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iXinMa LV7
发表于 5-4-2011 22: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iXinMa 于 5-4-2011 22:23 编辑
背影
(2011-04-02)<联合早报>
严孟达
最近有人在“面簿”上挂了一张照片,只见两人的背影,显示一个身着戎装的阿兵哥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个女佣,她左肩还斜背着军人的行军背包。
阿兵哥的军人背包竟然是背在女佣肩上,还真“有意思”,照片因此很快地在网络上传开来,网民跟着说三道四,热闹得很。
概括来说,这一张“背影图”引来了三种看法,有人看到了软弱的阿兵哥,有人看到了强壮的女佣,有人看到了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讯号。
所谓“软弱的阿兵哥”,英文叫softy,还是方言叫“软脚兵”最传神。那个看来举重若轻的娇小背包女佣值得其同胞骄傲,她到底是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还是泰国,这里的女佣社群也许更有兴趣知道。
这张照片政府看了肯定不会觉得有趣,而是担心有损军人形象,新加坡武装部队也因此向全体军人发出注意在公共场所言行举止的通告。这个“阿兵哥的背包女佣背”事件虽然是个别例子,但总有人拿放大镜来看。网络上已有人进一步制作出颇有创意的“阿兵哥与背包女佣”的“续集”,极尽调侃之能事。相信不少还是前阿兵哥的自嘲,从好的方面看,这显示新加坡人是有幽默感的。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正好在播放“新加坡子弟兵”(Every Singaporean Son)系列纪录片,追踪一组新兵从入伍第一天开始的训练生活,片集中重复强调的一个讯息是军训培养子弟兵吃苦、独立和爱国精神,最后是要把“孩子变成好汉子”。背包女佣事件的发生,却似乎在质问我们的军训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我看这张“背影图”的第一个反应,不是怀疑照片的真假,而是以为镜头是刻意安排的,目的是要引起话题。也许我对我们的子弟兵很有信心,这样的信心是有根据的。
新加坡的学校教育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学生“背书包的精神”。我的三个孩子先后入学之后,我就常要载送他们上学,下车之后总要为孩子背书包走一小段路,未到校门口之前就赶快把书包还给孩子。因为孩子怕给老师、校长看见,自己的书包不自己背是会被骂的。尽管如此,校外常见大人、女佣为孩子背书包,因为小学生的书包也的确是太重了。
几年前,大儿子入伍之后,我也从他身上发现如今的阿兵哥的确是好命哥,单说用的行军背包是尼龙质地,防水又轻便。装衣服用品的行李袋还是有轮子的。像我这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勇猛刚强”口号下“被从军”的古早阿兵哥,当年的行军背包是厚重帆布做成的,耐用却不防水,尤其是在野外训练碰到大雨,湿透的背包简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背包。那年头,是没有女佣的年代,阿兵哥的背包不自己背还能给谁背?
背包女佣事件引发人们深入探讨新加坡的子弟兵到底有没有培养起独立照顾自己的精神,比如他们的军服、军靴带回家是否自己洗、自己刷。个人的经验是孩子周末从军营回来,带回来的是又脏又臭的军服,原本也是为了培养他的独立精神,而要他自己动手,反正就是丢进洗衣机,但是太太因军服沾了很多泥土,就怕泥土会阻塞洗衣机的排水管,给孩子自己洗,还怕他把洗衣机洗坏了,最后还是由她动手先洗一轮,再交给洗衣机完成工作。后来,朋友之间谈起当兵的儿子,发现原来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儿子当新兵期间,每个星期日晚上都要开车送他到白沙地铁站,那里是新兵转坐军车去渡轮码头回德光岛的接驳地点。也常会碰到相熟的朋友,彼此相视而笑,大家心照不宣,没说出来的一句话是:我们都把孩子宠坏了! 我们虽然没有为孩子背背包,但却是连人带背包一起用车送回兵营。 回想孩子正式入伍当天,兵爸兵妈受邀陪孩子上德光岛,在参观新兵训练营的设施环境,听介绍,跟孩子吃完一顿美味的鸡饭午餐之后,就要跟孩子告别时,正好下起细雨,他背起大背包,两手又大包小包抓得满满,连走带跑紧紧张张,头也不回地赶回自己的单位报到。他那细雨中的背影,给我留下一刻美好的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