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区域大致划分为
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江南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但是,
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古今中外学者从未统一过。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
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江南有三重涵义:一是自然地理的江南,即长江以南;二是行政地理的江南,唐代设置
江南道(今苏皖两省南部),宋代有江南东路(今苏皖两省南部)和江南西路(今
江西省),明代有南直隶(苏皖两省),清代有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全境),江南的概念历代都有所变化;三是文化江南,在近代以前,基本与唐代江南道的概念一致。
广义的江南,指
宜昌以东,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区,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较多使用,如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
长沙的事。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指广义的江南;
江南三大名楼(
武汉的
黄鹤楼,
岳阳的岳阳楼和南昌的
滕王阁)中所说的江南即为广义上的江南。
狭义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江东地区,即除去福建省与浙江南部的南京至苏州、杭州一带为核心的地区,包括长江以南
安徽省、江西省、
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
皖南、赣东北地区。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而并非
长江流域却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及
钱塘江以东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地区等。
文化意义的江南,文化意义上特指的“江南”,即狭义的江南,地域相当于江东地区,包括江苏南部(及扬州)、
上海地区、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地区。自
东晋中原
士族衣冠南渡、中华政权定都
金陵起,江南地区便取代中原地区成为
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核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