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苏州 屈荣芳 苏州有什么?我一直在不停地问自已。 苏州有园林。苏州自古富商、名流居多,留下如此多的经典园林。如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虎丘,还有一些大大小小叫不上名字的园林。穿梭在一个又一个园林之中,池塘、小桥、亭子、假山、石雕、花木、竹林,都能让你感到一种遐想。园后的小院,挥洒给你的也是无尽的回味。行走在苏州城的大街小巷,如行走在清新动人的风景画中,园林化的城市,带给你的是点点滴滴的漫妙幽美。 苏州是一个婉约明丽,带着薄薄的透明和淡淡的湿润、淡淡的忧愁的城市。空气中永远弥漫着花的香味、草的香味和人的香味。这让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有人说,这雨巷和丁香的故事就发生在苏州。也有人说发生在作者的老家杭州。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在苏州。不知为什么,我对苏州城有一种特别的情结。 我在苏州城的大街小巷转悠,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美的味道。我的脸湿湿的,润润的。典型的江南烟雨,一切都显得迷迷濛濛,若轻纱笼罩。踩着潮湿的地板,撑着一柄苏州绸伞,我在寻找着诗人笔下和有着丁香一样颜色、丁香一样芬芳、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但我似乎要失望了,那小巷因为旧城改造的缘故,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商场、铺面,现代都市气息浓郁。时过境迁,物去人非。很少有一个小巷是我意念中的青石板路,两边是斑驳陆离的粉墙戴瓦,高大古树的枝篷伸出墙外,形成一种掩映。
姑苏古城还是传说中才子佳人的世界,是一个风月弥香的地方。小桥流水是那么委婉袅娜,吴侬软语是那么清糯好听,清风明月是那么恬美澄明。 像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我在参观虎丘时,就听到了导游的介绍。小时候的记忆中看到过的《三笑》影片也是关于这样一个故事的。 在去苏州前,早就知道“江南第一大才子”唐伯虎所住的地方叫“桃花坞”。一个身负诗书画“三绝”的骚客所选的住所自然不似凡夫俗子所居之庸常,即便比不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去走一走唐寅曾经踏过的石子街,去闻一闻曾经醉了唐寅的桃花香,也是一件适意之事。 苏州更到处洋溢着和合精神。和合精神乃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内核和精华。但作为“和合”二圣的寒山与拾得却只是在苏州的寒山寺内被供奉,这说明,与其他许多区域文化相比,苏州文化中蕴含的“和合”精神似乎表现得更集中,更强烈。 首先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合”上。 从有关媒体上知道,截止2010年底,苏州创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达到了五连冠,这真是一个奇迹。 那次去苏州开会,听一位政法学院的教授谈到苏州的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时,他本人也是抱着一种欣赏和赞同的口吻。他说苏州这八年的社会治安状况真是令人欣喜。 在民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很少有拔刀相向的斗殴现象发生。甚至连语言也是甜润美丽的。所以才有了“宁愿与苏州人吵架,不愿与某某地方人说话”的俗语,这证明了苏州人的儒雅平和。 再者,苏州本地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家庭大多都比较和睦,老、中、少三辈居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其情融融。夫妻感情一般比较和睦,离婚率极低。 其次和合精神表现在苏州拥有比较发达的慈善事业。慈善其实就是一种出于爱心的利他行为。慈善文化倡导的是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编舞张继纲先生说得好:“只要心地善良,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双手来帮助你;只要心地善良,只要心中有爱,他也会伸出一千双手去帮助别人”。 从苏州回来后,我一直感觉到,苏州是一个被浓浓的慈善文化笼罩着的城市,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优良传统,早在北宋时,范仲淹就创办了中国慈善史上首次出现的“义田”,同时又创办了“义室”、“义学”,组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私家慈善机构,史称“范义庄”。 清乾隆时,仅苏州一地即有大小“义庄”六十多处,这在全国是比较罕见的。现在的苏州,仍然是义工、志愿者到处都有,慈善机构慈善事业比比皆是。 这与苏州佛教文化比较兴盛有关。苏州是一个佛教文化非常发达的城市,名山古刹居多,信众居多,佛教所办的慈善机构居多。佛教文化中的悲悯众生,布恩施惠和救苦救难的思想内容与我国传统慈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脉相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慈善事业也是践行佛法的要求。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的慈悲思想就与中国慈善事业结合起来,而且在继续发场光大。 这就是苏州,一个以“崇文、融合、创新、致远”为标识口号的城市,在这里你感受的是一种和谐、安宁和温馨,一种儒雅与圆融。没有太多的纷争,没有太多的暴力和倾轧。大家处在一种平静安祥的氛围中,为各自的家庭、各自的事业而奋斗。而且这种宽容、和谐、慈悲的文化氛围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屈荣芳,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干部。甘肃省作协会员。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300多篇。先后有作品集《岁月流芳》、《深情回眸》、《缘定今生》、《潮起潮落》等出版发行。 通讯地址: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建设路74—2号天水市电教馆 邮编:741000 电话:18919389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