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ctionxp 于 1-10-2010 19:13 编辑
索引 :
1. 买房~装修继续篇 - P1
2. 软装篇 P2 / 20#
3. 装修进行中 -- 状况不断,让人揪心 P4 / 35#
4. 9月5日 - 让人恼怒的橱柜厂商!P6 / 57# (含照片)
5. 9月8日 - 硬装95%,软装ing P7 / 62# (装修成果图)
6. 9月19日 -- 装修完毕(除了片玻璃),先上个部分照片 P9 / 84~88#
7. 完结篇 - 上价目表啦+最后小结 P17 / 161~163#
8. 预告 - 窗帘要从国内走啊~
多谢大家捧场!:_zhll
---------------------------------------------------------------------- 正文----------------------------------------------------------------------
装修半当中,事情陆续来,超级忙碌,心情忐忑。觉得很有必要记录一下这二十多年来最大的一笔支出,以及咱小窝从无到有的过程。
俗话说,咱中国人总是有恋房情结,租房过过二人世界还可以,一旦有了娃,考虑到将来,买房成了水到渠成的需求和必要,俗称,刚需!估摸着,此当是篇挺长的文,欧就按时间顺序分段,从买房开始说起:
买房篇:
其实我们从来新加坡一开始就决定是要回国的,这个想法到如今也没改变过,区别只是在于时间的切割点而已。 来新三年,租着一个俗称5房式的ZF组屋,使用面积120平方多米,19楼的point blk,非常风凉且风景独好。从来没想过挪地方,当年还戏称如果要买屋子,不如就买这间吧 。等到09年怀孕到10年头宝宝出生,我们还计划着是不是该回国了。产假休了三个月,估计荷尔蒙分泌太紊乱导致先前坚定的想法忽然间不是那么坚定了,加上那段时间太多国内幼儿园的负面新闻,导致我忧心忡忡,有天忍不住和老公一说,没想到老公早就有此想法,还一直担心我怀念上海诸多美食,无法在新多熬几年。。。@#$%^&。。。 既然决定买房,我们就开始查资料,起初想买个point blk的五房,或者新一些靠角头的四房,地点就锁定在绿线附近,因为不打算买车,所以靠近地铁是必要条件。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房价原来从我怀孕时随我的肚子一般、噌,噌,噌的长。最可悲不是价格,而是我们发现ZF居然在2月底的时候出台政策,控制PR的比率,银行贷款是从90%降至80%。大伙儿都知道,中国人最喜欢扎堆,欧们当然也属此范畴,但是扎堆的地方PR限额早就满了,不扎堆的地方不是太贵,就是房子太老,看不中。就这么折腾了两周,我们灵光一动,发现其实买个70w左右的CONDO和50W左右的组屋先前的20%首付加上COV和中介费,付出的现金居然差不多。所以我们又开始看起Condo来。 由于预算,地点的限制,我们的选择只有那么三四个project,所以看起来还算比较容易,反正就盯着这几个天天等新房源。到最后集中在两个project上,优缺点都很明显,公寓A不靠近地铁站,整体比较老旧,房型很正,楼层高15以上;公寓B在地铁站旁边,房型不及A但也算方正,楼层偏低,对面是HDB,不够风凉。而且公寓B比公寓A贵上那么个三万左右。在看了大半月房,两边加起来七七八八不下20套后,我终于找到个不错的CONDO,是公寓B,而老公也终于遇见了他的心头好,一间除了价格以外都很好的HDB。 仔细说下最后的博弈,一间是公寓 (也就是上面说的公寓B),两个房间98平米,8楼,对面是HDB,安静但是不风凉,十年的房子保持得很不错。一对老外住着,基本三个月后交房、708K 。二号是HDB,但是那种新的像个小区一样,五年房龄,三个房间90平米,18楼角头前后无挡且超级风凉,装修很新,提包入住型。580 (估价)+58k(COV),由于5年期未满,多一个月才可以提交,算下来发现至少等6个月。两间都在地铁旁边,走路5分钟以内,且都不对地铁,不吵。区别是二号地段好,市中心,一号到二号地点需要20分钟地铁,算偏远一些的地段。虽然总价是HBD便宜,但是算到来我们起初要出的CASH反而是HDB比CONDO多上3万多。 比起来HDB又比CONDO多了很多限制,譬如说三年住满才可以卖,出租限制,考虑到明后年我们也不知道去哪里的情况,我最后还是说服老公买了CONDO,虽然,我自个儿也是觉得那HDB除了价格米啥缺点了~~ 定了房子就开始执行OTP,贷款,一路都挺顺。由于家有宝宝,加上产后工作开始逐渐忙碌起来,我们也没有怎么烦心装修的事情,正好老公有个朋友在本地一间装修公司工作,所以就先头寻了个价,大致想想觉得差不多刷刷墙,磨磨地,重新做个厨房,一万搞定。接着六月底我出差去上海,太久没有回国,就拖家带口的一起去了。 |