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323 个

gemini2000 LV

发表于 12-5-2011 19: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完美的符合我的猜测

1.反 共 类
2. 反 中国 类
3. 由亚龙 反对整个中国 类

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多,纯英文名字较多,其他宗族少
主要主张,几乎没有,直喊新加坡是新加坡的,其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人提出,WP的那个女的,是去年加入公民的马拉西亚华人

我原以为应该是那个邻居民族抱怨的多哪,哪想到,本地华人也这么多抱怨,奇怪哦,想什么哪

eastman47 LV

发表于 12-5-2011 19: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来了,就要入乡随俗,吃新加坡食物,交新加坡朋友,说新加坡华语。

最傻的是在公共场合(电梯,MRT)  用翘舌的中文在那里高谈阔论。把国内国内挂在嘴上,

人家不讨厌你才怪。:curse::Q

点评

顶。。形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3-5-2011 18:23

haiyan_law LV

发表于 12-5-2011 20: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大论的,我已经看不进了,好悲哀啊:'(

good99 LV

发表于 12-5-2011 2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od99 于 12-5-2011 20:55 编辑
mppp 发表于 12-5-2011 18:47
其实话说回来,一个国家在10几年里人口从300万增加到500万(60%+),而且全部是靠外来移民填补,估计在其它 ...

10几年?到底多少年?告诉你,整整20年。其中100万是本地居民

20年全靠外来移民填补?你真能胡扯?你敢说新加坡死的公民比出生的公民还多?你可以反思一下吗?

如果你是中国人,我真的要说你一声笨!

good99 LV

发表于 12-5-2011 20: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emini2000 的帖子
例如,台湾独立,如果年轻人喊喊,没用的;如果中年人喊喊,你要分析了,如果李登辉喊喊,你赶快吧


前面还没机会恭维你,佩服。这里不得不再次佩服。比我高!

good99 LV

发表于 12-5-2011 2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lz394 发表于 12-5-2011 18:37
有些新加坡人的想法是极其狭隘偏激的 -- 但愿我这句话不会被误读
那个论坛为了反对执政党已经有点沦落到无 ...

要关了。
创办者是著名的[关键词屏蔽]。以前专拿什么外来女人的事情来批判。听说是去年,有一段录像,是疑似创办者的。不知道是否有关,最近说要关了。

yishun2009 LV

发表于 12-5-2011 23: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shun2009 于 12-5-2011 23:30 编辑

说一下我被人说成的“极端”的五房,否则会被人歪曲:
一套1978年一手3.5万,2010年一手50万,22年长14倍;
如果说4房,有同学讲过,9K,现在25万,涨了26倍;
如果说3房,涨幅应该在30倍到40倍。
我用五房组屋的例子,已经是涨幅最小的;如果用4房的为例,那涨幅更大,收入增长就更没法与房价涨幅比了。
前面有同学说得比较准确,那20万得利,是ZF给的实惠;决不是有人讲的补贴。而且我前面已经讲过,这个得利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想当然就得到的。比如,移民政策收紧,没那么多人买组屋,组屋价格会马上下降,50万买的,可能都卖不到50万,还赚谁那20万?
还拿8千收入说事,组屋本来就是照顾中低收入国人的,年纪轻轻的有多少8千收入的?有人自己用极端的事说事。
整一个一点也不靠谱的说法。

gemini2000 LV

发表于 12-5-2011 23: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一碗牛肉面 2毛五,现在4.5,涨了快20倍。
哎,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而就先在小时候吃够牛肉面,囤积黄金,那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点评

我小时候一根冰棍3分,我妈跟我学那时候我问她,长大后一根冰棍可能买1块吗? (这里说的是人民币)。 现在一根冰棍多少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3-5-2011 18:25

okkoo LV

发表于 12-5-2011 23: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定,淡定。任何国家国民都有排外情绪,外来移民也常是easy target,特别是大选期间被拿来大作文章,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其实PAP比谁都清楚,外来人口对新加坡的贡献与重要性。当然,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和国人情绪反弹。这个度还真不好拿捏。

政府开出良药,还要做到不苦口,难为啊。

yishun2009 LV

发表于 12-5-2011 2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emini2000 的帖子

牛肉面可以不吃,房子不能不住。
组屋是最基础的公共福利产品,不能沦为投机赚钱的商品。
新加坡这几年物价上涨,其中居住消费上涨也贡献了不少。住的贵了,人自然要去多赚钱,人力成本就上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