,他当时的心绪一定是非常的繁乱,这个时候直接讨论下一步具体做什么,恐怕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跟他说,你再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再说。如果你觉得心理上需要帮助,我可以帮你请心理专业的老师跟你聊聊。
他离开我的办公室之后,我立即打电话给我当时的同事胡邓,他是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小专家,我给他说了大概的情况,他热情地答应,让我的外甥直接找他。
我马上给外甥打电话,说老师已经联系好了。然而,他又说,不用了。
再后来的日子里,我隔些日子就请他到我家里吃饭,继续跟他讨论他今后的打算。
按照一般人的思路,既然出国不成,那当然惟一的选择就是去工作了。
然而,问题从此开始暴露出来了。
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在国内工作。
我说,国内工作怎么啦?全中国十几亿人不都是生活在这个国家吗?为什么你就不能在中国工作?
他说,我在国内工作就毁了。
我说,怎么可以这样说?在国内工作怎么就毁了你啦?你没有看见那么多人在国内都干得那么出色吗?
我给他举了许多人的例子,包括我的表弟,还有同是他们北大数学毕业的我的朋友和老乡。
他说,你不知道中国现在有多黑,他们这些人的所谓成功背后,不知道干了多少违心的事。我看过很多人的传记,这方面,我比你知道的多多了。如果我去工作,我也一样会被污染了,这一辈子就完了。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的思想出问题了,起码是太偏激了。为此,我跟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希望能够改变他的错误的看法。为此,双方都非常的不开心。虽然我是个长辈,虽然我是个大学教师,然而,此时在他的心中,一时间变得什么都不是了。他不仅否定了我,不仅否定了北大,而且否定了整个中国。在他眼里,整个中国人都是混日子,活得都是没有价值的。惟独美国才是人间天堂与理想之地。
既然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问题说不清楚了,那么,我就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劝解他。
我说,不管你怎么看中国和中国人,现在,你出不了国,你总不能不工作啊?你怎么着也得为你父母(都是农民)想一想啊。父母养你这么大,你得工作啊,你总不能还要他们养你吧?
他说,反正我不愿意拿自己的一生去冒风险。
我说,你是不是太只顾自己,太自私了呢?
他说,人本来就是自私的,我承认我就是自私的,怎么啦?难道你不自私吗?
此时,我进一步感觉到他的思想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说,我自私也好,不自私也好,起码我在工作,我在养我的父母,还有孩子。
他说,那算个什么,那是应该的,有什么值得说的?何况你愿意这样。你觉得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你为人类做了什么贡献啦?
我一时无语。我知道,他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三言两语可以解决得了的。他是一个学习上很好的孩子,读了一些书,各种书,不能说他没有知识和文化,而且,他的智力绝对不能是低下的,北大数学的啊!然而,一旦这些知识和文化为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把持的时候,真的比文盲还可怕!
后来,我没辙了,我说,如果我们之间有代沟,你有没有同学朋友?你能不能找找你的一些同学朋友聊一聊,看看人家怎么看待有关问题。
他说,我的好朋友都出国了,出了国的这些同学跟我一样的想法,留在国内的都是不入流的学生,没什么值得跟他们讨论的。
对于他的这一说法我也是感觉太不靠谱儿了。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出了国的同学全是他一样的想法呢?怎么可能没出国的就全是不入流的学生呢?明显是给自己拒绝同别人交流制造一个籍口。
正是在这样和此后的一系列的思想交流与口头交战中,我才感觉到外甥的思想和心理已经是病得不轻了。我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了,因为他最后给了一个“底线”:谁要说帮助我,别跟我讲大道理,拿钱来,让我去美国,以后我还给他,否则,什么道理也别跟讲了,没有用,我现在只需要钱去美国,其他的道理我比你们谁都懂。
说真的,作为他的舅舅,如果他仅仅只是钱的问题,虽然我并不富裕,我也会尽力去帮助他实现这一美好的理想。然而,我不仅没有那么多钱给他去美国读书,而且我认为他这种思想状况,即使去了美国读书,迟早也还是会出问题的。
他的思想极端到,除了美国,即使是外国,别的国家他还不去。
接下来,他继续住在北大同学的宿舍里,一直到那一波同学要毕业了,他几乎没有地方去了。
既然他不愿意找工作,继续待在北京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了,除了白白花费他父母的血汗钱之外。
于是,我打电话给他的父亲,让他们劝他回家去,一是再让他休息一下,二是再劝劝他。
大概是2004年的6月份的一天,我亲自给他送到车站。
长话短说,至今,这位北大数学毕业的学生仍然住在湖北老家的农村父母家。
这其中的故事与情节就不再细说了,只提几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内容。
一, 面对父母的规劝,他说,你们当初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当农民?为什么不去多挣钱啊?你们有钱了,我不就可以去美国了吗?
二, 他每天都上网,除了下棋,别的任何东西都不看。在家,除了上网和看电视,什么事情也不做。我的姐夫和姐姐都是农民,因为城镇化,地也几乎没有了,全家人的生活几乎就靠姐夫一个人打工挣钱来维持,前几年,姐夫为了养家,一个人同时打两份工,异常的辛苦,而这位外甥,他们惟一的儿子,几乎从来对姐夫的辛苦不闻不问。据姐姐说,为了他上网的事,姐姐和姐夫发生过多次争吵。有一次,他在城里网吧里上网到半夜不回家,姐姐到处找他,他不愿意回家,姐姐流着眼泪给他下了跪求他回家。
三, 为了他,姐夫和姐姐也发生了矛盾。姐姐一直认为不能说他,更不能骂他,要等他自己开窍,说多了会有负作用,反而害了他。而姐夫认为不能这样再惯着他,应该对他采取一点措施,不然,才是真正害了他。就这样,只要一提儿子的事,两个人总是不欢而终。到最后,姐夫也不再说了,一心只做自己的事情,彻底灰心了。而善良的姐姐,一直对儿子还抱着那丝几乎不存在的希望,依然照顾着儿子的吃喝。
四, 大概是在三年前,我通过在武大读博的表弟,找到了一位心理专家,专程到湖北云梦县我的外甥家里,试图对外甥进行心理治疗。据说,面对心理专家,外甥一言不发,不管专家说什么,他都沉默不语。最后,心理专家无功而返。我问表弟,专家怎么说。表弟说,专家说,他滴水不进,我也没有办法了,他的心理问题很严重。
五,据说,地方某中学愿意聘他去做数学老师,月薪可以给他三四千,被他拒绝了。

这几年来,为了这个外甥,我曾经几次想给北大的校长写信,甚至有一次真的提笔了。可是,想了又想,又不知道跟北大的校长说什么,怎么说。因为我想,北大的像我外甥这样的学生可能不止一个两个,而且也不仅是北大才出这样的学生。何况我的外甥早于2002年就毕业了,为什么要去麻烦人家北大校长呢?于是作罢。
这几年来,每每想到外甥,就感到那样的困惑和心痛,我不知道他何以至此,我不明白,一个农民的儿子为什么要这样,我更不知道,究竟怎么样才可以让他大梦醒来,重回社会,去发挥他一身的聪明与才智呢?
可惜了啊,父母的心血付诸东流,并为孩子这样的结局感到痛不欲生。
可惜了啊,一个北大的数学高才生。
可惜了啊,我对他爱莫能助。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我知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外甥的问题一定由来已久,或许从孩童时代就种下了今天的种子,然后家庭及其教育和影响、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知识结构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偶合到他一个人身上,才造成了他。所以,无须去埋怨谁。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吧。
作为舅舅,我更感到如何解释外甥的行为和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究竟有什么办法才能使外甥重新回到社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呢?仅此,我一直找不到答案。

点评

可惜死了,又一废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1-9-2011 12:01
难以理解,美国去不成,不可以去加国,澳洲或新加坡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9-2011 22:49
可怜,可悲的孩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9-2011 20:55
北大、清华这种人不少。学校缺乏“脚踏实地做人”的心理引导,个个想做第一,最后跳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9-2011 17:40
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端,教育不等于学好数理化,而主要培养做人和责任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9-2011 17:38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0-9-2011 23:2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milysam 发表于 20-9-2011 17:10
既然大家话说到这,那我也分享一篇网上看到的文章,写的也是学数学的。
原文出自邱海平教授的博客。邱海平 ...

从这孩子身上似乎看到了“范跑跑”的影子。。。

教育版淘气包 LV15

发表于 20-9-2011 23: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教育版淘气包 于 20-9-2011 23:54 编辑
emilysam 发表于 20-9-2011 17:10
既然大家话说到这,那我也分享一篇网上看到的文章,写的也是学数学的。
原文出自邱海平教授的博客。邱海平 ...


我认真看完了,最失败在没有教育这孩子“要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点评

让我们做家长的很胆战心惊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1-9-2011 13:15

pingan04 LV12

发表于 21-9-2011 11: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ingan04 于 21-9-2011 14:15 编辑
教育版淘气包 发表于 20-9-2011 23:51
我认真看完了,最失败在没有教育这孩子“要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主要都是教孩子如何取得成功,如何努力向上。对于跌倒了,如何爬起来,教的不多。对于那些一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孩子,更没有鼓励他们如何为自己寻找另一个重新爬起来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遭遇自身的瓶颈。如何面对挫折,怎样在短时间内接受自己暂时的失败,如何寻找失败的原因,如何找到解决原因的方法,如何坚持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等。这个是学校,和家长们都应重视的地方。

教育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尤其是在孩子们进入社会之后,如何为人处事,对于孩子们的家庭是否幸福,和事业是否成功,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EQ吧。

点评

说得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1-9-2011 19:55
教育, 永恒的话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1-9-2011 13: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